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分別業力 五趣投奔
隨業遊走 起落浮沈
覺醒出離 菩提道行
座下!六道輪回,五趣受果,悉皆是業力所訂;因此,學佛行人,覺知造作成業,何如修行成道!
同樣是行爲所使,一切唯心,集積智慧的德行,養護五蘊的調適;入于八不中道,破偏立正,終究可以圓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不是麼!有如失足落水,若已曾經熟谙泳技,是則活命、自可主宰!
求人不如求自己
問:船毀物流散,浮沈大海時如何?
答:非生即死!
謂:蝼蟻尚且貪生,當然希冀到彼岸!
雲:希冀乃衆生,力度是菩薩!
問:如何力度?
答:未落大海之前,座下做什麼?
謂:學佛修行,也曾布施供養!
雲:是其時,心念中所起的是什麼?
謂:行善做功德!
雲:來生福報有份!
問:不能成道,往生極樂世界麼?
答:想移民,辦張綠卡,也得條件符合!
問:請示下手處,能得力度之便?
吾對曰:死裏求生存,覺知眼前事;
拼著喊救命,力竭身也亡!
座下可知,遠水救不了近火!
末後句
西方路遙資具足 叁聖降臨接引走
從此叁界無業迹 九品蓮臺是渡頭
即非第一
問:雲何智慧第一?
答:地上的,水底的。
問:雲何神通第一?
答:圓通無礙。
問:雲何頭陀第一?
答:蜜蜂族群。
問:雲何天眼第一?
答:天涯若毗鄰。
問:雲何解空第一?
答:漠原一粒沙。
問:雲何說法第一?
答:長江水。
問:雲何論議第一?
答:地底裏。
問:雲何持律第一?
答:黑夜雨中行。
問:雲何密行第一?
答:心深處著的。
問:雲何多聞第一?
答:品而不藏。
末後句
一所學校,各班各級,都有第一。
一次聯考,許多第一,誰是第一。
所謂第一者,即非第一,是名第一。
何以故?
譬如金氏紀錄,不同的時空背景,皆有破紀錄,改寫紀錄的機會,不可能是紀錄唯一的保持者。
但是,學佛之道,法門無量,終歸唯一佛乘,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唯一等無差別的如來成就之位!
座下!專業專長,莫著第一;修養出色,旨在饒益有情衆生。
即使少了長才,若能盡一份心,也不虧人世間來去走一回!
妄想雜念
問:載舟覆舟,是誰的過錯?
答:舟上人!
問:不是因風起浪麼?
答:非因、非緣、非自然性。
問:人、舟、水之間,作麼生會?
答:是因、是緣、是自然性。
來客默然,懷疑離去。
末後句
識心分別,徒招沒趣;宗下行人,首須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
尤其是行于菩提道上,志在求得解脫,趨往涅槃,怎有許多妄想雜念!
座下!水無人少價,人無水不活;載舟覆舟,俱無是非,問題
在駕舟之人,所爲何來?不然,索性仰首問蒼天:
來此人間世,孰爲之驅使?!
印象深刻
問:禅堂無老鼠,南泉斬貓何意?
答:是富家子,甘願做敗家子!
謂:豈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麼?
答:舵手賞罰,慈悲心切!
謂:且放過,不是更加慈悲麼?
答:與會的不安份,往往剝削了他人!
謂:畢竟無罪的是貓啊!
吾對曰:不學乃師過。如果懂得地藏大願,是則、不得成佛,又有何妨?!
末後句
諺言:甯願活著時令人厭惡,也不要死後挨人咀咒!
座下!清淨因汙垢而顯,彈奏于月半著手;不時殺伐一翻,興起狂風暴雨,很可能印象深刻!
木佛非佛
問:燒佛取舍利、竟境如何?
答:取暖是真!
問:不在意忤逆之嫌?
答:寄雙親家書,可真有跪禀者?!
謂:古人如此,今人鮮見;不跪禀,不定是忤逆;但虔誠之心,可以稱道!
雲:畢竟木佛非佛!
末後句
佛像表征智慧和精神,行禮跪拜,全在心念之所及;是故,宗下有佛教弟子,更有學佛弟子。
座下!馨香一柱,心香一柱;識得的和計著的,分別內外,總不舍一個「相」字。體悟了,則行高山,走海底,同樣清涼!
不是麼?!
