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裏蘭卡大長老:佛教的醫學部分
佛教在線武漢訊 斯裏蘭卡大長老于藥師佛文化節作主題演講。內容如下:
釋迦牟尼佛的宗旨是一種對四四聖谛的哲學觀的徹底分析,四聖谛包括:苦谛,集谛、滅谛、道谛。這些是佛陀開示的基本原則。佛陀分析四正谛的方法可以比喻做外科醫生治療病人的方法。醫生首先會爲病人診斷,找出疾病的原因,想好治病的方法,最後再進行治療。佛陀通過四聖谛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一套消除終生痛苦的方法。
治療衆生疾病的醫生
東西方科學都一致認爲人類容易患兩種疾病,佛陀也持同樣觀點,他強調了這個事實,衆生都容易患上身體和心理疾病(Anguttara Nikaya, Rogha Sutta)。佛陀把自己也當做一個醫生,他被稱爲“Bhisakka”,意思就是醫生。“Sallakatta”這個詞在很多佛經中也被用作佛陀的代稱。當佛陀遇到Lichchavi王子Sunakkatta時, 自我介紹說他是個醫生。
“婆羅門,開悟者是很少會在這個世界頻繁出現的,因此,我是作爲一個醫生出現的最高開悟者(Eradicate Raga)。
當人在身體上或心理上失去健康,或者有任何不適,或者感到煩躁,他就被認爲是生病了。佛陀說,病了就必須施藥進食,或者有人照顧,以便盡快康複。在《Pitakaya經》和《Binaya Pitakaya經》總結了五種病人需要人照顧的特性,以及適合照顧人的人的特性也講述了。
有一回佛陀舉了一個他親自照顧一個生病和尚的例子。佛陀說:“誰爲我服務的,也要爲病人服務。”
Mahavagga Pali Bhesajjakkandhakaya解釋說,佛陀建議服用以下藥物治療比丘的身體疾病:動物油(Vasa Bhesajje)、草藥根(Mula Bhesajje)、煎藥(kasava Bhesajje)、藥用葉子(Panna Bhesajje)、藥用水果(Phala Bhesajje)、藥用膠(Jata Bhesajje)、礦物(Lona Bhesajje)。
佛陀治病的一個主要特性是,對于病人的疾苦首先進行咨詢並安撫。現代醫學確認的事實是,個人的身體健康取決于他的心理健康,情緒沮喪或壓力會損害人的健康。至尊覺悟者總是告誡他的門徒,良好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此外也要參加活動保持身體健康。這裏討論的事實就是佛教裏面闡釋的醫學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