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海濤法師)▪P8

  ..續本文上一頁不要吵架,不過最好是改掉不好的脾氣。

  9.如何不生氣?

  答:你要了解生氣跟不生氣的優、缺點。生氣有什麼缺點?首先,佛說愛生氣不修忍辱的人,長相醜陋又麻煩;二、損福報;叁、沒有人緣;四、口才不好;五、死後下地獄。愛生氣有這些不好的果報。不生氣呢?不生氣的人來生相貌莊嚴,口才好,福報大,人緣好,死後生梵天。了解生氣跟不生氣的優點和缺點,這個叫擇法,知道以後就要修忍辱,一生氣就多看觀世音菩薩,多念佛菩薩的聖號,而且每天對著鏡子練習笑,打坐的時候也不要太嚴肅,要面帶微笑,微笑是臉上最好的瑜珈術;所以看到佛的臉你就想:多麼莊嚴的相貌!隨時苛責、提醒自己不要生氣,慢慢就會改變。

  10.《普門品》說如果有人愛生氣,請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我知道菩薩的名號稱呼都一樣,不應該分別,但是念的時候是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是要念恭敬觀世音菩薩?

  答:應該都沒關系,只要生氣的時候,念一聲「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或者「南無觀世音菩薩」都可以。這裏面所說的恭敬,是代表你心裏有觀世音菩薩,恭敬的方式有很多種,如稱念他的名字、身體禮拜,生氣的時候想起觀世音菩薩,時時以慈悲心救度衆生,自己應該學習菩薩的慈悲、智慧、化導衆生,既然要學習菩薩的慈悲智慧,那怎麼可以因爲一點事情而發怒生氣呢?有了這個反省怒氣就會消下來,就能夠去除瞋恚心。

  11.如何真正放下?

  答:看得開才放得下,真正放下要有智慧,你要把存在的真相看清楚,原來一切都是假象,都是暫時的、不真實的。你真愛對方嗎?你真的愛你的兒女,你會讓她出家,我們凡夫只是一種執著的愛,一個膚淺的眼光,而智慧就是你把事情看得很遙遠,看到究竟。所以,你要有智慧才能夠放得下,要放下你要先斷除外緣,像我們出家就是因爲現在做不到,所以要先離開雜染的因緣,到一個清淨的道場,讓自己能夠專心禅定,有戒而後有定,有定以後才會有智慧,有智慧才放得下,所以你要先從持戒開始再修禅定。

  12.念經、看VCD都會昏沈,睡足了還會昏沈,請問如何對治?

  答:佛說對治昏沈,要修光明想,什麼叫修光明想?每天晚上要睡覺的時候,眼睛閉起來就看到一個很大的太陽,看習慣了心裏會比較明朗、比較不昏沈。除了光明想可以對治昏沈之外,真的想打瞌睡的時候,大聲念佛或起來走路經行,你要用各種的方法對治這樣而已,這個沒有別的方法。有些人一上車就打瞌睡,這是一種習慣。所以對治昏沈,像我上車再怎麼累都不睡覺,我不會開車,都是人家載我,但是我告訴自己,我只要上車就不睡覺,這是我對治昏沈的方法,因爲我每天都要坐車,每天都看到別人在睡覺,我就是不睡,習慣了以後有個好處,我可以撐叁天叁夜不睡覺,這是練習來的,沒有別的方法。對治昏沈,阿那律尊者因爲在聽佛經的時候打瞌睡,佛就跟他說:「你要千百萬年投身在海底,做那些海底生物蛤蚌,千百年聽不到佛法。」所以自己要練習,當你要昏沈的時候,事實上練習就是,你要苛責自己、要求自己。如果你有善知識,譬如說男抖窮、女抖賤,有些人腳會抖呀抖,這個你要靠旁邊的人拿鞭子打一下,隨時提醒就會好。就像你昏沈的時候,你要提醒自己,對治自己,要怎麼處罰自己,慢慢就會有改變。當然,還有一個力量永遠要記住,叁寶的加持力,隨時念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娑婆叁聖隨時都在你左右,一句阿彌陀佛,二十五護法神、二十五大菩薩都在你左右,我們自己沒辦法,但是佛力、菩薩的力量、叁寶的加持力量,永遠存在。譬如說你親近聖嚴老法師,你親近星雲大師,他們是僧寶,當你自己力量不夠的時候,你雙手合掌,一心頂禮星雲大師,這樣大師的加持力會不會來?會,重點是你自己對叁寶要有信心,有這種加持力,再加上你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成功。

  13.打坐和誦經昏沈該怎麼辦?

  答:誰都會打瞌睡,所以打坐、誦經若昏沈,趕快站起來走一走,有精神了再繼續念佛、誦經。我認爲作功課的時間短沒有關系,像我剛出家的時候,老和尚告訴我:「早課念兩個鍾頭太久了,把兩個鍾頭分成六次,一次二十分鍾,分開念,這樣一天可以做六次的早晚課更好。」所以少量多餐反而好,如果一樣打瞌睡,趕快站起來呼吸新鮮空氣,有精神了再繼續用功,短而有力更好。

  14.如何克服睡魔?因爲自己很愛睡覺?

