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說
增一阿含經中說:一、小兒以啼泣爲力。二、女人以瞋爲力。叁、國王以憍豪爲力。四、羅漢以精進爲力。五、諸佛以大慈爲力。六、比丘以忍辱爲力。
阿含偏于小乘,六力中不說菩薩,大乘教下的湘僧,今說因位菩薩,自凡而聖,由迷而覺,六力具足,皆爲過程;兒時啼,逆時瞋,順時憍,入道精進,出家忍辱,常行大慈;前叁是凡,是迷,後叁是聖,是覺。
凡夫之類,淪于迷惑,聖賢之類,行于覺道;迷,乃業惑,並不罪過,因爲,無業不成衆生,有業不免有惑。所以,迷惑乃當然耳!唯不可爲迷沈淪,流轉生死;應該入于覺行,識迷之所在,即是所謂的悟道。
是以,六力之前叁,可謂迷之過程,後叁則爲覺之道路;吾輩比丘,以忍辱爲力,所雲忍辱,依六度輕中說:忍受有情,所施予之辱罵,侮毀,擊打;及無情之寒熱、炙凍、饑渴等之大行,是謂忍辱波羅蜜!上座大德!中國佛教,菩薩比丘,所行如是乎?!切忌迷于六力之前叁,應當覺于六力之謊;縱然不免于前叁之過程,但是,必須將過程之時空,縮至極短,極短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