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問:臨命終時觀佛觀不成,觀西方又觀不成,老師說要觀受戒的戒壇就會成很好的地方,好地方是叁善道或是西方極樂世界
(寬觀)
答:臨終四大分離,難以觀想矣,總是念佛穩當。所說戒壇好相者,是教人印上一個淨影子,免得時時現世俗塵相,發生毛病。修淨業者,雖然印此好相,還是要竭力念佛,渴望生西。
問:打佛七七天有得一心的人,必定可以往生,可是平時因事忙,而不能繼續做功課,不知能否往生極樂世界
(寬觀)
答:此事必須有恒,事忙可采十口氣念法,再于行住坐臥心中默念,亦得往生。
問:阿彌陀經首提佛說,何以下加不得佛字
(胡正臨)
答:正宗分開首,曾雲“爾時佛告舍利弗”,序分佛說此經已,是經家之敘佛字。文中不再言者,以此經無他人語,盡爲世尊所說,故不必重加佛字。
問:有沒有青年念佛,就在青年時期往生
請舉例子!(林良柱)
答:無論修何功夫,還是青年時去學爲好,如種樹然,必從幼時扶直。往生指壽數盡後,並非念佛求其速死。惟黃泉路上無老少,總宜即知即行爲妥也。
問:信願行堅定,但不願做功德,反造惡口,是否能往生西方
(衡钰)
答: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福少尚不可生,況再有意造惡乎!
問:念佛不做任何功德,是否就可往生西方淨土
(衡钰)
答:淨土是大乘法門,功德是利他之事,如鳥雙翼,齊舉始飛。所謂功德者,非必費用金鈔,如清淨之業,勸人念佛皆是真實功德也。問:我們念佛的人。他在平時用功很好,萬一起了恚與人沖突,此恨心至命終還不能舍,像這些人,一方面念佛,一方面發無明,還能仗佛菩薩的威力,帶業往生嗎
(謝智遠)
答: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更怕相續。既知恚害事何不即舍,又何必續至命終
人只有當前一念,念則障佛。念佛即感佛,知能障佛,便談不到往生矣。
問:臨命終時,有魔化身爲彌陀來誘引往生的人,不知真的彌陀相,有什麼特相爲憑,才不會誤往生之大事
(謝智遠)
答:此不必慮,果平素心緣彌陀,臨終正念仍是彌陀,決無魔境,所謂如是因如是果。若常時雜修不專,心多攀緣,臨終失去正念,便無把握矣。然至此時,刹那之短,雖知惡境,何術許爾逗留而不去耶
所以臨終助念,爲不可少之一舉。
問:日本佛教有一宗曰法華宗,專門持念“南無妙法蓮華經”是何意義
一生持念,歸宿何處
(朱幼)
答:持念之法本有多種取意,如禅家念話頭求開悟,淨家念佛求往生等。中國亦有法華宗,其修持之法,不止如是。日法華宗內容區區不詳,料想專念經題,或其諸法之一耳。然念此亦與禅家之念義相同,“歸宿”有時間遠近之別,“何處”須視修者之誓願何在。
問: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其中有“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者,十聲念我名號,是諸衆生,若不得生我國者,我誓不成佛”等句,若果如此則罪大惡極之人,是否亦僅念十聲名號,便可往生
又這十聲佛號,是在人生過程中任何時期念之即可,抑或留待命終時始念
同時如此容易往生,爲何娑婆衆生仍是有增無減呢
(張椿萱)
答:大惡之人,宿生有大善根者,可得往生;以無善根,決不能至心發願也。十念往生,是指其果,重在臨終之時,然平素十聲,亦是因種,藏在八識田中,遇緣自然起現行,但不知在幾生幾劫耳。娑婆衆生,有增無已,以前答之屢屢,請查前面“問答”自知,茲不再煩贅。
問:念佛往生蓮邦九品化生,在四聖果中往生者自得何果位
(黎明時)
答:四聖果既不同,發願行持,或又各別,何能固定。
問:臨終一念彌陀,即往生極樂世界;一念之慈,即生天上;一念之,即墮毒蛇。如理一念無生,應即涅麼
(黎明時)
答:前叁例限于再生。一念無生,當下即是涅。倘連此一念也無,更相應矣。
問:淨土法門大小乘兼有,如何分別說明,恭請吾師指教
(呂慧良)
答:淨土法門,本屬大乘,蓋佛對小乘不言其他佛土事。且求往生者,重在證果發願再來,而度衆生,非爲安居樂業,自享清福。故經訓,發菩提心爲往生正因。惟此法門,叁根普被,小機自了之人,亦能念佛往生,其近迹似小乘耳。
問:淨法四種,除持名外,余叁種屬于橫超,抑屬豎超
(曾福吟)
答:言橫超者,泛指淨業也;雖有四法,其爲橫超無二也。
問:夢中時常向人說,這世界太惡濁,這假身是受苦的根本,何必戀他呢
請大家快來念佛,離苦得樂,大家肯聽,我就把身賣給你,但要你們念佛成就,這是何境界,是著相否
(詹金枝)
答:凡夢皆系念頭反影,等于種子起現行。等覺以前之菩薩,皆不能無夢,夢亦是表念之淨妄,功夫進退。居士有是等夢,而又時常如是,乃上求下化勇猛精進之菩薩心境也,大佳大佳。夢如是,覺亦如是,淨業定速成就!雖能自利利他,而不存我有自他兩利之心,即不爲著相,所謂叁輪體空也!