  答:你要思考,假設你能活到九十歲,一天睡八個鍾頭,那一生有叁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睡掉了叁十年,再去掉幼年無知、老年昏昧,真正努力的時間不是很多,更何況生命無常,你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幾歲。所以如何降伏睡魔?佛陀教我們睡覺之前修光明想,就是要睡覺之前眼睛閉起來,看到一個很亮的太陽一直照,這樣能夠減輕睡的時間,會比較不愛睡覺。有些人一上車沒事就打瞌睡,我坐車子都不愛睡覺,想睡也練習到能夠降伏,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很愛看書,晚上都看到舍不得睡,這樣對身體也不好,所以老師父都跟我說:「海濤呀!早睡早起。」我說:「不好意思!我都晚睡晚起。」人家早課作完了我才起床,這樣也不好,應該要調整,不過調整就要恢複正常的生活,我沒有辦法晚上兩點睡明早四點起床。有些老師父晚上八點就睡,生活已經很規律了,像覺光長老七點睡,一點半起床,算一算這樣也睡得還不錯。老師父說:「這樣我晚上就不用交際應酬,一點半起床沒人吵,可以開始用功了。」這方法也很聰明,不過老和尚當然可以,年輕法師晚上七點半要弘法度衆生,就沒有辦法了。不過,過簡單規律的生活也很好,所以警惕自己,或站起來走一走修光明想、或禮佛幾百拜,都可以去除睡眠。

  15.讀經時,一不小心就會走神開小差,怎麼辦?

  答:沒有別的方法,念阿彌陀佛趕快把心再拉回來,然後不斷的養成這個習慣性,慢慢你就會專心。這個可以用一個譬喻來說明,譬如牛,跑去別人家的稻田吃稻子、玉米,損壞別人的農作物,如果你用繩子把牛系在樹下,牛就不會去損壞他人的五谷。念佛、讀經時打妄想也是這樣,一跑掉馬上再抓回來,日子久了功夫漸深,心就會慢慢的安定下來。

  16.對法師或佛教所說的話、故事會相信,但是有時候又會懷疑,自己覺得很不應該,但又不知道如何去除這種懷疑,請問要怎麼辦?

  答:懷疑屬于五蓋中的疑蓋,疑蓋生起時,會疑自、疑師、疑法。疑自,懷疑自己不是修行的根器;疑師,懷疑師父戒行不精,不契合自己的心意,何處有修行深入的師父可以依止!;疑法,懷疑自己所受的法,不是真正的真理。我們要去五蓋才能夠入禅定,所以要先學習信、精進、念、定、慧五根,五根産生力量了就是五力,才能進一步産生所謂七覺支。有信的根,才會産生信的力量,我想很多人看佛經都會有,「真的嗎?」這種懷疑的心態。這個其實要看各人宿世的善根,像我以前對西方極樂世界,一點都不相信:「你不要跟我說那種卡通,看不到的不用講。」因爲我沒有信心,但是我這個人雖然沒有信心,但是我不會排斥,別人念我就跟著念,別人唱我就跟著唱,別人發願:願生西方淨土中,無聊!但是大家念歡喜就好,一直到出家六年了,不斷做了一些善事,業障消除,終于自己有一天真心的想要念佛。因爲有一位法師請我去打佛七,我跟她說:「我不是淨土宗的。」她說:「沒人啦!拜托你來啦!」爲了打佛七,我就看了很多淨土的書,尤其是道綽禅師的《安樂集》,這本書我勸各位要看,我看了以後跪在那邊忏悔,我們這個凡夫居然會毀謗。所以我就跑去跟那位尼師頂禮,因爲他請我去打佛七,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學佛共九年,到今天才相信極樂世界存在,阿彌陀佛佛力不可思議!所以我想只要你認真的念佛、忏悔、做善事,多聞熏習,慢慢你就不會懷疑,因緣成熟了你就會有感應,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在你面前,你一點都不會寂寞。學佛最大的好處,是不孤獨、不寂寞,因爲空性,沒有人可以單獨存在,一聲佛號十方諸佛菩薩皆來加持,所以這一點可能要自己願意努力。

  17.如果時常保持正念、善心,是否會忘了周遭的人事物,這樣好嗎?

  答:正念,是如實的憶念諸法的性相不忘失,可以分爲兩種:

  (一)世俗有漏正念,就是與有漏作意相應的善念。

  (二)出世間無漏正念,依無漏的正見思惟實相,而與無漏作意相應明記不忘的心念。學佛的人,對自己要時常保持正念、善心,但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要有慈悲關懷的心,這才是正確的。所以,學佛以後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不可以只顧自己眼觀鼻鼻觀心,一副不理人的樣子;這種現象,比較會出現在初學者身上,所以如果你看到這樣的修行人,你就知道那是初學者。弘一大師說:「勿忘世間苦人多。」我們修行清淨心的目的,除了自利還要利他,所以什麼叫正念?當你在幫助別人,關心苦惱衆生的時候,你對他好,他罵你你也不起煩惱,依然保有空性、慈悲,這樣才對。

  18.改造現世的行爲,是爲了下輩子的美好生活,如何改變目前的生活?

  答:我們目前的生活是前世所造的因,現世的生命,過去世至少影響了百分之八十,所以你要得到現世的改造,不是不行,但是不能急,必須「以待時節因緣成熟」,自然成就。現在不能急,但是你當下要有超越現實果報的心態,不要抱怨,除了有慚愧心,更要有空性的心來努力。

  19.禅坐修定,初學者容易散亂、被魔考,産生幻覺幻聽神志意亂,請問要如何調解?

  答:打坐的人,一定要有正知正見作基礎,還要有慈悲做動機,如果已經有幻覺幻聽,就不要再打坐了,趕緊老實忏悔、持戒,改用念佛、誦經、持咒的方法。打坐最好是有清淨的戒律、正知正見、慈悲的動機,加上有善知識的指導,這樣比較不會有障礙…

《佛學問答(海濤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