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光明最勝王經 解題

  經名:金光明最勝王經

  著譯者:唐義淨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金光明最勝王經》,(梵Suvarnaprabhasa,藏Gser-hod dam-pa mdo-sdchi dban-pohi rgyal-po),略名《金光明經》、《最勝王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本經自五世紀初傳入中國,就受到漢族及周邊民族的百姓熱烈信仰,歷來共有五譯。唐.義淨譯(十卷,叁十一品)之譯本為五譯中最後出而最周全。本經在〈序品〉即說明本經是諸經之王。在「四天王護國品」更言此經能滅眾生無邊苦惱,護持國境一切安樂。因此與《法華經》、《仁王護國經》皆被視為安世護國的重要經典。若誦讀此經,國家皆可獲得四天王之守護。在古時西域諸國對四天王的崇拜,以及我國及日本金光明懺法的流行,都是信仰本經所致。

  「金光明」,譬喻為叁德、叁寶、叁大乘、叁菩提、叁佛性、叁識、叁涅槃、叁身、叁般若、叁道等十種叁法。或代表叁身佛果、涅槃叁德、叁種佛性等叁法。以叁佛性而言,「金」 喻佛性,即道前正因;「光」喻智慧,即道內了因;「明」喻解脫,即道後至果。

  本經的的地位及特色:

  一、與《法華經》、《仁王經》同為鎮國佑民的叁部經。

  二、本經屬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對後世佛教,尤其是中國佛教影響甚巨。

  叁、天臺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製定《金光明懺法》,到了元代,便由《金光明懺法》略出供天一節,作為寺院中每年歲朝佛事,明末弘贊律師就簡略的《金光明懺法》別撰《齋天科儀》,至今諸寺通行。

  四、本經的重要義理,像關於叁身十地等說,真諦在翻譯之時已經流行,故真諦很重視本經,並特加註疏,由他的弟子慧曠再傳天臺智顗。

  五、〈四天王護國品〉的天王護國思想,〈流水長者品〉的護生思想,〈捨身品〉王子飼虎的慈悲救世思想,而發展成佛教信仰行儀,如護國法會及放生會等等。

  六、〈除病品〉介紹了一些醫學理論,也成為中國古代對於印度醫學知識的重要源泉。

  本經共分叁十一品,第一品為序說,次九品屬於正說,此九品中依義理分類,初二品明果,次五品明行,後二品明境。後餘二十一品是流通分為結說。

  一、序說

  序品第一

  佛在王舍城鷲峰山頂,入最清淨甚深法界,與大比丘菩薩等眾,佛以頌說明本經是諸經之王,所生功德,能淨除諸業障並得護世四王等衛護。

  貳、正說:初二品明果,次五品明行,後二品明境。

  一、佛果之功德

  如來壽量品第二

  妙幢菩薩疑佛壽短促僅有八十?四方四佛於室中現,為妙幢菩薩說佛壽無量,並以偈顯釋迦牟尼如來所有壽量。妙幢與諸大眾,往鷲峰山見佛,四佛亦到鷲峰,遣侍者勸演說此經,佛許可之。有婆羅門,姓嬌陳如名法師授記,為恭敬供養舍利成為叁十叁天為帝釋,而向佛預求舍利。有童子,名一切眾生喜見,以偈答之。妙幢因問:若無舍利及般涅槃,雲何經中說有涅槃及流布舍利之事?佛答以叁種十法,說說明大般涅槃義,又應知十種希有如來之行。

  分別叁身品第叁

  虛空藏菩薩啟問,佛答以化身、應身、法身、叁身實義,以顯佛的無量功德。

  二、明如何修持

  夢見懺悔品第四

  妙幢菩薩夢見金鼓出大音聲,演說大懺悔法,其皆悉憶持繫念而住,次日向佛以偈述之,佛言此讚歎如來真實功德,並懺悔法,若有聞者獲福甚多,廣利有情滅除罪障。

  滅業障品第五

  佛先放光息苦,次為帝釋廣說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等四法,能成就業障永得清淨、滅除重障。接著明受持讀誦本經的功德。

  最淨地陀羅尼品第六

  師子相無礙光燄菩薩問菩提心的意義,佛先以勝義諦說明。接說說明十度為因,各依五法成就。再明波羅密義,又明十地光相,再釋十地名義。次明十地及佛地,各有二無明為障。再明十地行十波羅密。並說十咒護於十地。時師子相無礙光燄菩薩以偈讚佛。佛最後說明能聽受本經者諸多功德,並期勉精勸修習。

