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嚴重過患、不辨取舍道理、好似體內無有心的愚癡者因被嚴重破戒過患所障蔽而將于數劫中不得面見聖者尊顔,一切聖者以及繼承、護持、弘揚佛教的吉祥怙主七十尊,明辨善惡的男女相諸事業護法神亦將遠離他們,並受到遣責、不得救護。《呵責破戒經》中說:“舍利子,猶如獅子中住狐狸,轉輪王中之石女,諸天衆中之猴子,龍王中之貧窮者,具天眼者中之盲人,大鵬鳥中之水蛭5。舍利子,如是我聲聞中若住有破戒比丘,成百上千天人見後各個極不歡喜,不僅說彼魔使不可參加長淨解製之事,而且稱其爲魔王唆使。彼人聽聞勝妙正等覺佛法後,若宣說于諸在家人,則會令許多對佛教無信心之鬼神、天龍、夜叉放聲大笑。並說:“如駿馬群中住野馬,此罪孽深重、又覆又藏之比丘爲何尚坐于此(僧衆的)墊上”。如此劣人以爲諸衆不見不知我(之惡行),此乃自欺欺人。且看,此乃人天世間之盜匪。”《毗奈耶經》中也說:破戒有十種過患,即爲導師佛陀所呵責,諸天衆稱其爲盜匪等以惡名呵責,爲諸持梵淨行之同參道友呵責,如理作意時也遭自己呵責,理應受依法呵責,臭名遠揚四方八隅,不能聽聞未曾聽過之法,遺忘曾聽過之法,不生地道證悟功德,于追悔莫及之中死去死後隨入惡趣。如薩革拉說:“善施爲得子,與妻不淨行,比丘滾巴亦,與母猴邪淫,世尊呵責之。”又說:“男根若入于,女人叁門(口、肛門、陰道)中,不可複重罪,毒蛇纏比丘。”因此,以往昔世代中所造的善業之果以前所擁有的少許財富受用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全部耗盡無余,如同遠道客人的路糧或水泡一般瞬間便會消逝。貪求未來的受用而辛辛苦苦、百般勞作,但無論如何精勤所獲得的受用也無有實義,年複一年、月複一月,非但不會繁榮昌盛反而卻越來越貧窮,越來越饑寒交迫,日漸衰損。對此也應生起強烈厭離之心。《入中論》雲:“生物總根受用盡,其後資財不得生。”
己二(持戒聖者贊歎、增上極喜之理)
本論雲:廣聞具戒大士如寶藏,
無勤獲得世間諸衆贊,
名符其實具有善緣者,
衰老之時亦增歡喜心。
釋:廣泛聽聞深入思維、精進修持如海經藏並且相續中斷除了自性罪、佛製罪一切惡行,具有清淨戒律的殊勝大士是一切善妙功德的源泉。譬如,若打開裝滿珍品的寶藏門,則可隨心所欲擇取(珍寶)。同樣這些殊勝大士無需百般辛勤勞作便可獲得世間上以無與倫比的顯官要員、高僧大德爲主諸衆的贊歎頌揚以及天人遍散鮮花稱贊供養。《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雲:“何人恒時敬信佛,彼終不會舍戒學,何者不舍戒學處,具德者贊具德者。”這種贊歎並非是表面上的無義空談吹噓,如同叁界導師佛陀受到人天諸衆的贊頌一般的確名符其實。本來一般人必將要感受苦谛之根本老死痛苦,但具有廣聞博學、高深智慧、清淨戒律等賢妙功德的那些善緣者不僅不會因青春已逝、思緒紊亂、智慧淺薄而悲傷、苦惱,而且因無欺因果之緣起力到了韶華逝去、衰老年邁之時,想到即將而至的來世安樂幸福亦會更加增上歡喜之心,其歡喜心可堪比初地菩薩的歡喜。如《廣戒經》雲:“善持梵淨行,勤修聖道者,壽終得安樂,猶如脫病苦。”《別解脫經》中說:“多聞赴林中,年邁時安樂。”
