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元音老人文集菁華錄 第叁章 見道 5 不可錯認識神

  5、不可錯認識神

  

  問:不忘失本來,就是要在覺知上用功。做事時知是本性的妙用,無事時靈知覺性並不曾減少,自然就隨時間因緣而成大道嗎?

  答:不對!古人雲:“但盡凡情,別無聖解”,你時時執在靈知性上,就是有所住著。須不著一切相,隨緣起用才是。靈知覺性亦不可著。在覺知上用功更是大錯。

  

  問:要歸無所得,一切皆了不可得。但是,空空然而有覺知的光景不是還在嗎?若將此掃光,豈不斷滅了?

  答:不是將此靈覺掃光,而是不住此靈覺。以不住故,即無能覺與所覺,故歸無所得也。有個覺知的光景,早不是了,還說什麼空空然?

  

  問:神會大師講“知”之一字,衆妙之門。又有祖師講是衆禍之門。該如何理解?答:不錯,這能知的是誰?你知道了本性,不是衆妙之門嗎?大鵬金翅鳥一飛萬裏,全靠腳下點地的一點勁。我們修行全靠這個“知”。後來人執著在這個“知”上,便成窠臼,又不對了。所以祖師說是衆禍之門。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法無定法。

  

  你說做功時沒有什麼感覺,總覺平靜、平淡,這是最好的感覺。因爲一有什麼玄妙的境界,都是你心中的幻想。要一點境界也沒有,從而忽地一聲將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齊化空。正與麼時而靈覺了了,無能知所知,無能思所思,才是你的本來面目。

  

  

摘自《佛法修正心要問答集》

  

  這裏無能知、所知,一絲不挂,一法不立,沒有東西,叫我向你道個什麼?複次,自性當體是靈知,若再加“知”,便是頭上安頭,面目全非了。故知也要鏟除。

  

  這妙明真心原本昭昭靈靈,不是起心動念有意地去昭昭靈靈。假使有一點著意就不對了,比如明鏡高懸,自然朗照,不是用力不用力,有意不有意而照。只在你自然而然,不費絲毫力,現現成成,任運而用,既不住執它,也不認著它便是。不是硬要把這昭昭靈靈打殺、磨滅才是。而且這昭昭靈靈任你怎樣用力打,用力磨,也打殺不得,磨滅不得,而且愈打磨愈昭昭靈靈,更不是離此昭昭靈靈別求一個道理才是。

  

  

摘自《碧岩錄》講座

  

  性在什麼地方顯現呢?就是在事物上顯現。見到事物,就是見到了“性”這個理體。體、相、用叁樣東西是一而叁、叁而一,叁位一體的。對于初見性者,性非眼可見。因爲性是無形無相、一絲不挂、一塵不染,不能見,無所見的。一有所見,就非真見了。《楞嚴經》說:“見見之時,見非是見。”其意是說,當你見性的時候,不是用眼晴見的。因爲性是無形無相的,你怎麼可能用眼睛見到呢?有能見、有所見的時候,這個見就不是真見,而是妄見。有能見之心,有所見之相。能所相對,都是虛妄的,所以不是真見。真見是無所見,一有所見就不是自性。《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摘自《心經抉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