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習染深厚,卒難頓消。此時只爲因地佛,如初生之嬰兒,雖亦是人,但不能起用,有待依悟而修,勤除習氣,長養聖胎,神通方始薰發。《楞嚴經》雲:“理屬頓悟,乘悟並銷;事則漸除,因次第盡。”《大日經》雲:“菩薩住此,勤除五蓋,不久即五通齊發。”可惜衆多佛子不明此理,但務神通,投衆所好,以逞己能。以致學密者群起效尤,但爲枝末起用神變之法,置根本證體、了生死之大法于不顧,良可慨也!
密法中各派有其各自最高殊勝之法,力用均不可思議,依法修持,均得真實受用,證成聖果。但其中最圓滿、最完善、最殊勝者,莫如紅教之大圓滿法。其法爲九乘次第之最高法門,無有淩其上者。此法之前趨--恒河大手印法,即等于禅宗之直示心法,且較禅宗完整。大圓滿之前半“徹卻”修法,叁空相印,即禅宗之見性;其後半之“妥噶”,身化虹光,即禅宗之向上。但禅宗唯靠自力修證,無甚方便接引,收效甚慢;而密宗除自力外,複得佛加持之力,且有種種異方便接引。其接引之殊勝,有如現代激光之理,非常科學化,故收效速,得力快。
密宗大法,雖已有少許納入禅淨法中,行人如能于禅淨外加修密法以補禅淨之不足,則進步更快,收效更宏。憨山大師雲:“念佛不得力者,可以持明(即持咒),仗佛心印之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尤其禅宗行人,參一句刻板話頭,無明師錘煉拶逼,而了無消息,白費精力,莫如改修密法,仗佛慈力,易于開悟成就。但如修法者厭儀軌之繁複,觀想之繁瑣,加行之緩慢,又莫如修心中心密法。以大圓滿雖完滿無缺,但修法之前,先須修加行,修徹卻時,又須作種種有相之觀想,繁瑣複雜,不若心中心密法簡捷易行。以心密乃無相密,直接痛快,不須從有相過渡到無相,既不須修加行,又勿須作觀想,直證無相心源,實系密宗中至簡至易、最速最妙之法。但如性近觀想,喜從有相--本尊、種子、叁脈五輪等入手者,則以修大圓滿爲宜。
心中心法系藏密紅教之法,東密也有傳承。昔諾那上師曾在上海授與袁希廉。惜以該法系密部中上乘無相密法,在西藏須修二叁十年有相密後,方可傳習,故未廣傳。大法幾將湮沒無聞。今該法得以廣布,端賴大愚阿阇黎于廬山修般舟叁昧,備受艱辛,深入禅定,感普賢菩薩現身灌頂傳授,並告以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密部內有《佛心經亦通大隨求陀羅尼》,乃該法之法本,可詳爲參閱。愚公得法,修習有成,深感佛法衰微,佛恩難報,不辭辛勞,下山廣傳。隨後王公骧陸接法傳授,受法弟子,幾遍全國,法始大興于世。該法簡便快捷,學者鹹稱禅密,語似不當,義實相侔。其亦時節因緣到來,法當出興宇內,以利廣大有情乎!
心中心密法,以六印合一咒,叁密加持,設不設壇場均可。修時,手結印,口持咒,不作觀想,但返聞心持密咒無音之聲,有如念佛觀。持咒時作金剛持,但唇動口不出聲,綿綿不斷,以得佛力加持故,入定至爲迅速。這樣修持既不傷氣,又不傷血,且系養身妙法。以出聲即傷氣,默念即傷血,今作金剛持,心念耳聞,意不外馳,一線連綿不絕,心澄志凝,氣血調和,安然入定,精神朗健,軀體安康,明心見性之基礎即建于斯矣!
此法每日修一座或二座均可,另有打七與九座之法。每座修二小時,手結印不散,口持咒不停,不可半途散印下座,否則不算,須從頭修起。如根性相當,能連續修持,絕不中斷,修滿千座,決定可以明心見性。見性後,從體起用,磨練習氣,即與禅宗合轍。如再藉大圓滿妥噶修習之法勤苦修習,身化虹光,證成佛果,亦非難事!
以上心中心、大圓滿等法,以系密法,未經灌頂不可公開傳示,故不詳言修法。有志者請覓師灌頂傳授,依之修習,自有是處。
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本不用修法以證佛果,只以積垢深重,雖遇明眼人直示心性,又不肯自信承當,故不得不假法修行,以作黃葉止啼之舉。而諸修法中又以善巧方便不同,修習即有快慢遲速之殊。參禅動辄數十年始能得個消息,甚或迷悶終身而不悟。修其他宗派者,又多不敢言明心見性,此以淨土宗尤甚。上述之心中心密法,可謂方便快捷多矣,亦複要修千座,約須叁年之久,方能親見本來面目(此就最慢者言,根利速成者並不須坐滿千座)。克實言之,這都是無辜而披枷帶鎖,無事而走冤枉路。等到打開桶底,見到本來,方知本來現成,多此一舉。
一念回光見性者,修心中心法一千座見性者與參禅數十年見性者,其時間之快、慢、遲、速,曾不可以道裏計。但多走冤枉路者亦不無補償、值得之處。以冤枉路多走後,腳勁畢竟鍛煉出來了。彼未走過冤枉路者,腳勁虛弱,一經上路--即對境遇緣時,即覺力有未逮!何以故?因上述叁種人所悟之理雖無二樣,但在力用上大有差別。一則以悟來甚易,未經習定磨練,心恒隨境動搖,不能自主,故力量不足;一則久經打坐,習定功深,參究錘煉提撕觀照,一旦開悟,故能灑脫自如,不爲塵境所左右。古德所謂:“功不唐捐,法不浪施!”雪窦雲:“數十年來曾辛苦,爲君幾下蒼龍窟,屈!屈!堪述,明眼衲僧莫輕忽!”即頌此也。
修心中心法約用叁年的時間,仗佛力加持,可以開悟,雖較一念回光者多花了些時間,但比叁十年勤苦參禅者省去了十倍的辛勞,而且可以得到同樣的力用和效果。我們這些末法時代的子孫,除了深自慶幸何來如此福德遇此大法,和深切感謝佛菩薩的慈悲恩德外,還有什麼話可說哩!