戊叁(思維破戒必受世尊及衆生呵責並于追悔中死亡之理)
本論雲:恒時不具淨戒年青者,
染上破戒過患佛亦責,
世間諸衆宣種種惡言,
老死之時生起大追悔。
釋:恒時被惡行所縛,不具有一切功德之本清淨戒律,自心猶如野馬般難以調伏風華正茂的年青者若沾染上破戒的過患,則一切衆生之怙主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亦了知他們已毀壞了今生與來世,並會嚴厲予以呵責,如《別解脫經》雲:“無足無法入道路,如是無戒不解脫。”又《地藏十輪經》雲:“歡喜失戒罪業者,聽聞大乘勝德後,爲名利故诩大乘,如驢披著獅子皮。”經中說:“迦葉,所謂比丘者,摧毀諸煩惱,故稱真比丘;摧毀我執見、有情見、生命見、保養見、補特迦羅見、士夫見、女人見、孩童見、婦女見、故稱真比丘;以戒修身、以慧修心,無有恐懼、渡過叁有河、遠離諸大種、無有壞聚見、無有怖畏、住于無畏道、故稱真比丘。迦葉,有者不具此等法,自诩爲真比丘,彼等乃假相比丘,是勝解信而已,我非彼導師,彼亦非我聲聞。迦葉,多數罪孽深重比丘可毀滅我聖教,九十五種希有見者(外道),一切邪魔不能夠毀滅我教法。又我聖教中所出現無有定解劣慧愚癡者可毀滅我教法。”又說:“我此聖教中將出現愚蠢者、貪欲者、爲貪戀所縛者、非法邪見者、無有定解者、懈怠者、妄語者彼等可毀滅我教法。”又《呵責破戒經》中說:“舍利子,于身披我仙人法幢(僧衣)之破戒比丘甚至跨入經堂中一步亦不開許,何況是使用水器、坐凳等。何以故?舍利子,彼非正士乃人天世間之盜匪故;舍利子,彼非正士爲世間人天諸衆應擯除之處故;舍利子,彼非正士乃世間人天諸衆之怨敵故,可稱其爲罪業之友;舍利子,我開許爲人天世間一切衆生傳法,舍利子,然于失戒、失行、失命、壞見之諸破戒比丘,我以手式擯除,見我亦不許,何況說于此教法中一日、一夜、一刹那共處(前來聽聞佛法)。何以故?舍利子,譬如汙穢肮髒、腐爛不堪之蛇屍、狗屍、人屍臭氣熏天,天人諸衆根本不會與之共同嬉戲,且若見之便會遠離躲開。舍利子,與此相同,諸智者亦應知,若見如蛇屍般之破戒比丘,亦應遠離舍棄,不應與其一同進行吉祥長淨6、定時長淨7、解製8儀軌。何以故?如是愚蠢者長期受害、無有利益、不得安樂、恒遭痛苦,爲同等者及其他人控製、墮入邪道、皆不吉祥故。彼等不恭敬具有淨戒比丘,不是沙門而自稱沙門,非持梵淨行而自稱持梵淨行,彼等可毀壞羯磨9、長淨、解製等一切事。舍利子,我此聖教中恭敬持淨戒比丘,彼等若見破戒比丘,則定遠離舍棄。何以故?舍利子,應當明知持戒比丘之缽盂、法衣等若與破戒比丘之缽盂法衣放在一處,則如摻雜毒一般。舍利子,我四種威儀(行、住、坐、臥)甯願住于布滿蛇屍、狗屍、人屍之處。舍利子,然我與破戒比丘、失行、失命、壞見者共住一日、一夜、一刹那,甚至僅僅彈指間同住亦不歡喜。”如此世間上的諸人天衆生喜歡談論破戒的公案,散布流言蜚語。按世俗風氣,所有的人們都會到處宣揚令敵歡喜、令親痛苦(有關破戒者)的種種惡言。如《教比丘經》雲:“不持淨戒常見者,世間一切諸衆生,內心皆不歡喜彼,且以惡語遣責之。”