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禅定而食,當知量而食。食畢,結齋回向;臥時,應當右側正臥,猶如釋迦牟尼佛涅槃時,頭向北,面向西,獅子臥式,同時觀想叁寶在自己的頭面前方,觀想死亡無常,當勤精進,觀想光明,安住于法性光明本性中休息,憶念醒後要做的善業。早晨醒來後,憶念叁寶,發菩提心。若在夢中造惡業,醒來當立即忏悔,若在夢中行善業,醒來當隨喜。種種威儀以成辦自他二利來度時光。如《經觀莊嚴論》雲:“異根于異處,異作有異行,凡是諸所作,回以利衆生。”也就是說,菩薩隨眼等諸根所作種種威儀業行回向利益衆生。凡有所行,與事相應及以相似,皆發善願回向一切衆生。尤其身行種種威儀。如《華嚴經·淨行品》所講,心發善願,口念偈頌回向衆生:“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雲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害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雲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雲何得殊勝身語意業?雲何得清淨身語意業?雲何得無染身語意業?雲何得智爲先導身語意業?雲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雲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雲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毗缽舍那力,思惟力?雲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無色界善巧,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善巧?雲何善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舍覺分,空、無相、無願?雲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黎耶波羅蜜,禅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圓滿慈悲喜舍?雲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禅解脫叁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雲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雲何得與一切衆生爲依爲救,爲歸爲趣,爲炬爲明,爲照爲導,爲勝導,爲普導?雲何于一切衆生中爲第一,爲大、爲勝、爲最勝,爲妙、爲極妙,爲上、爲無上、爲無等、爲無等等?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爲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衆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衆善,當如普賢,色相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于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爲衆生第二導師。佛子,雲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佛子,
菩薩在家 當願衆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孝事父母 當願衆生 善事于佛 護養一切。妻子集會 當願衆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若得五欲 當願衆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妓樂聚會 當願衆生 以法自娛 了妓非實。若在宮室 當願衆生 入于聖地 永除穢欲。著璎珞時 當願衆生 舍諸僞飾 到真實處。上昇樓閣 當願衆生 昇正法樓 徹見一切。若有所施 當願衆生 一切能舍 心無愛著。衆會聚集 當願衆生 舍衆聚法 成一切智。若在厄難 當願衆生 隨意自在 所行無礙。舍居家時 當願衆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入僧伽藍 當願衆生 演說種種 無乖诤法。詣大小師 當願衆生 巧事師長 習行善法。求請出家 當願衆生 得不退法 心無障礙。脫去俗服 當願衆生 勤修善根 舍諸罪轭。剃除鬚發 當願衆生 永離煩惱 究竟寂滅。著袈裟衣 當願衆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正出家時 當願衆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自歸于佛 當願衆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自歸于法 當願衆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自歸于僧 當願衆生 統理大衆 一切無礙。受學戒時 當願衆生 善學于戒 不作衆惡。受阇棃教 當願衆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真實。受和尚教 當願衆生 入無生智 到無依處。受具足戒 當願衆生 具諸方便 得最勝法。若入堂宇 當願衆生 昇無上堂 安住不動。若敷床坐 當願衆生 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正身端坐 當願衆生 坐菩提座 心無所著。結跏趺坐 當願衆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修行于定 當願衆生 以定伏心 究竟無余。若修于觀 當願衆生 見如實理 永無乖诤。舍跏趺坐 當願衆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下足住時 當願衆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若舉于足 當願衆生 出生死海 具衆善法。著下裙時 當願衆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整衣束帶 當願衆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若著上衣 當願衆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著僧伽黎 當願衆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手執楊枝 當願衆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嚼楊枝時 當願衆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大小便時 當願衆生 棄貪嗔癡 蠲除罪法。