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玄奘法師、唯識宗對越南佛教思想的影響(阮才書)

  玄奘法師、唯識宗對越南佛教思想的影響

  (越南)阮才書

  玄奘法師和法相唯識宗在越南書報上已經有人介紹和評論將近一百年了。不過這個有名的法師與其學說對越南佛教思想史上的影響如何,好像到現在還是沒有人提及。關于這個問題,我想扼要地談如下幾點。

  一、玄奘法師形像和唯識宗傳入越南的情形

  1、兩種不同的玄奘法師形像

  越南人民首次知道玄奘是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中的唐僧。這位師僧是和其它叁個佛子去西竺請佛經組成一團的領導人。不過在被描寫出來的中心人物不是唐僧而是有人性格的稱爲孫悟空的猴子。孫悟空是最惹人喜愛的人物。他一方面體現出蔑視天神世界及其秩序的叛逆精神性格,一方面表現出诙諧風趣的樂觀精神,處處是一個機智零活,對事細密的英雄形像。接著是豬八戒。這個人物由于身粗力大,因此很能幹活,但好吃懶做,貪圖女色,好用小手段沾便宜,給人留下來親近難忘的人物。至于唐僧呢?他是一個虔信佛教,立志往西天取經的法師,但他由于恪遵佛家慈悲之說,迂拘軟弱,不明事理,易受愚弄,在屢次爲妖魔所欺騙,經許多劫難之後,才完成了取經事業。總起來說,他是一個可憐的人物,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不受到喜愛的形像。

  可是,在曆史中的唐僧與小說中的唐僧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物。只到越南人讀到關于唐玄奘的曆史材料時才明白他是另一種人物。在曆史中的唐僧是一位聰明博學,舍身求法的佛學家。在弘法實踐中和在翻譯事業上,他對佛教思想的貢獻是很大的;並在東方邏輯學的傳播事業上,在創宗立說的佛學工作上,他是一位建立了卓越成績的、難有的大師。對大家來說,他應該受到愛戴和欽佩的,值得學者們關心,研究和學習。

  2. 傳入越南的法相唯識宗

  法相唯識宗創于7世紀中葉,由玄奘和他的弟子窺基在長安慈恩寺上創立起來。然後該宗傳到江南,但沒有傳到越南的機會。20世紀以前,越南人還不知道唯識宗是什麼樣的佛教宗派。雖然在越南11世紀中,已經知道楞伽山和《楞伽經》,可是沒有人注意到經中的第八識思想。傳來的唯識宗對越南來說,還是20世紀初的事情。

  在20世紀初時,越南處于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國家,民族資産階級已經出現,新知識分子登上了思想舞臺。這些具有新民主思想、新的科學技術的人需要把傳統思想,包括佛教思想在內,改造過來。碰巧,這個時候,中國佛教革新運動的消息傳來,給當時越南佛教正在醞釀改革趨勢,加上了一個推動力。下面幾個事情可以證明上面所說的情況。

  當時的越南佛教界有好幾種報刊,其中有名的報章雜志提到:“慈悲”、“唯心”(《南圻佛學會周刊》),“圓音”(《安南佛學會月刊》),“慧火”(《北圻佛學會半月刊》)等報紙。在這些報紙上連續登載著有關佛學會對佛學人才培養的主張,學習唯識宗的數據,唐玄奘法師以及中國當代佛教革新運動中的著名導師等身世與事業的介紹文章。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知道當時越南佛教界對唯識宗知識培養的重視態度。例如,他們有這樣的規定:比丘學習的數據中有《唯識叁十頌》、《八識規矩》、《大乘起信論》等經綸,這是不可少的必讀材料,[1][1] 那 時 ,佛教界所設的學校,規定學習15年的時間,在15學年中,第9學年學習《成唯識論》,第12學年學習《解深密經》和《瑜伽師地論》兩種經論,第15學年學習《海潮因文庫》等。[2][2]這些學術現象對越南來說,過去是沒有的。

  二、 唯識宗對越南佛教思想發展的影響

  1. 唯識宗傳入以前的越南佛教思想

  越南佛教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思想現象,而是有出現,充實,發展的過程。

  佛教傳入越南是在約公元後一世紀。那時,擔當傳播者工作的是印度和尚。他們跟從印度到中國做買賣的商船進來。到19世紀,越南佛教經過了幾個階段:即進入和形成階段(第一世紀到第5世紀),傳入和發展的中國禅宗階段 (第6世紀到第12世紀),出現和發展的越南禅宗階段(第13世紀至19世紀)。

  雖然各個階段都保留和貫徹原始佛教思想,如相信這個世界是被無常,無我規律支配的,人生是苦的,並把解脫看成一生奮鬥的目標,把涅槃看成要達到終生目的等觀念。

  2. 傳入和形成階段(從一世紀到5世紀)

