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見虛空藏菩薩以相應自身的身相宣說忏悔清淨的方便法,按此方法行持,便得清淨。如《虛空藏經》雲:“若諸菩薩聞虛空藏菩薩名已,無有疑惑,欲睹見者,畏墮惡道忏彼重罪,于虛空藏菩薩稱念其名,恭敬禮拜。善男子,如其福力住其人前,或見本身,或現梵王身,乃至或現童男童女等身,令初行菩薩如從座起,于所犯罪悉皆忏悔。及爲演說甚深方便善巧大乘之行,乃至住不退地。又總略雲,設不現前彼初行菩薩面,于東方阿噜挐天子住立其前,燒香勸請,作如是言,汝阿噜挐天,有大慈悲,具大威德,照閻浮提悲愍覆護,速自勸請虛空藏菩薩起大悲愍言覺悟我,而于夢中方便顯示所犯罪報,授我忏悔得聖大乘智慧方便。彼阿噜挐天出現閻浮提時,與虛空藏菩薩俱來,以本色相即于夢中住其人前。忏悔重罪于如是相,謂大智方便,知見方便,善巧方便。彼初行菩薩獲叁摩地,名不失菩提心,依此大乘得堅固住。”
下根者依靠四種對治力進行忏悔:一、所依力;二、追悔力;叁、現行力;四、恢複力。
一、所依力分二:(一)外所依力;(二)內所依力。外所依力是在忏悔對境阿阇黎面前,或觀想于本尊面前進行忏悔。內所依力指歸依與發心。也就是說,歸依叁寶。爲了一切衆生獲無上佛果而發菩提心,這是內所依力,勇猛的祈禱心也是內的所依力。
二、追悔力(或稱破惡力),追悔並破除以往的惡業。如《大忏悔文》雲:“發露忏悔,不敢覆藏。”恰美仁波切于《極樂願文》中說:“若無追悔不淨業,先作之罪內成毒,以大慚怯悔心忏。”忏悔方法是憶念往昔所造墮罪,于長老面前宣說墮罪名,以勇猛的後悔心忏除。
身體威儀:先對忏悔境合掌禮拜,于卑下位蹲跪合掌。
正行:言說“長老專志,我如是名,如所稱事違越菩薩毗奈耶法,犯根本罪或惡作罪,如是衆罪,我于長老前發露悔除,更不覆藏。發露悔除,我安樂住,不露不悔,則不安樂。”長老專志,指請長老專心致志聽我言說。我如是名,講自己的名字。如所稱事,講所造罪事。于惡作罪後應添加所犯罪之名稱,如自贊毀他等。長老問:“汝于此等見罪否?”答言:“見!”問:“後防護否?”應答:“如法如律善爲奉持。”如上言說叁遍,第二遍,第叁遍也如此說。
叁、現行力。現行力之六門:念誦諸佛菩薩的聖號;建造佛像、塔等;繞佛、繞塔、繞神山等,頂禮叁寶;念誦殊勝經、論及忏罪儀軌;念誦心咒、百字明等;相似安住無緣大空性中。此六門稱爲現行對治力。尤其是念百字明咒很殊勝。百字明爲十方叁世諸佛共同加持,是所有咒語的精華,由一百個寂靜、忿怒本尊心咒總集而成,其甚深義再歸納爲金剛薩埵心咒:嗡巴劄爾薩垛吽。
百字明咒
嗡班劄薩埵薩瑪雅,嘛努巴拉雅,班劄薩垛底諾巴底叉知桌美巴哇,蘇埵卡約美哇,蘇波卡約美巴哇,阿努埵美巴哇,薩哇斯德瑪美劄雅叉,薩哇嘎嘛色匝美,則當協央格熱吽,哈哈哈哈吙,班嘎萬納,薩哇達他嘎達,班紮嘛麥母雜,班紮巴哇,嘛哈薩瑪雅薩埵啊。
四、恢複力(返回對治力)即發誓今後縱遇命難也不複更造前所造罪。如經雲:“後當永斷禁。”《極樂願文》雲:“若無戒心不淨故,發誓今後遇命難,亦將不造不善業。”如果沒有更不再犯之防護心,即便先前已作忏悔,也難以清淨。如《彌勒獅吼經》雲:“彌勒!後五百世,正法臨沒時,頗有自稱我是菩薩出生于世,彼等不護身語意業,多犯衆罪,多行惡業,意謂悔除便得清淨,而于當來不善防護,爲盡先造諸惡業故,我曾宣說叁蘊法門。愚人于彼,貪造衆罪,既造罪已,思惟悔除便得清淨。”由此可見忏悔還淨之方便,是清淨戒律最重要的支分。
另外,對衆生發嗔恚心,須于十位具有大乘菩薩戒的僧人前忏悔,以無明癡心對正法作誹謗等,須于五位具有大乘菩薩戒的僧人前忏悔,此二種罪業非常嚴重。以貪欲心及輕的嗔恚心所造罪,須于具有菩薩戒的一人或兩人面前忏悔。《邬婆離請問經》雲:“舍利子!菩薩違犯有二重罪,謂嗔相應,及癡相應。”又雲:“舍利子!執母邑手,及眼瞻視,並損惱心諸輕違犯,應晝夜專誠對叁十五佛,悔除重罪”。
如果沒有相應的忏悔對境,可在叁寶前發露忏悔,于晝夜六座時中,對叁十五佛頂禮,再忏悔、隨喜、回向,念誦《叁聚經》,可忏悔前述根本重罪之外的由忘念、不正知所造的非染違犯之根本罪及惡作罪。如《入行論》雲:“晝夜當各叁,誦讀叁聚經,依佛菩提心,悔除墮罪余。”
禮佛大忏悔文
所有十方世界中,叁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複現刹塵身,一一遍禮刹塵佛。
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衆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詞,
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以諸最勝妙花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叁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惟願久住刹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衆生及佛道。
