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能夠發起精進心?(夏壩仁波切)

  ◆居士問:如何能夠發起精進心?

  ◇夏壩仁波切:精進心可以分成爲二個部分:一個是精進波羅蜜範疇內的精進心,一個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清淨精進心。

  精進波羅蜜的範疇是比較完整的,我在《菩提道次第速道》裏面有比較完整的關于六波羅蜜的講述,如果你想知道,可以聽一聽我講的《菩提道次第速道》的光盤。至于一般平時我們所謂的精進,實際上就是我們修法當中,能夠在較長的時間裏不厭煩,不退失,不懈怠,始終有一種非常強烈的督促的意思。我們通常說的是這樣的精進。

  什麼叫精進?人們常常把精進和忍辱混爲一談,分辨不清。忍辱中有一個安受苦忍,是對修法、對行善不管付出什麼代價,都能夠忍辱堅持的意思。

  精進是在忍辱的基礎上,變成了歡喜而學,不是忍辱,而是歡喜去做。在《入菩薩行論》當中說,“精進爲歡喜于善”,是說對一切善行,已經變成爲一種愛好,而不是忍耐,不會再對修法産生痛苦感,這就是到了精進的時候。但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精進是如何生起的?你如果想精進修法,第一個是長期堅持下去;第二個是要有非常強烈的督促力。這樣就必須要做到叁點,一是一定要生起依止善知識之心;第二是一定要生起暇滿人身大義難得之心,第叁一定要生起死無常九因相法,這叁個必須生起。只要有了這叁個,它們就會隨時提醒你,隨時督促你,不讓你懈怠。

  首先,依止善知識。如何生起依止善知識的心?依止善知識,包括意樂依止和加行依止,其中核心的內容是意樂依止。首先通過修行認識到上師乃是一切如來爲度化我等衆生所示現的凡夫相。當你見到上師的過患時,要理解爲是自己煩惱和業力顯現在上師的身上,這是種表相。如同無著菩薩看見彌勒佛,是半身腐爛的一條母狗一樣,或者象有些大德看見自己的師父正吞食著活魚,有的看到自己的師父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在耕田等等,這些都是由于個人的業力所顯現的,由此斷除對善知識不信任和觀察過失的習氣。然後觀修上師的恩德。之後修加行依止。對善知識所傳授的如來正法,毫無懷疑、毫不疑慮的去修,這就是能精進修法的第一個前提。爲什麼?如果你對善知識所傳授法的真實性有絲毫的懷疑,那麼對修此法能否達到修法所得的正果等等就會有所懷疑,那你就不能生起精進心,修法之心,也不能長遠。

  第二,如果你沒有充分認識到八暇十圓滿的人身的難得性,也不能生起精進心。人身難得,是由于得到人身的因、由于它的條件、由于它的數量、由于它的比例等等而難得,即從善因、數量以及比例等方面了知人身難得。暇滿人身更難得。如果沒有這種心,就不會充分珍惜自己的人身,就不會好好地利用自己的人身,尤其是不懂得人身具有大義,我們要做大義之事。如果了知暇滿人身具有大義的話,你就不會忙于小事當中、忙于自身今生的瑣事當中,就會爲利衆生而尋求佛果位,就會生起徹底脫離輪回之苦到達涅槃果位之心。所以說,暇滿人身大義難得,就是給你劃定了一個行動和追求的目標,這對你將來生起非常大的精進心有幫助,沒達成你的目標的話,你是不會罷休的。

  第叁是念死無常,修叁根本九因相法。即了知決定死、死期不定、死後唯有叁寶才能保佑你,唯有善根才能利益你。一旦修行九因相法之後,你就會吃飯不香,睡覺睡不著,你就會時時刻刻、一分鍾都不浪費;一旦生起了這樣一種心之後,自然就會逼著你去修法。因爲在這個時候,不用你去思考修法;或者“我學什麼東西呀?”死無常就會幫助你、督促你,時時刻刻提醒你,切莫浪費寶貴的時間,令你直到達到永久安樂的果位,直到達到目標爲止,決不松懈。

  這就是修法當中生起精進心的最好的叁個法寶。

  菩提道次第裏邊,首先是依止善知識,其次是暇滿人身大義難得,第叁是死無常九因相法,這非常適合我們人心的變化。要是你不認爲善知識的教授是真實的,或者不把它當作是脫離輪回之苦的良藥,並且不把善知識當作佛的話,就不會對佛法生起非常大的信心;如果沒有生起暇滿人身大義難得的話,你的目標就不會很大,而會放在今生或者很細小的一些事情上;如果沒有生起死無常的話,你即便暫時可能有一些心情想修佛法,一段時間過後會失退的,不猛烈也不強烈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