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元音老人文集菁華錄 第四章 修道 6 修行歧途

  6、修行歧途

  

  一、疑情難起,妄念難息。參禅不起疑情,即無開悟之日,應抱定一則透不過的話頭,吐又吐不出,吞又吞不落,極力追究,直至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方能相應。持咒念佛,須心念耳聞,極力追頂,才能化妄念于無形。

  

  二、大道即在目前,學人就是不識。古德雲:只爲親切甚,轉令薦得遲!非虛語也。

  

  叁、聰慧者,流于文字、口頭,不務實修;老實者又多死于句下,此宗風所以不振也。

  

  四、真僞難辨。玄沙雲: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爲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在識神裏用事而謂悟道,今人尤甚。

  

  五、死水不藏龍。學者往往因樂于安住定境,落入無記,坐在鬼窟裏而不知。

  

  六、住著定境自以爲得。學者于定中偶得一聖境,自以爲得,守住不放而死于境下。如守住“樂”者,即不能出欲界;守“明”者,不出色界;守“空”者,不出空界等。

  

  七、功夫與悟道混爲一談。衆多學者不識功夫與悟道的區別,誤將發了某種神通或氣脈通暢了,以爲悟道;反之,即非悟道。不知神通再大,功夫再好,不識真心,終有落處,生死不了,絕非悟道。

  

  八、驕躁難戒。學者于悟道前,多急于求成,失之在躁;悟道後,又因欣喜而失之在驕。躁則易折,驕則易狂,俱爲學者之大忌,故亟宜戒除。但學人往往不自覺或護短而不之顧,故多流于始勤終惰或狂妄不羁,此豈非今日修道者多而證道者少症結之一欤?

  

  九、保任精進,消除舊習難。要將多生曆劫著相的舊習一下消光,確非易事。俗語雲:江山好改,習氣難移。如不時時覺照,護惜本真,勤于改造,實難有淨盡之日。但學者往往得少爲足,以爲一悟便是,不事改造,非但無以進證後得智,且有墮入“悟後迷”之危險,可不慎哉!

  

  十、圓證無住難。衆多學人往往以爲悟得此能言會道、謦欬掉臂的是自己天真佛,便已到家,如再用功,就是執法了。殊不知此只是始覺,不是本覺,尚須以之依于本覺,精勤修習,始成大覺。更有學人著于性體,住在證境上,不自覺地墮于聖域而不離窠臼,此皆不能圓證菩提之大咎也。

  

  以上這些都是在修行過程中差之毫厘、失之千裏的大難處,還有其他較爲次要枝節的,就不一一再舉了。以有這許多難處,所以雪窦說:“揀擇明白君自看”。叮囑大家自行反省,看自己立在什麼處?是在分別揀擇某法、某人、某事,還是坐在明白裏逞識神;是著在某種陰境上自以爲得意,還是弄精魂搞神通玄奇;是驕傲自滿,落于瘋狂,還是墮在空、樂、明裏作活計……好彩須自看,不得颟顸籠統。請大家自己檢點,有偏差迅速改正,以免入寶山空手回而虛度一生,則幸甚矣!

  

  

摘自《碧岩錄》講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