問:靜坐時兼默念佛號,有無妨礙!(黃涵)
答:默念易于入定,甚佳。然臥時念佛,亦宜默持,出聲則失敬也。
問:許多念佛誦經,每日多少數目,一一登記,此乃是否不必要之舉
(黃涵)
答:誦念登記之法,乃爲專發一願者;記其數目,以考滿願爲止。若夫長修之士,但規定日誦若幹卷經,若幹聲佛,有進無退即可矣。
問:參禅與念佛,同是一樣功德,是否每次課誦完畢則須回向,又行住坐臥亦可念佛,整日如是,但回向在何時
(黃涵)
答:念佛分定課散課,定課或朝暮二時,或再加入任何一時。作此課時,以坐爲佳,必求心定不亂,課畢即回向之。散課則于定課以外,只有閑暇,不論行住坐臥,皆可行持,于一次停止時回向之。
問:嘗于著述中看到有大彌陀經小彌陀經之詞,何謂大彌陀小彌陀
經常課誦的佛說阿彌陀經是大彌陀還是小彌陀
後學無參考書,故不詳。(黎明時)
答:彌陀經現通行者,爲羅什大師所譯,尚有玄奘法師譯者,皆稱小本。有王譯者,文字繁多,稱大彌陀經。此無量壽經,因對小本言,亦稱大本。
問:極樂世界,爲何佛要假說是西方
其實我們的西方又是美國的東方了。又佛說人天界中,多假以王、王子之詞,帶濃重的時代精神色彩,佛說法義理圓融,獨這些地方受時空限製作何解
(黎明時)
答:“我國西方,又是美國東方”,乃只拘一個小圓球而言,此小圓球不過大千世界中幾萬分之一。經上所言乃是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之西,實非在此小圓球上摸索,如螞蟻緣西瓜者然。惟虛空無盡,何有方向,言東言西,亦是方便之語。經言西方者,其用意之深,姑且不論。就文字上講,有“從是”二字,指遠指近,皆無語病。下段文字欠明,天道我不知,人間至今尚有稱皇稱王者。世有之,佛言之,何可責以有色彩
而彼時無總統主席之名,竟預名之,當時人得非駭怪耶
問:彌陀經中有句:“阿彌陀佛成佛已來于今十劫”,而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劫,就是無始無終。照此十劫前有西方極樂世界否
(靜修精舍)
答:此段經文,指報身佛而言。所謂報身者,自是有始無終,故雲“成佛以來”。按無量壽經所載,極樂乃彌陀願力所成,十劫以前,當無此世界也。
問:持名念佛,目的在除雜念,以致心無障礙,如是才有往生的可能,然軍人的處境無刻甯靜,但我的願望,不在往生,欲求來生替佛度生,不知能如意否
(無名氏)
答:度生必有智慧學問,種種條件,並非空存此想,便能度生。往生之義,正爲求學,速得成就,乘願再來,普度一切,如拯溺者,必先學泅水也。
問:結七念佛,止靜之時,是要心中默念佛號,抑或心中什麼念也不要起呢
但是念佛號的時候,心中還不能清淨,要是止靜的時候,要他不起念,用什麼方法才會靜下去呢
(洪環)
答:淨宗功夫,自有淨宗之辦法。聞之前代祖師雲,佛七止靜之時,不過止聲不出,心中仍是一句聖號,默默相續,此所謂淨念相繼也。若使一念不起,或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等,皆非初機所能作到。若作不到,而強抑製,不但此種強抑,又是妄念,亦恐增病耳。若爲上等根器之人,能以一止便靜,亦可聽其靜下去,並不拘泥一法。
問:西方極樂世界,天樂鳴空與天雨妙華,天是與此界四王天同一個,抑或西方另外有別的天,甚不明白
(余萍)
答:所謂世界者,是舉環周及上下而言也。每一大千均各有其環周上下,東西兩天,自是分界。
問:彌陀經一句,七重欄,七寶行樹,七寶蓮池等,爲何皆用七字
(余萍)
答:佛家表顯功德之事,以七事者爲最多。如七方便,七加行,七科道品,七聖財,七覺支,七最勝,七種無上,七聖七賢等。西方種種莊嚴多采七數者,即是表示彼界一切皆具功德也。
問:軍人若于戰場死,只一刹那間更無暇念佛,此人之神識亦有往西的希望嗎
(李仕仁)
答:保民作戰之時,正宜心中念佛,以增無畏布施之信念,且希佛力之加被。果屆壽數已盡,憑此信念,決定往生。
問:阿彌陀佛至今有若幹年之曆史
觀音與勢至都是同時成就佛果
或有前後之差別
(詹金枝)
答:經中有雲:彌陀成佛,于今十劫。劫爲數字之名,其算法即人壽十歲起,經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爲止;再經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爲止。此一增減爲之一劫。觀音勢至二尊,俱後于彌陀而證果。倘問二尊于極樂補佛,經有之,則先觀音而後勢至也。
問:釋迦牟尼佛以何因緣,能知西方淨土爲彌陀勸贊往生之處
(詹金枝)
答:佛有無量神通,其天眼通,即能徹見徹知也。
問:阿彌陀經雲:“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何意
又有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等類,是同指在此世界,或專指在西方
(詹金枝)
答:“實”爲實有其事。“名”者僅有其名,惡道者畜生餓鬼地獄也,此言西方不但無此事實,即此虛名,並亦無之。下段之問乃指西方,按本經自…
《佛學問答(十二)淨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