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出世間善法的不同之處
普巴紮西仁波切
現前很多人都在聽聞著殊勝的教言,並且依止高僧大德而作修行,這樣行持非常好。無論你是行持教法還是證法,乃至平常沒有什麼聞思,也無法從事什麼具體的修法,只是從事一些善行,也同樣一個道理,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
有些對佛教不太了解的人可能有這樣一個疑問,佛教徒不是都在提倡從事善法嗎?我現前雖然沒有進入佛門,但是我的心地也不壞,平常也在根據自己的條件做著各種扶貧幫困的事情。既然你我之間都在從事善法,那麼你和我之間有什麼差異呢?
是的,我們天天都在講解要從事善法。雖然從表面上看同樣都在從事善法,好像沒有什麼差異,但實際上兩者天差地別,因爲世出世間從事善法的特點是不一樣的。
同樣是從事善法,出世間善法的標准是貪嗔癡煩惱逐漸減少,信心和慈悲心則與日俱增。若要是沒有做到這一點,也就是你所從事的善法沒有起到這個作用,那麼我建議,你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你的修法?
我們知道,地獄和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在遙遠的某個地方,而是自心的顯現。當內心清淨之時,外在的顯現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相反,內心不清淨的時候,則會呈現叁惡趣之相。正如禅宗第六祖惠能大師曰:“一心向善者,西方極樂世界即在眼前”,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在某個據點之上,而在清淨心之中。
相信修學淨土法門的人都不會認爲,修行淨土就是進入佛門之後馬不停蹄地往西行走,一直走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然後就成佛了。淨土法門可不是這麼安立的。
因此要記住,西方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的清淨心之中,而我們原本都具有這清淨之心,因被貪嗔癡煩惱遮障而無法呈現。就如同天空本來就是湛藍無邊,被烏雲遮止之時則無法呈現。所以想要呈現藍色的天空,就要驅散烏雲。同樣一個道理,想彰顯本來清淨之心,呈現西方極樂世界,就必須先遣除貪嗔癡煩惱。
所以我們平常所從事的一切善法都是爲了對治內心的貪嗔癡煩惱,調伏自己的內心,這也正是世出世間行持善法的區別所在。這些道理要理解得細致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