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個清淨知道柔和,那個意已經在和呼吸配合。你後來特別加一個注意就不對了,所以守意就守那個清淨念,配合呼吸,第一下對了,第二下不對了,以後必過來。知道了?要認識這個道理,搞清楚。後面還有沒有?
……
某女問:老師,開頭感到很平靜,很……。
南師: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女繼續:對,想問。自己怎麼樣都沒有感覺,整個人很放松,但是當中好象昏沈過去了,好象有夢境來了似的,有夢境後又趕快又拉回來,拉回來又把自己放下來,這當中怎麼控製?
南師:你靜下來以後有沒有管出入息?
女續答:沒有管。
南師:沒有管出入息,對!教你靜下來以後仍要帶著好象有好象沒有一樣帶著出入息配合,這種情形就不會發生了。不過出會發生,你說夢境一樣,初步是這樣,而夢境一樣的中間出入息也看管到,很清楚甚至會自然地停止了,不是有意的,那你就進步了。有問題就問完。
女:想到了再問。
南師:就是說這個沒問題了。
某男學員:老師,我還有個問題忘記問你,當我開始感覺很安靜的時候呢,我沒有特地提出來,當時我好象有一種感覺,有一個主跟客人分別一樣,好象我知道是甯靜的感覺,好象自己我在作主位,但是我知道沒有特地用意去控製這個主,有一種感覺,好象我現在就是主位了,你們思想好象是客位。這樣的狀況,這是什麼原因呢?
南師:這是對的,你這個問題非常好!那一天你聽到我答複美國講賓主問題你在這裏麼?
南師:那就更好,對!這個就是你剛才比方的那個,甯靜知道的那個是主,然後知道其他的雜念、輕微的 感覺、思想來了是賓客人。客人就是客人,它來去自由你不要管它。你那個主人作主的作用,清淨在這裏就對了。
男答:知道了。
南師;你的意思在問,就是說我清淨當中,怎麼有一個作主的好象看到一個來往的客人一樣呢?那個來往思想是我們後天生出來的,佛學叫妄想,虛忘是靠不住的。如果不經過修持,我們一輩子隨時隨地都被客人做了主人了,我們都被這個妄想做了奴隸了,你懂了麼?
男答:懂了。
南師:所以你現在修持,就是以主人回到本位做主人。這個客人,這個妄想,就當成虛空中飄來飄去的灰塵一樣,不去理它,慢慢這灰塵就會澄清下來,就是這個意思。你進步很快,了解得很深,很了不起。還有問題麼?
男答:沒有了。
某男學員:我一開始就什麼都放下,讓呼吸自己隨便發動,我打座時,不去找什麼,不去達到什麼,坐了一陣子,感到比較甯靜。後來覺得自己還沒有達到那種止的境界。當呼吸非常微細的時候,發現自己心在喘動,好象看到眼前很亮,看到一點影象,一些東西。當然我也沒跟隨它,後來好象很甯靜,好象昏沈的那種狀態。我想問,突然一個很深呼吸,好象我們在打阿叱一樣,自己也沒在意,他很深從裏面吸進去,我不曉得是什麼現象。
南師:這個還是氣,你氣還不通順。第二點,你這個意念知覺,這個靈明覺性沒有跟呼吸真正配合。不過你總算學佛十幾年二十年,現在懂一點做功夫。我要處罰你,因爲你搞了一二十年,換句話說你現在還是連氣都沒有認識清楚,更談不到息。可是今天你報告出問題,比過去你進步一點了,昏沈中一定有境界,所以作夢一樣會看到東西,有許多特異能都在這個昏沈裏頭發生。換句話說,這個昏沈久了,腦子慢慢就起變化了。這個問題是醫學道理。這樣答複清楚了沒有?你滿意了麼?還有問題沒有?有問題再問?
男學員:……老師提到喘的問題,我感到這個喘比較接近心理上的東西,心不安,靜下來……(聽不清)
南師:因爲你息本來是管呼吸的,對不對?你後來意跟息分離開,你意又在動,妄念要想看個東西了,息有沒有管著了?所以禅宗常常作比方,說我們的心像猴子,又像一條牛,這頭野牛亂跑,要用什麼把它栓住呢?就拿呼吸作繩子把它栓回來,慢慢把這頭牛帶領,把它調教培訓,慢慢歸服順了,這牛不亂跑、跪在這裏了。這樣懂了沒有?還是你意動心動,所以氣也動了,就發喘的現象,由腦影響到心髒,突然靜止下來,意一動氣也散亂,心就有喘的現象,心的感覺,心髒的感覺。這樣懂了嗎?好!哪一位,後面,你有問題沒有?