  傳入和形成階段就是首次階段。在這個階段裏,下邊的幾部經,如《四十二章》、《八千頌般若》、《般若波羅密》、《蓮花叁昧》等經論已在越南國土流傳。(這時越南是中國屬國,名叫交趾)。可是,佛和菩薩所表現的還是有越南本地神性的現象。人們把佛和菩薩看作能呼風喚雨的,濟渡人們過著好生活的神。從佛典裏面看到有法雲、法雨、法雷、法電等觀念,人們搬出來建造法雲、法雨、法雷、法電等佛寺。這裏意味著佛和神一樣會幫助農民對自己的莊稼實現好收獲的願望。

  3.從中國傳入的禅宗各派階段(第6世紀到第12世紀)

  在這個階段裏,在當地傳播各宗派思想的人已不是印度和尚而是中國和尚。按照越南社會精神的需要,中國禅師把禅宗部分支派傳到越南。從第6世紀至第12世紀,在中國中原地區出現了好多宗派,如禅宗、華嚴宗、天臺宗,法相宗等,可是只有禅宗的兩個支派有傳到越南來的機會。這就是第6世紀傳來的毗尼大流支禅派和第9世紀傳來的無言通禅派。毗尼大流支禅派傳了19代,到13世紀初終止,無言通禅派傳了15代,到13世紀初終止。

  上述的兩個禅派雖然在傳承的內容和修煉方法上,以及經揭的頌念上是不一樣的,可是容易表現出來一些共同特征。這就是貫徹那些由禅宗創宗者菩提達磨所傳播的思想,具體地說,實現“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方針,承受佛教傳播只是傳“心印”,看心是佛,佛是心,心不爲空間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把世界現象看成空,認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思想,把那些認爲“一切諸法皆從心生”,“一切衆生悉有佛性”等論點當作真理,對那些“見性成佛”,人生是苦的,人的一生是苦海等觀念要把它們記住在心裏,把那些和生死事情是無常、無我律的結果,對之人不要關心等當作論證人生態度等等。這些思想與當時中國禅宗思想也許沒有大的區別。

  4.成立和發展的越南禅宗派(第13世紀至19世紀)

  在原有的中國禅宗思想基礎上,13世紀的越南佛學家一方面把前幾個世紀的禅宗兩支派的思想發揮,一方面是把中國的一些別的禅宗派介紹過來,如介紹了曹洞宗、臨濟宗的思想,使之與本來已弘揚的禅宗思想結合起來,越南禅宗更加豐富。

  在13世紀中,越南佛教史出現了一個轉折點,這就是出現了一系列新的佛教活動和思想。例如,以居士資格的陳太宗皇帝通過自己的作品,系統地介紹了佛教的基本內容,指出了研究禅宗的方向,並對叁教(佛,儒,道)結合現象作了說明。另一個名叫慧中上士的居士,在研究與實行佛教的方法上確立了一個獨特的、自由自在的態度。除此以外,由陳仁宗皇帝成立了一個越南佛教宗派,名叫晏子竹林禅派。這個宗派立下了既關心人的解脫精神,又關心人生不能推卸責任的特征。

  從13世紀後,越南佛教沒出現任何新的宗派,可是在佛教的理論和實踐上都已形成了一些特點。其中有一些在前幾個階段裏已經出現過了,但是又有了新的形式並賦于在深刻的內涵。

  總起來說,這個階段已經給越南佛教思想史造成幾個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不論在弘法手段或在思想層面,實現了一系列的結合手段。在一般的世界觀上,把佛教、儒教和道教結合起來;在佛教的世界觀上,把禅宗、淨土宗和密宗思想結合起來;在修煉方法上、把頓悟和漸悟結合起來,把坐禅和念經結合起來;在處世方面,把道義和世俗結合起來,修行與政治活動結合起來,等等。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越南佛教在面臨危機的情況下,上面那些教義與思想失去了原有作用,給唯識宗的傳入造成了機會。

  5.由唯識宗帶來的新思想

  唯識宗傳入之前的越南佛教理論中心問題是本體論問題(這個現實世界是有還是無(空)的?心決定色還是色決定心?世界是不是由心造出來?一切由心造出來的觀念對不對?)。唯識論傳入後,中心理論問題轉成認識論問題(感覺機關與其感覺職能在認識論中有什麼樣的作用?怎樣才能認識到世界的真實性?怎樣解釋“萬法唯識”的原理?)關于這些問題,唯識宗回答的立場是主觀唯心主義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對人的認識也有積極意義。因爲該問題還是第一次被提出來作爲討論的對象。

