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何要對治貪嗔癡煩惱

  爲何要對治貪嗔癡煩惱

  很多人之所以信仰佛教,是因爲已經認識到輪回過患,故而希望出離輪回。因此追求解脫,是我們信仰佛教的終極目標。

  “解脫”是佛教的專用名詞,用我們通常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希望能令自他今生快樂、臨終自在並且未來更加幸福。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當前令我們感到不幸福和不快樂的最大因素是什麼?就是貪嗔癡煩惱熾盛。因此我們首先要知道,貪嗔癡煩惱不但是令我們輪轉六道、漂泊輪回之根源,也是令我們今生乃至未來都無法獲得自在和快樂的最大障礙。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常常會産生諸多令自己不順心乃至心生煩惱的事情,這些正是我們內心貪嗔癡煩惱沈重的緣故。例如由于宿世業障及習氣煩惱沈重,每當在面對家人、道友乃至導師之時,往往會不自覺地産生一種非常自我的特權意識。這就是貪嗔癡煩惱沈重的一種表現。

  由于有這樣的特權意識,所以總覺得一切規矩應該由自己來定,別人理應服從自己的安排,要付出很多才符合自己的要求,卻永遠不會想到自己應該爲別人付出,甚至覺得自己付出得比別人少是理所應當的。由于執著這樣的自我特權意識,對金剛道友難以做到淨觀,乃至與道友無法和諧相處。這些都是由貪嗔癡煩惱造成的。

  正是因爲我們習氣沈重,所以總是習慣于天天戴著有色眼鏡觀待別人,覺得別人這樣不好那樣不好。爲什麼你總是覺得別人不好?別人的好壞其實都來自于你內心的判斷,因此若要是說誰不好,應該是你最不好,因爲好與不好的根源來自你的內心。

  但我們往往不會這樣去自我觀察,相反總是僅憑自己的主觀意志去觀待外界,評價別人。要知道,雖然我們已經是佛教徒,但現前並沒有真實具備圓滿之見解,仍舊是被煩惱束縛的薄地凡夫。此時以自己的分別念去評定他人,這樣的見解永遠是不清淨的,而且與共道密乘十四條根本誓言的第叁條相違。

  由于煩惱沈重,我們無法做到淨觀,乃至在面對自己導師之時也會分別導師慈不慈悲,智慧符不符合自己的標准,這些都是貪嗔癡煩惱及習氣沈重的表現。如果不加對治,隨順煩惱,我們就是在不斷地播下輪回的種子,必然在六道中頭出頭沒,遭受各式各樣的痛苦。

  因此想要獲得快樂與自在,出離輪回,就必須認識貪嗔癡煩惱並時時努力調伏爲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