金佛銅佛,木佛土佛,盡都是造作之佛;君不聞,金剛般若經中有句。謂: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得見如來
心念震動時
有師徒二人,得信衆布施山間一處磚瓦小屋,其屋內空無一物;乃師習性靜居,故歡喜受施,立意辟作阿蘭若。
師問:此處可好?
徒雲:一間空屋,如何安身?!
師曰:一應俱全,怎說空屋?
徒謂:沒有床,沒有桌椅,更無廚具毛廁,怎說一應俱全?!
師曰:大間的是佛堂,中間的是客堂,左側的是寮房,右側的是廚廁,不是全有了麼!
徒無語,心念不明,癡立當地。
師見狀,隨問道:
「時正午時,餓了嗎?後山資源豐富,不愁啦!。」
徒聞言,靈光閃處,心忖:
「隨師多年,雲水生涯,怎也不曾愁著;不是麼?一切現陳!」
末後句
耽心駭怕,無非是庸人自擾。
想的太多,多因追逐逸樂。
座下參訪知識,擡眼豎耳,處處有路標,在在木铎聲,悉可頓開茅舍!
雖然如是,當記取,心念震動時,腳步跟著跨出!
少不了吃睡
問:雲何有所不爲?
答:來去自在。
謂:豈不是有所爲?!
雲:該吃就吃,該睡就睡!
謂:與世俗之人何異?
雲:世俗中沒有你?
謂:學佛之人,超塵脫俗!
雲:不吃不睡?
謂:晝夜六時,精進不懈!
雲:不餓也不累?!
末後句
山洪暴流有時盡
細水潺然無盡期
學佛行者同具色身,可以不貪愛,卻也不可損害;修行是畢生事業,限期取證,梵行止于體驗。
座下!少了健康的色身,如何成就覺道的法身?!更何況,行住坐臥,起心動念,但能與生死攸關,相應于菩提道行!
切莫徒耗了
客問:月黑風高,雲層深厚,伸手不見五指;這時候,該如何是好?
吾曰:夢裏見周公!
客謂:道在汝邊,怎能徒耗時光?
對曰:座下已經耗了的、不是麼
!
客不悅:答非所問,錯聞知識!
老野笑道:黑夜小心迷了路;因爲,岔路口,路標上的字也看不分明!
末後句
與其挑剔他人的過失,不如警覺自己的缺點;一旦有意展現自己的優越,必須先要檢視已具的修養,是否經得起考驗!
切記:謙虛是一種美德。
山水之外
問:行腳有異于遊山玩水嗎?
答:山水間,盡舍塵俗事。
問:多少旅遊者,不都是如此?
答:吃喝玩樂,物質享受,最多有一分精神調劑而已!
問:情識作用,不都是心意情景麼?
答:少了思惟修!
問:業作中不是有道情嗎?
答:靜慮遠諸感性和理性!
問:豈非變成木石之無情?
答:榮、固然是生態,枯、不定是死亡!
問:同是心念之所及,何來許多計量?!
雲:虛空清淨,猶效些許!
末後句
初入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進入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住門內,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座下!有山有水少遺憾,有山無水多遺憾,無山有水有造作。
請問:無山無水之時,又作麼生道?!
嗨!山中莫迷路,水裏遠危機,還是小心一些的好!
了爲開始
客問:讀書不多,閱曆也少,加上資質太差,是否可以修學禅那?
吾曰:外緣的激勵,可以開發內在無限的潛力!
客問:如何下手?
吾答:了生正知,解脫自然。
客問:一了即百了麼?
吾答:一悟不過微塵的顆粒!
客問:大悟時是甚麼境界?
吾答:一頓餓了,一頓飽了!
末後句
所謂了義:
認爲完了,是消極,等死的想法。
必須明了,是積極,進取的作爲。
故說:明了,明白了,明明白白了!
一念之間
問:做賊的喊捉賊,機靈嗎?
答:自造囹圄!
問:敢問機靈事?
答:溺水求生,僥幸不在機靈!
問:總不舍自導自演的人間事,不是麼?
答:座下入戲太深!
謂:人生舞臺,自成角色,何在意官兵抓宵小?!時節因緣,總不免身不由己!
雲:既然如是,因何單挑賊人一腳?
謂:容易討好觀衆?!
雲:別忘了道長魔消!
末後句
執著不是頑固,行修最忌取巧!
善能辦別利害,智慧方見菩提!
座下!手持刀劍,殺人活人,一念之間!
《最後才知道—禅那末後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