南無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我今發心不爲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衆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寶燈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離垢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清淨佛,
南無清淨施佛, 南無堅德佛,
南無旃檀功德佛, 南無無量掬光佛,
南無光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功德華佛,
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南無財功德佛,
南無德念佛, 南無善名稱功德佛,
南無紅燄帝幢王佛,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
南無鬥戰勝佛, 南無善遊步佛,
南無無周匝莊嚴功德佛,南無寶華遊步佛,
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
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衆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余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忏悔,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複于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抟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衆罪皆忏悔,諸福盡隨喜,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去來現在佛,于衆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我今歸命禮。
願將以此勝功德,回向無上真法界,
性相佛法及僧伽,二谛融通叁昧印,
如是無量功德海,我今皆悉盡回向。
所有衆生身口意,見惑彈謗我法等,
如是一切諸業障,悉皆消滅盡無余。
念念智周于法界,廣度衆生皆不退,
乃至虛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四法廣無邊,願今回向亦如是。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叁稱)
初學者因種種業緣,對諸律儀難免有一些違犯,因此我們每天都要修一些忏悔法,令罪業清淨。最好是在晝夜六座時各作一次忏悔。《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說:“南贍部洲衆生,起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這麼多罪業,如果不及時忏除,怎麼能保持清淨的菩提心呢?修忏方式主要是讀誦《叁聚經》。《叁聚經》即我們通常念的《叁十五佛忏罪文》,又稱《禮佛大忏悔文》,因文中有禮忏、隨喜、回向叁支修法,所以叫《叁聚經》。因爲叁十五佛在因地發心時,特別發願將來遣除衆生的罪障,修此忏悔儀軌者,能依佛菩提心,悔除根本墮罪以外的罪墮。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彌勒獅吼經》中說:“慈氏,後五百歲,正法衰微。頗有自稱我是菩薩,彼等不護身語意業,多犯重罪,多行惡業……。我爲淨除往昔所造諸惡業故,乃爲宣說叁聚法門。”佛陀在《優波離所問經》中也說:“若菩薩犯五無間罪,由女人所生罪,……及犯余罪,即應向叁十五佛晝夜獨處,殷重悔除。”
關于四種對治力,佛陀在《四法經》中說:“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四法,滅先所造久積過罪。何等爲四?所謂悔過行,對治行,製止力,依止力。複次悔過行者,于不善業行多所改悔;二對治行者,謂造不善業已,極爲善業,及余利益之所對待;叁製止力者,由讀誦禁戒得無毀犯;四依止力者,謂歸依佛法僧寶,亦不棄舍菩提心,由能依止是力,決定滅彼罪等。佛言,慈氏,…
《走向解脫·菩薩戒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