這些人受到種種遣責,不知不覺已到了衰老之時,他們感受劇烈老苦的同時,憶念今生所造的破戒罪過,此刻內心備受種種痛苦逼迫,最後死亡臨頭之時,一方面心中戀戀不舍財、子、妻等,但彼等也不會跟隨自己,一方面想到以所造的五種墮罪10必將墮入地獄遭受種種痛苦折磨。因此必定會生起熾燃烈火般,或如駿馬也不能趕的大追悔之心。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應精進護持淨戒。《毗奈耶經》雲:“追悔中死亡,死後墮惡趣。”此外,宣揚衆多惡語之理,如全知無垢光尊者說:“尋求寂滅解脫菩提者,最大違緣魔障狡詐女,諸衆侮辱違背聖教理,當舍禍害根源諸女人。何者雖已趨入聞思修,因遇女人從而失此法,見與未見異熟無可量,當舍禍害根源諸女人。何者雖已趨入利他行,因依女人名聲將受損,事業不成無能利有情,當舍禍害根源諸女人。雖爲智者然卻遭衆譏,因失希求無法利他衆,失毀行爲遭受俗人笑,當舍禍害根源諸女人。雖爲肅者11然已破律儀,護法遠離衆天不歡喜,以重罪故現後受痛苦,當舍禍害根源諸女人。雖爲賢者然卻增貪惑,現世迷亂任意享欲妙,惡劣影響罪垢染他人,當舍禍害根源諸女人。雖具信心出離勤修法,若遇女人今生失自在,失解脫道永漂輪回中,當舍禍害根源諸女人。雖爲真實入定諸禅師,因遇女人善法皆失損,遠離神山遊蕩鬧城郊,當舍禍害根源諸女人。”
丁二(思維死時所現景象而應取舍之理)分二:戊一、持戒之功德;戊二、破戒之業感。
戊一(持戒之功德)
本論雲:無誤取舍因果持戒士,
死時勇士空行作迎接,
稱說善來趨入此善道,
往生極樂刹土增安樂。
釋:對七種或十種業因導致增上生、決定勝之果的道理斷除懷疑,生起誠信而無有謬誤、精確細致地取舍總的分別的因果、受持淨戒的殊勝大士今生與來世都會享受安樂,當死亡來臨之時,他將出現遍滿虛空界的空行地行持明者、勇士空行衆指引道路作迎接的境界,並稱說:“善男子,善來,您所趨入的此善道是通往極樂世界或銅色吉祥山之道。”于是(具足淨戒之人)便自由自在地登上用五顔六色、絢麗多彩的優質淩羅綢緞鋪設的柔軟舒適之階梯,猶如變魔術般瞬間往生于痛苦之名亦不聞、遠離器情諸衰敗、無上善妙之極樂清淨刹土中並增上了無比安樂。不僅僅發願而在相續中盡力生起佛菩薩所贊頌的此境界至關重要。如《聖者大鼓經》中說:“帝王,汝之子猶如丟唾液般地舍棄以珍寶、耳飾、镯钏裝飾之六萬王妃及好似仙女般婀娜多姿女子,真希有!了知一切貪欲無有恒常,證悟好似仙女般婀娜多姿之女人猶如唾液一樣,並說:“真希有!一切貪欲無有恒常、穩固、持久。”後舍俗出家,于此娑婆世界成佛,佛號釋迦牟尼。大王您變成樂匝哦童子又稱世間諸衆見喜。于此世間,怙主(佛陀)顯示涅槃後佛教隱沒之時,又過八十年,您成爲持慧比丘,不惜生命發掘此經。又過一百年死後往生極樂世界,爾時汝能顯示衆多廣大神變,住于八地,一身住于極樂刹土,一身化現安住于兜率天,從怙主彌勒菩薩處請問此經(《大鼓經》)。龍樹菩薩說:“我此往生極樂刹。”聖天論師也說:“去呀聖天去,光身赴淨刹。”《入行論》中說:“因昔淨善業,生居大蓮藏,芬芳極清涼,聞食妙佛語,心潤光澤生,光…
《贊戒論淺釋 ——智者走向解脫之教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