某男:老師,好象聽清楚了老師所講的每一句話。可是練習的時候,最大的缺點,好象坐的時候,把握不著老師所講的話,聽的時候聽得很清楚,每一句話每一做法都聽得很清楚。因爲以前把握不住,自己坐了差不多一年了,也沒什麼進步的地方。聽了老師所講,今天坐的時候,開頭時候什麼都放下,好象以前一樣,坐的時候很甯靜,有的時候守意有妄想來了,自己曉得不讓它進來,後來發現自己呼吸有一點緊,緊張的緊,就控製自己不理它,不一會肚子有一點痛,就按照老師所講的用意將它帶出來,然後閉住不讓它進來,馬上肚子沒有事了。再坐下去的時候,不一會,就好象自己呼吸比剛才好了,呼吸好象停下來一樣。
南師:靜下來,和平的多了。
男答:是。
南師:還有沒有?
男答:沒有了,老師。
南師:就是說這一堂實練下來,比較深入了,把握著入門的方法了。我們這樣很好!那麼,我們過幾天大家集中的時候,再來考驗。我是恨鐵不成鋼,恨水不成冰,希望大家快點成功,那樣我就高興了。好,後面還有嗎?男問
男問:老師,我想到一個問題,我想了解一下是不是這個意思,老師,請教你。你教我們打座的時候,可以用念咒子,念經的方法,是不是這個意思呢,達到的目的:一、就是把思念意念集中一點,容易不散念不昏沈;第二、就是一口氣念下去的時候,把體內的碳氣盡量吐出來,所以分解的物理,舒服一點以後容易達定的境界,是不是這個意思呢?
南師:教你念經念咒子,像你所講的意思四分之一,四分之一的關系,念經念咒子也是達到專一。你剛才講念咒子念完了,出氣把碳氣吐掉,也對。不過念經念咒子同這個方法不同,它借助他力,借助佛菩薩的力量幫助你,現在修安那波羅是不借助佛菩薩的力量幫助,完全靠自己進入那個情況,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本錢。那麼,真正的佛菩薩雖然你不借助它,如果修這個法門,它無形中也在幫助你。所以每一個法門不同,但是有一點你講對了,初步都是教你專一下來,先把心甯靜下來,這個是對的。念咒呀,唱、念也是安那波那的法門,不過不告訴你是安那波那。你唱、念比如念:呵……把你的碳氣、身子的病氣、煩惱都給它除了,也是這個法門,不過諸佛菩薩把這個安那波那秘密放到那個法子裏去,不告訴你,等于我們做香腸一樣,把肉裝進腸子裏,不告訴這是什麼肉。就是這個道理。
男答:知道了。
某男學員:老師,剛才打坐時那個氣好象是外面的,跳來跳去在外面的!
南師:因爲你心沒有歸一,沒有進來,心念還沒有靜下來,氣沒有回來,慢慢慢慢你進一步再做下去,氣就回轉了,那你身體就不同了。感覺在外,換句話說,就是精神外溢,不要害怕,身體有些虛弱,氣當真回到裏頭了,比什麼補藥、比用什麼藥都好。慢慢來,你不要聽到就頭痛。再回去再體會。
男學員:報告老師,這一次坐呢,這一次因爲聽過這幾天講大安般的原故,我是好象掌握了一種情形,這是以前沒有的。就是這個意念以前都是有點太過分。這一次因爲剛才一開始的時候,老師教我們怎麼樣放松,怎麼樣好好把握這個意,那麼,我好象有點感覺就是沒有……
南師對另一學員說:你不要低頭,千萬練習仰起來,不然你身體給氣壓住了,對身體健康有妨礙。
南師對男學員說:我剛才對他講,我插一句。你繼續講。
男繼續:因爲把握得比較穩定的緣故,所以坐這幾個月了我自己感覺這一次坐得最好。
南師:我也相信,看得出來。
男繼續:呼吸停止的時間最長了,非常地清甯、清淨。
南師:那你安那般那的修持初步理解起清楚一點了,認識到了,恭喜。一路這樣下去,雜念也少了。
男:都沒有了。
南師:還要放松,身體還要放松下去,只管氣,沒管肉體了。你再試試看,你只管放下,眼睛合上,意念就這樣不加也不減,自然清淨,意就在這裏了,帶到呼吸,自然……對了,好!靜一下……不要用心,因爲意念已經感覺到這個就是意,這個心是清淨,呼吸回來了……靜下來,急性子,這條繩子要解開放掉,你能做到這一下就回去再坐。你看,你看,沒有事。沒有事你又動了意了嘛,就是不動,不動就是清淨。再回來……不要用力,不加也不減,很自然,然後忘掉身體,不管身體,你不是知道麼,你現在不求什麼,不增不減,只個知性跟自然的呼吸、父母生來本來自然的往來配合這個,然後注意出去也不管,停住……在鼻子這關守住,不要用力,慢慢練習,它呼吸歸元凝止,你身體就不同了。要坐著要放腿也可以,隨便你。你急性子要改,你這條腿一來就動,你急性子,就是說清淨境界,隨時一動就給你搞亂了。
男:靜下來,就好象很深了。
南師:對了,但是你又動了。你還是動念,你知道我講完了,你還在講,這個習慣你改變了,你的事業前途就會不同。你知道了,不要講了,意念清淨守那個,不管這個動的,不要管它熱,熱也不要管,你管熱,管這個感覺,你沒有管出入息了,你只管出入息。它熱也好,舒服也好,快感也好,你都不理,然後漸漸出入息止息了,這個清淨與這個止息定的境界配合爲一,這樣就對了。千萬改變你這個急性子,要不就不能守意,意就動了,就是這個道理。
男學員:老師今天打坐的時候很清淨,我發現再清淨的時候就用守意的方法,但守意這兩個字本身並不是很正確的一種形容,事實上守意應該是守而不守。(南老師插話:對,很對!)如果有個守的話已經有一個分別心幫忙來處理,如果自己陷入到昏沈跟散念過程當中,就稍稍用一點分別心守著自己的呼吸,把自己的呼吸調整過來,然後再退回到守意,守而不守的狀況,以此爲報告。
南師:好!那麼出入息呢?你只報告守意這一面,安那般那出入息呢?
