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聯集

  印光大師聯集

  

  楹聯肇于宋初,蜀後主孟昶慶新春,自後僧俗各以之贊頌功德、發揮道妙,摅心所蘊,藉谕同仁。雲棲法彙曾載各聯,今踵芳地,以搏一笑。印光識。

  釋  迦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有年,令九界衆生徹見本來面目;

  睹明星而悟道,談經叁百余會,俾大千佛子複歸原有家鄉。

  佛應西乾,度衆生以印證菩提,故感天龍常擁護;

  法流東土,開文化而震發聾瞶,致令賢智盡歸宗。

  叁惑盡而二死亡,一塵不立;

  五蘊空而六根淨,萬德圓彰。

  圓悟藏性,徹證自心,道通天地有形外;

  慈超無緣,悲運同體,恩遍聖凡含識中。

  冀有情共證真常,本寂滅心,說圓通法;

  期含識同登覺岸,依一實道,開方便門。

  華嚴頓演圓宗,獨被上根,尚未悉符出世度生之弘誓;

  行願導歸極樂,全收九界,方堪大暢成道利物之本懷。

  華表圓因,顯如來成始成終之道;

  嚴彰實果,示衆生心作心是之門。

  彌  陀

  莫訝一稱超十地;

  須知六字括叁乘。

  如來拯濟無方,廣度衆生須度我;

  吾輩竛竮沒寄,不念彌陀更念誰。

  依宏誓願建折攝之法門,但肯一心持名,自爾潛符實相,俾四聖六凡同證真常,故得九界鹹歸、十方共贊;

  以大慈悲立厭欣之勝行,若能初土記質,何難頓入寂光,導叁乘五性齊登淨域,因茲千經俱闡、萬論均宣。

  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切莫從頭再眷念;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直須全體總親承。

  成就六八大願,居西方以作佛,舉華藏世界之莊嚴圓彰淨土;

  愍念九品含靈,向東域而垂慈,引娑婆國中衆男女同往蓮邦。

  舍西歸捷徑,九界有情上何以圓成覺道;

  離淨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衆萌。

  五住二執,蒙□頓圓夫四德;

  叁乘六道,克念定證于一真。

  佛願宏深,十方共贊;

  生心懇到,九界同歸。

  壽量無邊,豎窮叁際;

  光明有象,橫遍十方。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唯期五濁頓空,任他香無人焚、地無人掃;

  倘得一真共證,自爾願令我滿、心令我安。

  濟度無方,憐伊體一;

  津梁罔測,憫彼迷深。

  彌  勒

  宴坐等人來,預攝龍華會裏有緣之輩;

  逢機以笑應,圓彰大肚皮中無所不容。

  寶閣覆十虛,宛若空含萬象;

  分身遍塵刹,直同月印千江。

  坦腹笑容攝海衆;

  分身散影示時人。

  樓閣門開,圓彰法界修因事;

  慈悲願普,預攝龍華證果人。

  觀  音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

  無機不被,萬裏無雲萬裏天。

  一塵不立,得真圓通,現隨類逐形之身,尋聲救苦;

  五蘊皆空,證大寂滅,依即心自性之道,說法度生。

  雲起慈門,憫彼迷情不易悟;

  波騰願海,憐伊佛性了無殊。

  慈悲心切,雖救苦以尋聲,常住楞嚴大定;

  與拔情殷,縱逗機而說法,圓彰寂滅真宗。

  誓願宏深,十方共贊;

  慈悲廣大,九界同歸。

  佛

  徹證一真法界,叁惑盡而二死亡,德超十地;

  普令九類聖凡,五蘊空而六度具,道繼大雄。

  菩  薩

  讓諸佛本,妙覺心從茲安住寂光,享真常之法樂;

  愍衆生迷,如來藏故複現身塵刹,作得度之因緣。

  關  帝

  浩氣沖天,仰效義天之覆庇;

  精忠貫日,常隨佛日以昭彰。

  佛  殿

  冥顯鹹加,恩逾父母;

  聖凡普利,德邁穹蒼。

  行滿果圓,導叁乘以齊成覺道;

  悲深願重,拯四生而共屆蓮邦。

  教演遍圓,繞九界而齊度;

  德全福慧,超十地以獨尊。

  照見五蘊皆空,說法度生,豎窮叁際;

  證極一乘實相,尋聲救苦,橫遍十方。

  誓願宏深,處處現身說法;

  慈悲廣大,時時救苦尋聲。

  法法圓通,故名自在;

  頭頭合道,因號普門。

  慈起無緣,恩周庶類;

  悲興同體,道啓多門。

  勢  至

  本願不違,攝念佛人歸淨土;

  分身無量,居極樂國遍十方。

  都攝六根,獲大寂滅;

  單提一念,證真圓通。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乘圓通道廣度衆生。

  韋  馱

  菩薩化身,輔正摧邪宏聖教;

  童真入道,安邦護國度群迷。

  護法安僧,俾有情共入普門滿觀音願;

  降魔製外,令含識齊登覺岸遂善逝心。

  普陀天王

  企慈雲普覆塵寰,以天王身作如來使;

  期法雨均沾沙界,現大人相鎮圓通場。

  普陀仙人井觀音

  悲願宏深,故從個裏湧甘露;

