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伏內心才能獲得自在解脫
普巴紮西仁波切
修學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而做調伏,若執著于外相而不願意腳踏實地去調伏內心,則解脫與你還非常遙遠。 現今在漢地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些學佛的人以得到獨一無二的傳承爲榮。例如他們在某一位導師面前祈請某些儀軌或者心咒的傳承時,總是會先問一下,這個導師所賜予的傳承修法以前是否有傳授給其他弟子,有多少人得過這個傳承?倘若導師回答他,在授予他之前,從未傳授給別人,他是第一個獲得此傳承的弟子,于是他就會非常高興。甚至過兩天見到另一個居士更會忍不住說:“上師給我傳了一個很殊勝的法,雖然我很想說給你聽,但是可惜的是導師只傳給了我一個,因此我不得不保密,沒辦法告訴你。”
他爲什麼會這麼說?就是因爲他的虛榮心在作怪,因爲他的內心很希望別人能贊歎他所修的法非常不一般。但是這個法到底是一般還是不一般,反過來看看自己的內心即知。倘若自己的貪嗔癡煩惱沒有減少,信心、慈悲心和出離心也沒有增長,那只能說這個法是一般之中的一般,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一般,什麼都不是。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倘若這樣的法全世界除了釋迦牟尼佛和你的導師之外沒有一個人會念誦和修持,那這樣的法是否能調伏內心的煩惱而令我們獲得解脫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正如阿底峽尊者所言:“法不以正法而行持,法反成爲墮入叁惡趣之因。”因此修法不在于是否會念誦而在于調伏內心之中。
很多人都聽說過藏傳佛教有很多的手印,但是手印的意義是什麼呢?手印是調伏內心的一種方便。但是對這些道理不是很了解的人就會對手印非常執著,甚至自認爲會打很多種手印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如果你不在調伏自己的內心之上認真修行的話,那麼即便你的手印打得比舞蹈家還漂亮,對你的解脫又有什麼意義呢?
修學佛法如果不能對治自己的內心,那麼不僅在現實生活當中會繼續感受痛苦,臨終時也會因爲對輪回太過執著而無法得到自在,未來隨業風飄蕩而繼續承受痛苦則更不用說言。因此平時所修的法是否有效就在于自己調伏內心煩惱之上行持得如何?這也是修學佛法最關鍵之處。因爲貪嗔癡煩惱減少,信心和慈悲心日益增上才是功德體現的標志。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反觀一下自己,我們修法的功德在自己身上體現得如何?例如自己在座下的時候,以前需要刻意提起正念,而隨著修法功德的增上,現前提起正念與往昔相比是否自然一些了?昨天晚上做夢的時候是如往昔一般被夢境牽著走還是可以在夢中感受到自在?例如夢中有蛇的時候,是嚇得滿身大汗還是鎮定自若?如果你還在爲夢中看到鮮花不能采摘而遺憾,或者無法選擇睡眠時有夢還是無夢,那只能說明我們一點也不自在,因爲我們的見解並沒有很好地增上。
因此我們所行持的每一件善法都是爲了針對自己內心的貪嗔癡而作調伏,這個道理要時時要銘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