  在一段很長的期間裏,越南佛教的存在和流傳是通過各種形式來表現的,有的是用宗派形式,如禅宗;有的是用傳燈系的,有的是通過佛、儒、道融合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不論用哪個形式,都否認客觀世界的存在。這個看法對人們來說,是很難說服的。唯識宗是有另一種看法。它把世界放在與人的關系、與人的認識上來考察。在這裏,唯識宗所反映的世界不是那些完全客觀的,存在于人之外的東西,而是爲人的自有的,爲人的世界,只有人的認識才能掌握,在這方面,“萬法唯識”的原理是有其意義的,人的“識”得到重視。

  原始佛教的另一個大原理是因果律,其內容是有什麼因就有什麼果,在人生運用上就是報應因果、輪回業報等觀念,可是怎樣才能獲得與因相應的果,前一段的大乘經偈沒說出來。關于這個問題,唯識宗已有一定的回答。在它的八識理論中的第八識占種子位置,是給下一劫擔當造果的職務,種子是因果網上是不能缺少的因素。雖然在這裏的解釋有唯心神秘色彩,但這樣的解釋也表現出來一種進入事務考察的意識。

  唯識宗傳入越南的時候正好也是西方近代哲學各潮流[3][3]和現代自然科學各思潮進入越南的時侯。在這種情況下,唯識宗能把一些西方哲****流思想和自然科學思想[4][4]結合起來,這使它多少有現代科學的表現形式,同時也使它有參與當時越南哲學界所爭論問題的能力。當時一些佛教思想問題也被放在哲學上面來討論,如佛教是有神還是無神學說,靈魂是不是唯識宗中的第八識?物與心,境與識哪個是有決定性的?涅槃是有真實性的還是妄想的東西?如果它是真實有的話,那它住在什麼地方?由于參與這些理論爭論問題,當時的唯識論表現出來的已有哲學面目,它被哲學化了,它的思想也由此而比以前是更深刻,更實際的。

  6.唯識宗對當時越南社會情況的實際作用

  唯識宗是20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的越南佛教振興運動的思想潮流。它使當時的越南佛教有了新力量,新的吸引力,把佛教信仰往前推進了一步。

  中國佛教革新運動的消息傳來,《海潮音》雜志定期送到越南,越南人對佛教的視野擴大了。太虛法師以及其它中國佛教革新者提出割除佛教積弊,以弘教護國,進而興國救世的主張,對越南當時的佛子們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們把這些主張接受過來,並與自己的愛國精神結合起來,用于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佛教中弊病的鬥爭,並作爲鬥爭目標之一。

  從唯識宗的“識”概念,有人提到要把佛教原有的認識問題改造過來,使它符合當時社會的需要。其中也有人大膽地提出新的主張,比如善照和尚認爲殺侵略者的行動也是實現佛教所主張的“戒殺”任務。在他主持的寺院裏,他搞了一個對聯,上面寫著:“佛法是入世而非厭世,慈悲乃殺生以度衆生”。他還把對聯挂在寺院的前面,這個對聯震動了當時西貢市民,給人們帶來了對佛教的新看法。

  “萬法唯識”的思想認爲因緣有造成物,造成世界的本領,不承認造物神,這個觀點已使一些人把佛教看成無神論的宗教,認爲信佛教的人也是無神論者,從這個觀念出發,人們會有走到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可能。這樣,人們就會勇敢地投入爲民族解放事業而鬥爭和偉大事業,這是發展的邏輯結果。

  結 語

  玄奘的佛教宗派——唯識宗靠越南的佛教振興運動而進入越南,它從被動的變成主動的地位,給當時越南佛教帶來了一個新的面貌。如果把它與禅宗和佛教的其它教派來對比,它是一個淵深和抽象的學說。人們不能一時把它的內容弄明白。因此在越南的當代書報上還正在出現關于唯識宗的越文新譯本,以及關唐玄奘、唯識宗的新研究論文。

  --------------------------------------------------------------------------------

  [1] 《圓音月刊》第14期,1935年,33頁。

  [2] 《慧火半月刊》第46期,1936年,19頁。

  [3]北圻佛學會和安南佛學會所辦的佛教大學,有叁個學年的時間,其中第一,第二,第叁學年都有“東西哲學”課題(《慧火》第50期,1936)

  [4]根據“能量守恒與轉換定律”的內容,黎廷探居士認爲:事物雖然有變化,可是它沒有消失而只是物質轉換的形式,人死了也是如此,人體死去了,可是人的本心是人體的轉換形式仍然存在並參與輪回過程中去。(《圓音月刊》,1939年9頁)

《玄奘法師、唯識宗對越南佛教思想的影響(阮才書)》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