  慈恩浩蕩,致使寰區盡竭誠。

  靈岩山智積殿

  證法華而來靈山,追隨多寶塔中佛;

  現色身以醫陸弟,愍念閻浮世上人。

  靈岩靈迹有永夫,是顯輪回曠遠;

  智積智謀啓陸相,用彰佛道淵深。

  聖德難思,特現象身說法要;

  悲心無既,永留本寺作帡幪。

   如來廣遠慈悲,暢談叁藏甚深之妙典,普使衆生開發菩提,銷镕惑業,蕩昏迷而複常寂照,攝果覺而總作因心,直同露滴滄溟,便是汪洋大海;甄陶化育,利益難名,我輩欣逢明誨,敢不卒年矻矻依教修行,徹底窮源,飲茲一味,自此罄空後際,導怨親以共出畏途,用冀仰酬夫佛力;

  皇帝不忘付囑,頒布五時秘密之真诠,悉令含識聞熏般若,清靜根身,了挂礙兮獲本圓通,即凡情兮全彰聖智,無異塵□華嶽、頓成岌業高山;護念保餒,功勳罔測,吾侪幸遇指南,固當終日乾乾竭誠持誦,登峰造極,觀彼太虛,由斯周遍十方,扶胞與以齊臻道岸,永期上報于君恩。

  法海汪洋,深探徹底之源,方可謂無孤佛化;

  義山峻峭,直上絕高之頂,始堪雲不負已靈。

  五時言教,非異非同,爲實施權,開權顯實,有如海孕百川川赴海;

  叁乘谛理,即多即一,由性現相,攝相歸性,直似空含萬象象依空。

  藏經閣法堂

  慧焰重重,燈破千年之暗室;

  法源混混,滋生五性之靈苗。

  藏經閣佛殿

  佛光普照十方界;

  法雨均滋五性根。

  講  堂

  法會宏開,教行並進,欲得千機普育、利鈍齊修,是故略資通途偏崇特別,以華嚴圓通菩提之妙因,唯在導歸淨土;

  講筵大啓,理事雙诠,擬求萬派朝宗、聖凡等益,由茲揀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業之含識,現生同赴蓮池。

  念 佛 堂

  因戒生定,定慧圓明菩提本;

  由教入淨,淨禅貫徹覺道成。

  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

  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

  了君大事唯修淨;

  暢佛本懷在往生。

  叁業相應,往生有份;

  六根都攝,見佛無難。

  五蘊皆空,六根俱寂;

  一塵不染,萬德圓彰。

  照見五蘊皆空,遠離顛倒夢想;

  都攝六根淨念,上合本妙覺心。

  叁 教 堂

  儒釋本同源,道並行而不悖;

  內外原一體,理交顯而彌彰。

  永明塔院

  宗鏡圓照萬善同歸,本教義而續慧命;

  法華一部佛事百八,振大機以警愚頑。

  智 者 坊

  教判五時,化儀化法雙诠,靈鹫親承諸善逝;

  佛明六即,心作心是並闡,支那弘道無二人。

  孔 聖 殿

  繼往開來,道通天地有形外;

  祖堯述舜,恩遍飛潛異類中。

  如 意 寮

  萬德洪名常憶念;

  百般幻病自消除。

  地 藏 壇

  洪願發時,生蒙度脫;

  尊經演處,罪自消亡。

  法 華 壇

  大事因緣端歸實相;

  一乘源本在報親恩。

  叁  門

  經承北阙律闡南山,續慧命于將來,直使普天含識頓明寂滅真心,豎窮叁際;

  道繼西乾宗傳東震,開佛知于當念,鹹令法界有情徹悟圓通妙性,橫遍十方。

  詣菩提場,趣寂滅殿;

  登圓通路,入解脫門。

  菜  園

  地壯菜根粗,因真果正;

  糞多茄子大,德厚福隆。

  法如庵叁門

  法道幽深,直入圓通妙境;

  如門廣大,全彰寂照真宗。

  禅林寶訓

  覽鏡知慚宏寶訓;

  規今師古振禅林。

  藥  師

  如來誓願宏深,普利有情,果能心克所住,持洪名自可災遍消盡六道苦;

  經咒神威廣大,齊資含識,若肯念不分馳,彙聖教定然壽得延及兩足尊。

  法  堂

  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相相離相而萬德圓彰,究竟親證夫實相;

  生慈心、生悲心、生歡喜相、生大舍心,心心印心而一塵不立,徹底顯現乎佛心。

  觀音 地藏

  觀世音觀衆身以說妙法,隨塵刹感、遍塵刹應;

  地藏王空地獄而盡生界,行如來事、慰如來心。

  遍法身尋聲救苦,隨類現身,首推觀音大士;

  舉冥陽興慈運悲、常時垂手,莫過地藏願王。

  素 食 處

  推吾人惡死之心,巧行救濟;

  體天地好生之德,永戒殘傷。

  地  藏

  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緬與樂拔苦之心,其叁際十虛而莫既;

  地獄已空,始示成佛,溯興慈運悲之念,舉五乘九界而無遺。

✿ 继续阅读 ▪ 真禅大師聯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