  蓮華喻讚品第七

  佛為菩提樹神說:妙幢菩薩過去為金龍主王,以蓮華喻讚於諸佛,今成金鼓妙夢,以大音聲讚歎如來真實功德,並懺悔法的本事因緣。

  金勝陀羅尼品第八

  佛為善住菩薩說金勝陀羅尼,此陀羅尼乃諸佛之母,佛即說持法,先稱諸佛及菩薩名,至心禮敬,然後咒誦等。

  叁、明境界

  重顯空性品第九

  以偈說明我法二空,從六根十二十八界及四大無主、叁有輪迴、人體不淨明我空,並以四大色、色心二等明法空,最後佛以己為證修我法二空觀,可以成就自利利他等諸功德。

  依空滿願品第十

  如意寶光耀天女問修行法,佛示:「依於法界,修平等行。」天女信解,轉成梵身。佛授記如意寶光耀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寶焰吉祥藏如來。時五十億比丘行菩薩行欲退菩提心者,聞此說法重發大心,皆得授記。

  參、結說:流通分

  四天王觀察人天品第十一

  四大王王讚本經為一切諸佛常念觀察,一切菩薩之所恭敬,一切天龍常所供養及諸天眾常生歡喜等並發弘護願。

  四天王護國品第十二

  佛讚四大天王,並付囑諸四大天王及餘眷屬無量無數百千藥叉護是經者,即是護持去來現在諸佛正法。等若能護持是經由經力故,能除眾苦怨賊飢饉及諸疾疫。四大天王並應允守護受持本經者,時有多聞天王如意寶珠咒法,如有眾生受持者當常擁護令彼眾生離苦得樂。

  無染著陀羅尼品第十叁

  佛為具壽舍利子說無染著陀羅尼,是諸菩薩所修行法,過去菩薩之所受持,是菩薩母,接著說明陀羅尼之義,而此無染著陀羅尼為正道理趣勢力安立,是諸佛功德、諸佛禁戒、諸佛所學、諸佛祕意、諸佛生處等。

  如意寶珠品第十四

  有如意寶珠陀羅尼,能遠離一切災厄,亦能遮止諸惡雷電。佛、觀世音、金剛秘密主、各說一咒;梵天王、帝釋、各說一咒;四天王共說一咒;龍王說一咒。

  大辯才天女品第十五

  時大辯才天女,即從座起,頂禮佛足白佛言:「若有法師,說是金光明最勝王經者,我當益其智慧,具足莊嚴言說之辯。若彼法師於此經中文字句義,所有忘失皆令憶持能善開悟,復與陀羅尼總持無礙。」並說明種種咒藥浴之法。

  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第十七

  大吉祥天女亦發願護持受持讀誦者,令其衣食寶滿,並有咒法令其所願皆遂。

  堅牢地神品第十八

  堅牢地神亦發願護持受持讀誦者,令其住處安穩,土地肥沃,並有咒法能利人天,安樂一切。

  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第十九

  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和二十八部藥叉諸神,擁護彼說法師,俱詣其所令離衰惱常受安樂等,並為饒益憐愍諸有情故而說咒法。

  王法正論品第二十

  堅牢地神請佛說王法正論治國之要,令諸人王得聞法已,如說修行正化於世,能令勝位永保安寧國內人民鹹蒙利益。

  善生品第二十一

  佛昔為轉輪王,請寶積法師說此經。

  諸天藥叉護持品第二十二

  佛為大吉祥天女等說明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欲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廣修供養,及欲解了叁世諸佛甚深行處。是人應當決定至心,廣為眾生敷演流布此經。大吉祥天女及諸天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於此經王及受持者一心擁護,令無憂惱常得安樂。

  授記品第二十叁

  佛為妙幢菩薩及其二子授記,並授記與會的十千天子。

  除病品第二十四 

  說明流水長者子作醫本事因緣。

  長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妙幢菩薩及其二子銀幢銀光、十千天子授記之本事因緣,說明流水長者,見十千魚困於少水中,解救之並為說法,其十千魚往生後生於叁十叁天。

