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平常應該多多學修佛法 普巴紮西仁波切

  平常應該多多學修佛法 普巴紮西仁波切

  作爲追求即生解脫的佛弟子,平常應該多閱讀一些書籍,多聽聞一些教言,對佛法教義的理解應該更深刻一些。

  比如皈依,小乘、大乘、密乘對其理解不盡相同,而且根據見解還支分爲四種。第一是相皈依,皈依境是具四身五智的佛、大乘教法證法以及一地至十地末際之間的住地菩薩僧衆,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皈依,即外皈依。不共內皈依境,是加持根本的上師、悉地根本的本尊、事業根本的空行;尤其是殊勝方便金剛乘的皈依境,是處所的脈、動搖的風、莊嚴的菩提心;究竟無欺實相金剛乘的皈依境是“真實善逝叁寶叁根本,風脈明點自性菩提心,體性自性大悲壇城中,乃至菩提果間永皈依。”所以對于修行者而言,在對佛法教義沒有通達之前,僅僅念佛、拜佛可能還不圓滿,需要了解的還很多。

  可能有些人會想,爲什麼很多高僧大德對漢傳佛教的弟子要求這麼高呢?我也經常反問自己:在高原地方爲什麼我對藏傳佛教的居士要求不是很高呢?雖然也給他們傳法,但不會傳很深奧的法,難道我對漢地居士有偏心嗎?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因爲高原地方的居士天生有種自卑感,覺得作爲一名居士,只要會念誦幾句佛號、觀世音菩薩心咒就很好,在此前提下多行善事,已經很了不起。他的心力沒有漢地居士這麼大。但漢族居士的心力非常非常大,覺得出家人能做到的事我在家人也能做到,出家人學的道理我在家居士也能學會。這也是近年上師非常認可給漢族弟子講法的原因吧。同樣,平常很多導師給漢族居士講法,如同給僧人講解般非常細致。

  對于追求即生解脫、發心很大的居士,我還是建議平常多閱讀一些書籍,多聽聞一些教言。你們的決心大、心力大意味著你們願意付出時間、精力投入修行,但我們自身多方面的條件還不成熟,需要通過廣聞博思、踏實修行來圓滿、增上自己的根機,最終實現我們的目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