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朝夕夕品生活

  朝朝夕夕品生活

  生活如禅,茶禅一味。憧憬無限美好,就像聞茶香,沁人心脾;當下有點累,如新茶在口,味稍苦。細細品來,齒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常聽人抱怨,世界變得越來越冷漠,人和人之間也越來越冷淡,隔閡越來越大,人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程式化,越來越形式化。抱怨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裏不免讓我們變得越來越麻木。果真是這個世界變得沒有人情味了嗎?其實,世界沒變,人情還在,只是我們那顆心讓太“忙”的世俗攪亂了,把它們忽略了。

  在行色匆匆的人群裏,在穿梭的世界裏,我們不妨停下疲憊的腳步,朝朝夕夕品品生活,品品生活的朝朝夕夕,也許我們就會有和我們日常所見截然不同的發現。

  生活不會直接告訴你什麼是美醜,什麼是善惡,它會處處引導你,讓你自己去發現,自己來品味。當我們細細品味生活時,我們又會發現,生活其實是很朦胧的,亦真亦假,如夢如幻。一切貌似就在眼前,但是卻不能實實握在手裏。生活之于我們總是欲說還休,總有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所以我們應該處處留心生活,于細節處發現生活的大美,感受時間的大愛。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世界依然,虛空依然,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它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所以這個世界因爲我們的存在而彰顯著精彩和美麗。我們之所以沒有發現,只是我們審視的角度出現了偏差而已。其實,當我們細細品味生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充滿著令人心跳的元素,大愛無處不在。嚴父的目光,慈母的唠叨,恩師的責備,夥伴的一杯水、一句勸,乃至朋友之間的打鬧,無處不散發著愛的氣息。見路上老夫妻蹒跚而行,看路邊老叟含饴弄孫,望遠方鳥群歸巢,無處不在刻畫生活的壯美。有父母呵護,有師長教導,有朋友玩耍,有知己傾心,有風景可賞,何來冷漠?

  人說世態炎涼,其實是我們生活節奏太快,沒有發現生活中的溫暖。在我們眼裏到處都是人群行色匆匆,都是冷若冰霜的表情,都是不聞不問的萍水相逢,都是不鹹不淡的寒暄。之所以感受不到人間的大愛、生活的壯美,是因爲我們固執地片面地側視這個世界。當北燕南歸、冰雪消融,我們只看到道路泥濘、風沙漫漫,而不覺春風醉人、鳥語花香;當夏陽當空,大河奔騰,我們只看到烈日炎炎、狂風驟雨,而不覺涼風習習、萬物蔥郁;當秋風掃落葉,草地換黃衣,我們只看到萬物凋零、日薄西山,而不覺秋高氣爽、稻谷金黃;當銀裝素裹,滴水成冰,我們只見冰凍叁尺、寒風刺骨,而不覺孕育生命、瑞雪豐年。如果我們都片面地觀望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單調乏味的;反之,生活便會是五彩缤紛的。

  朝朝夕夕品生活,微啜一口清茶,一縷淡香心頭來。

  放下:沒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開的人生

  輕輕過客

  坐在窗前,坐在陽光下,享受著春風的沐浴,讓窗外的景色梳理煩雜的心情。時光無法倒流,回憶卻可以無止境地原路返回,心似一支竹篙,撐一只竹筏,在回憶的河流裏逆流而上,穿過歲月的風塵。物換境遷,花謝人不在,很多往事隨著成長慢慢淡忘了,但是我們卻固執地將它留在心裏。它一定是帶著自己的色彩附著在那裏,有的是熱烈的紅,有的是憂郁的藍……如果可以將這顆心臨溪而洗,看那些被滌去的顔色,是如何令這清波變得五彩斑斓,然後隨水而逝。

  只是這一切,我們不能做到,即使真的可以如願,也會像洗掉煩惱一樣,把那些快樂一起沖走了。從此也就變成了一個雖然幹淨起來,但卻喜怒不聞的人。只是,這樣在世間生之何用。這塵世間,哪一處不是狂瀾疊起,哪一處不是風聚雲散,動處兵刃濺血,靜處也常是聲色犬馬,紅袖翠裳。

  那就放過這一顆糾結的心,一切擁有的、沒有的、驚喜的、遺憾的,都讓它隨光陰一起流逝。“朝看水東流,暮觀日西墜。”滄海桑田間的無窮變幻,昔日已是過往風景,花開花落,路人依舊行色匆匆、面無表情,水流依舊滔滔而過,大江東去,年華牽著青春從指尖淌過。“人生本無蒂,飄如陌上塵。”喧囂的塵世,你我都是一粒浮塵,飄飄然,一切並沒有開始,一切不曾有過結局,歸于心迹,不知所終。

  感恩上天賜我們的美好禮品

  生活中我們經常趨向安逸、快樂、健康、灑脫、美麗、富有、陽光,總想逃避痛苦、淚水、疾病、醜陋、貧窮、破敗、陰霾,所以這個世界上便有了貪婪、嗔怒、癡慢。

  其實,我們所有的所有都是上天給予我們的美好禮品,不應該挑剔,更不應該逃避。所有我們想要逃避的都是上天對我們的鍛煉,而我們想要的都是上天給予我們的獎勵。給我的獎勵我們欣然接受,給我們的曆練我們更應該欣然接受。佛家講因果,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沒有一次次的曆練哪來對人生的感悟。沒有經曆人生的風風雨雨,也不可能成就我們的堅強,而我們想變得堅強就得自己去經曆去曆練。總向襁褓裏鑽,怎麼能長大?總想待在溫室裏,怎麼能長成參天大樹?“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了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生活中的種種想逃是逃不掉的,想躲也是躲不開的。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應該拒絕煩惱,不應該逃避煩惱,煩惱是促進我們成長的因素,從煩惱中走出來,也就促使我們智慧的顯現。不經曆煩惱怎麼知道什麼是清淨,當我們深入煩惱再從煩惱中走出來時,當我們面對諸多煩惱心不起意時,我們才真正得到了清淨。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來索取的,如果能夠爲這個社會,能夠爲他人做些什麼,能夠奉獻我們的一生,應該感到光榮,這是人生的一件幸事。奉獻,我們能爲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微小的我們什麼也做不了,世界會因爲有個“我”反而更加複雜了,增添了很多的負擔和染汙。其實,只要我們少給這個世界,少給這個社會,少給他人添麻煩就是最好的奉獻了。

  人生如夢,世事無常,很多事情不可能按著我們的意願發生,當一件我們不喜歡不願意接受的事情到來時,與其心不甘情不願,半推半就地被迫接受,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淡然地接受,省去了從不接受到接受這個過程的諸多麻煩。所以,面對別人的輕慢、指責,面對自己的得失,都應該毫無條件地接受,以一種平常心處之,我們也就獲得了當下的坦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