男繼續:安那般那出入息嘛,開始的時候,先用粗的呼吸,然後慢慢心情放松下來,呼吸變得細微,這時沒有所謂的風,也沒有所謂的氣,慢慢進入隨息狀況,守在那個地方。
南師:什麼地方?
男繼續:息的那種情況,也不管出去和進來的問題,內部在運作,那時候就用守意的方式來處理。
南師:將來你內部還會有變化的。
某女學員:老師,我前兩天晚上聽了《大安般守意經》,前天晚上我回家,大前天是第一天講課,我看見老師很辛苦,四點半一直到晚上十點鍾都沒有停過,好象拼了命一樣,我回想老師那麼辛苦,我自己也試試看。整個晚上都在看書,看完以後就坐。從來很少做安那般那,因爲我數息,數息以後比平常打坐還要亂,所以一般試一兩次就很少再去研究。那天回去把整個經看,看得好辛苦,我全部看了,看過以後,把所有東西,明白多少就多少,不是字面上明白,而是嘗試靜坐的時候,把經裏所講的東西一步一步去求證。我沒從數息開始,就從隨息開始,而且先注意出息,先把出息調好,出氣的時候,先把呼吸慢慢放出來,放的時間很長,慢慢慢慢,那個呼吸很細很細,經裏有幾句話,它說意動念動,念動以後呼吸再動。聽了好久,但是沒有真正信進去,相信它,正正經經做它,那天晚上,我就把經裏那兩句話好好去體會,那天老師也講過,不要把那個意壓下去,一定要很自然很自然地讓它自然地來,壓下去反過來的反效果更不好。那天晚上慢慢呼吸,意念靜下來的時候,那個呼吸可以完全停止。我的停下來時,我自己自己感覺幾乎很微很微,然後我就發覺老師說有一個知覺在,那個知覺,我以前打坐知道自己在打坐,知道自己身體的變化,也知道時間有多長久。但最近從那天晚上到現在,我覺得那個時間,知性沒辦法知道時間是怎麼過去的,而且那個空間的感覺也沒辦法知道。譬如說我自己的身體跟外界之間是怎樣分別,有沒有界限,我的知覺也沒辦法知道了。這個問題是爲什麼連時間空間忽然好象斷掉了知覺?因爲我以前在廈門還有好多時間老師過去你聽到外頭車的聲音沒有?聽到外面小鳥叫的聲音沒有?聽見了以後也不要注意它,讓它就這樣靜下去。以前聽了以後,一直記著這些話,現在就一次把所有的話都把它忘掉,經上面的看完就算了。不要守著它,所有東西我都不要了。慢慢自己去體會。因爲我一直以爲你想那些話和經上的話一直都是腦子上面還有東西在,沒辦法清淨下來,所以我從前天晚上所有這些東西你講過以後,明白以後,我就把它忘掉。
南師:好。
女繼續:連你講的聲音都從印象裏把他放出去了。
南師:你這個情況,接近佛說《大安般守意經》裏所講的初禅,接近了。真正到了這種境界,換句話說,六步法中接近于止,已經超過隨了。這樣慢慢可到離生喜樂。恭喜你!這一次上路的更好了。
女繼續:逼出來的。
南師:什麼?
衆:逼出來的。
南師:逼出來的,對對對,所以有時我罵人用的。
某男學員:我跟XXX、XXX感覺一樣,覺得這個意加上去更麻煩,對守意覺得不管它更好,開始的時候,有一點硬加上去,越守越覺得麻煩。
南師:就是說你加上一個守字,把意這個守意用文字語言,只好這樣表達。但是你死死抓著一個守就錯了,說不守意比較更好,那就是守意,就是說守的意思,這個更好,這個念清淨叫你不要忘記了這個,怎麼文字表達呢?所以叫做守意。並不是要另外加一個守,再加個守就是頭上加頭了。
某男:關于這個問題,我這個息呼出去的時候,就會很舒服,身體裏面可以放松下來,氣出的時候,裏面那個氣動得更厲害,我想就把身體不好的地方,那個氣發就動得越好,我就喜歡這個。但是呼吸要動的時候,就比較麻煩,呼吸一動那個氣機就不動。
南師:對,所以裏面講氣機動,這就是息的境界,息起的作用,這是不要跑來跑去。
《實修《大安般守意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