事訖就水 當願衆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洗滌形穢 當願衆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以水盥掌 當願衆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以水洗面 當願衆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手執錫杖 當願衆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執持應器 當願衆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發趾向道 當願衆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若在于道 當願衆生 能行佛道 向無余法。涉路而去 當願衆生 履淨法界 心無障礙。見昇高路 當願衆生 永出叁界 心無怯弱。見趣下路 當願衆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見斜曲路 當願衆生 舍不正道 永除惡見。若見直路 當願衆生 其心正直 無谄無诳。見路多塵 當願衆生 遠離塵坌 獲清淨法。見路無塵 當願衆生 常行大悲 其心潤澤。若見險道 當願衆生 住正法界 離諸罪難。若見衆會 當願衆生 說甚深法 一切和合。若見大柱 當願衆生 離我诤心 無有忿恨。若見業林 當願衆生 諸天及人 所應敬禮。若見高山 當願衆生 善根超出 無能至頂。見棘刺樹 當願衆生 疾得翦除 叁毒之刺。見樹葉茂 當願衆生 以定解脫 而爲蔭映。若見花開 當願衆生 神通等法 如花開敷。若見樹花 當願衆生 衆相如花 具叁十二。若見果實 當願衆生 獲最勝法 證菩提道。若見大河 當願衆生 得預法流 入佛智海。若見陂澤 當願衆生 疾悟諸佛 一味之法。若見池沼 當願衆生 語業滿足 巧能演說。若見汲井 當願衆生 具足辯才 演一切法。若見湧泉 當願衆生 方便增長 善根無盡。若見橋道 當願衆生 廣度一切 猶如橋梁。若見流水 當願衆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見修園圃 當願衆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見無憂林 當願衆生 永離貪愛 不生憂怖。若見園苑 當願衆生 勤修諸行 趣佛菩提。見嚴飾人 當願衆生 叁十二相 以爲嚴好。見無嚴飾 當願衆生 舍諸飾好 具頭陀行。見樂著人 當願衆生 以法自娛 歡愛不舍。見無樂著 當願衆生 有爲事中 心無所樂。見歡樂人 當願衆生 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見苦惱人 當願衆生 獲根本智 滅除衆苦。見無病人 當願衆生 入真實慧 永無病惱。見疾病人 當願衆生 知身空寂 離乖诤法。見端正人 當願衆生 于佛菩薩 常生淨信。見醜陋人 當願衆生 于不善事 不生樂著。見報恩人 當願衆生 于佛菩薩 能知恩德。見背恩人 當願衆生 于有惡人 不加其報。若見沙門 當願衆生 調柔寂靜 畢竟第一。見婆羅門 當願衆生 永持梵行 離一切惡。見苦行人 當願衆生 依于苦行 至究竟處。見操行人 當願衆生 堅持志行 不舍佛道。見著甲胄 當願衆生 常服善铠 趣無師法。見無铠仗 當願衆生 永離一切 不善之業。見論議人 當願衆生 于諸異論 悉能摧伏。見正命人 當願衆生 得清淨命 不矯威儀。若見于王 當願衆生 得爲法王 恒轉正法。若見王子 當願衆生 從法化生 而爲佛子。若見長者 當願衆生 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若見大臣 當願衆生 恒守正念 習行衆善。若見城郭 當願衆生 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若見王都 當願衆生 功德共聚 心恒喜樂。見處林薮 當願衆生 應爲天人 之所歎仰。入裏乞食 當願衆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到人門戶 當願衆生 入于一切 佛法之門。入其家已 當願衆生 得入佛乘 叁世平等。見不舍人 當願衆生 常不舍離 勝功德法。見能舍人 當願衆生 永得舍離 叁惡道苦。若見空缽 當願衆生 其心清淨 空無煩惱。若見滿缽 當願衆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若得恭敬 當願衆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不得恭敬 當願衆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見慚恥人 當願衆生 具慚恥行 藏護, 諸根。見無慚恥 當願衆生 舍離無慚 住大慈道。若得美食 當願衆生 滿足其願 心無羨欲。得不美食 當願衆生 莫不獲得 諸叁昧味。得柔軟食 當願衆生 大悲所熏 心意柔軟。得粗澀食 當願衆生 心無染著 絕世貪愛。若飯食時 當願衆生 禅悅爲食 法喜充滿。若受味時 當願衆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飯食已訖 當願衆生 所作皆辦 具諸佛法。若說法時 當願衆生 得無盡辯 廣宣法要。從舍出時 當願衆生 深入佛智 永出叁界。若入水時 當願衆生 入一切智 知叁世等。洗浴身體 當願衆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盛暑炎毒 當願衆生 舍離衆惱 一切皆盡。暑退涼初 當願衆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諷誦經時 當願衆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忘。若得見佛 當願衆生 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谛觀佛時 當願衆生 皆如普賢 端正嚴好。見佛塔時 當願衆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敬心觀塔 當願衆生 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頂禮于塔 當願衆生 一切天人 無能見頂。右繞于塔 當願衆生 所行無逆 成一切智。繞塔叁匝 …
《走向解脫·菩薩戒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