複次,心中心法除了可以明心見性,即生成就外,還可以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念佛不得力、聖境不能現前者,可假此法修習,以證叁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有十足把握。此法雖名密法,實際是熔禅淨于一爐的圓妙大法!有志者應探求修之!
最後,奉勸修密的同仁,慎勿以密法作犯罪的勾當,而遭慘重的罪譴。密法固有種種奧秘的神通妙用,但須知任何妙法修得之通,俱非真通,與漏盡慧光顯發所證之通,不可同日而語。此種依法修得之通,只是依通,與外道之法術相似,只能取悅炫耀于無知宵小之流,不登大雅之堂。縱能冒充神聖于一時,謀取些少名聞利養,及至眼光落地,非但神通消失無依,亦將隨業受慘厲惡報。
(丙)、悟後真修
明心見性以前,任你修什麼法門,如何用功,都跳不出“盲修瞎煉”的範疇!以未悟真心,于修法即不能無疑。雖亦努力用功,但有疑慮留礙胸中,不安之相即無法避免。而此不安之相即是生死根本,故雖對治功深,不爲真修。普照禅師《修心訣》雲:“修在悟前,雖則努力用功,不忘念念薰修,但亦著著生疑,未能無礙,如有一物礙在胸中,不安之相,常現在前。日久月深,對治功熟,則身心客塵,恰似輕安。雖複輕安,疑根未斷,如石壓草,猶于生死界不得自在。”故雲:“修在悟前,非真修也。”
但任何人都免不了有此一段盲修瞎煉的過程。待打開桶底明識本來後,就路還家,隨緣了習,任運雙修定慧,天真無作,動靜常禅,方是無修之真修。《修心訣》雲:“即或劣機,見性後煩惱濃厚,習染深重,對境而念念生情,遇緣而心心作有,甚或被境緣昏亂淆惑,昧卻本來者,雖亦藉種種對治方便,除其劣習,去其汙染,不無有功之修,但以念念無疑,不落留礙,日久月深,力極功純,自然契合天真妙性,任運寂知,與前勝機,更無差別。”故學佛者,必先以明心見性爲期,待明心後除斷習氣,方爲真修。亦余之所以大聲疾呼,不須參究刻板死煞話頭,只由師家直接指示心性,令學人當下悟去,再著手真修,以免唐喪光陰也。
或曰:明心見性,即是聖人,非但不須再事修習,還要現種種神通變化,大異常人,所謂大機大用,神變莫測,今何故反謂悟後方是真修?
答曰:今時學道人有二種過錯:一者以爲悟後即是聖人,應現種種神變。如不能變現,即爲非悟,只是口頭禅,空說真理而已。因之心生退屈,反墮無分之失者,比比皆是。二者,則謂宗下原本無修無得無證,一悟便休,何須再事修治?以致雖以理悟,而習氣依舊,日久月深,依前流浪生死,未免六道輪回。關于這一點,前面本已談過,似不須再講,但以關系修道人成敗至钜,且又系眼下學道者錯會病根所在,故不嫌辭費,再詳論之。
《修心訣》雲:“入道多門,以要言之,不出頓悟漸修二門。”又雲:“此頓漸二門是千聖軌則,以上諸聖,莫不先悟後修,因修乃證。所謂神通變化依悟而修,漸薰所現。非謂悟時即發現也。”
圭峰禅師雲:“識冰池而全水,藉陽氣以消融。悟凡夫而即佛,資法力以薰修。冰消則水流潤,方顯溉滌之功;妄盡則心虛通,始發通光之應。事上神通變化,非一日之功可成,乃漸薰而發現也。”
仰山示衆雲:“我今分明向汝說,且莫湊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不要叁明六通。何以故?此是聖末邊事。如今只要識心達性,但得其本,莫愁其末;他日後時,自在具足。若未得本,總將情學他,終不可得,得亦不真,將來成魔有份。”
以上所引,可知頓悟是:凡夫迷時,妄執四大爲身,妄想爲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自己靈知是真佛,常于心外覓佛,東奔西走,忽被善知識指個入處,一念回光,見自本性,識自本心。而此心性,原無煩惱,原無生滅,本自圓成,本自具足,與諸佛無殊無別,而且由凡夫至佛位,更無階級次第,故雲頓悟。
雖雲頓悟,但屬理邊,事上習染,多生曆劫,生來死去,執著堅固,卒難頓除。故須依悟而修,漸除習氣,直至妄盡,神通方顯,絕非于頓悟理時即現神通。故修道者,須明過程,識別先後,切不可因未通而自疑,更兼疑他人。以爲均不能悟道,而另走蹊徑,誤入歧途,縱經塵劫,亦不能成道。
況且發通與否,不足說明是否悟道。一者,通有多端,有藉密法修得者,有依神鬼附身告知者,有靠夙世薰修報得者,等等不一,不可謂是等人均已悟道。因此等神通,或有所依…
《佛法修證心要 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