  捨身品第二十六

  佛往昔行菩薩道時為薩埵王子捨身濟餓虎本事因緣。

  十方菩薩讚歎品第二十七

  十方世界無量百千萬億諸菩薩眾。皆詣鷲峰山至世尊所,五輪著地,禮世尊已一心合掌,異口同音而讚歎。

  妙幢菩薩讚歎品第二十八

  妙幢菩薩,亦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說讚。

  菩提樹神讚歎品第二十九 大辯才天女讚歎品第叁十

  菩提樹神、大辯才天女,亦以言詞讚歎。

  付囑品第卅一

  佛付囑諸大菩薩護持流布本經,並有四大天王、天帝釋、諸天子天土等均發心擁護是經,結勸大眾修習。

  本經在中國出現了五種譯本:

  1.北涼.曇無讖譯,《金光明經》,四卷,十八品,《大正藏》第十六冊,為最早之譯本。

  2.陳.真諦譯,《金光明帝王經》,七卷,修改北涼譯本各品,並補譯〈叁身分別〉、〈業障滅〉、〈陀羅尼最淨地〉、〈依空滿願〉四品,足成二十二品,現僅存《聖語藏》中收錄真諦譯的《金光明經‧序》及第一卷;《合部金光明經》中收錄〈叁身分別〉、〈業障滅〉、〈陀羅尼最淨地〉、〈依空滿願〉品,其餘已佚失。而真諦亦曾作《金光明經疏》,闡釋其義,惜此注疏本今亦已不存,惟於智顗所撰《金光明經玄義》及《金光明經文句》,仍可見引用真諦之說。

  3.北周.耶舍崛多譯,《金光明更廣大辯才陀羅尼經》,五卷,北涼譯本各品外補譯出〈壽量〉、〈大辨陀羅尼〉二品,現已佚失。

  4.隋.寶貴合,《合部金光明經》八卷,二十四品,《大正藏》第十六冊。內含曇無讖譯十八品(原缺付囑品),參考耶舍崛多譯成二十品,再補真諦譯〈叁身分別〉、〈業障滅〉、〈陀羅尼最淨地〉、〈依空滿願〉,補足為二十二品。重尋梵本,隋.闍那崛多補譯〈銀主陀羅尼〉、〈囑累〉二品。綜合各家譯本,刪同補缺而成。

  5.唐.義淨譯,《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叁十一品,《大正藏》第十六冊。在《閱藏知津》雲:「此經於叁譯(現存叁譯)中在最後,而文義周足,亦猶華嚴之有唐譯也。」故為現今通行的譯本。

  其他語言譯本有:

  1.西藏地區:法成曾依義淨譯本重翻為西藏文本,又回鶻文重譯義淨譯本及西夏文譯本。藏文藏經中除了重翻義淨譯本而外,還收有直接從梵本翻出的兩本,一為勝友等譯十卷本(二十八品,大同義淨譯),一為失譯五卷本(二十品,大同曇無讖譯)。其十卷本後又轉譯為蒙文本、滿文本。

  2.西域地區:發現于闐文譯梵本斷片,〈梵品〉至〈懺悔品〉,又〈除病品〉、〈流水長者品〉一部分。

  3.尼泊爾等地:存有完全梵本,二十一品,大同曇無讖譯,日本南條文雄、泉芳璟曾校印一本。又印度「佛教經典協會」也印行過一本,但只有十五品,並不完全。

  本經的注疏如下:

  1.隋.吉藏撰,《金光明經疏》,一卷,《大正藏》第叁十九冊,釋曇無讖本。

  2. 隋.智顗說;灌頂錄,《金光明經玄義》,一卷,《大正藏》叁十九冊,釋曇無讖本。

  3.宋.知禮述,《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六卷,《大正藏》第叁十九冊,釋曇無讖本。

  4. 隋.智顗說;灌頂錄,《金光明經文句》,六卷,《大正藏》第叁十九冊,釋曇無讖本。

  5.唐.慧沼撰,《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十卷,《大正藏》第叁十九冊,釋義淨本。

  6.宋.知禮述,《金光明經文句記》,十二卷,《大正藏》第叁十九冊,釋曇無讖本。

  7.宋.從義撰,《金光明經玄義順正記》,叁卷,《卍續藏》第叁十一冊。

  8.宋.從義撰,《金光明經文句新記》,七卷,《卍續藏》第叁十一冊。

  9.宋.宗曉述,《金光明經照解》,二卷,《卍續藏》第叁十一冊。

  10.明.受汰集,《金光明經科註》,四卷,《卍續藏》第九十二冊,依天臺疏記集成此註。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金光明最勝王經 解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