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要觀想無常
普巴紮西仁波切
無常隨時都會降臨在我們的身旁,所以我們現前修法必須時時面對這個客觀的現實,並且要時時反觀一下自己,看看內心之中的貪嗔癡煩惱是否減少。如果平時僅僅是在表面上從事善法,那麼在面對臨終這一時刻,想要解脫,想要自在面對生死,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以前給你們說過一個例子,由于藏地全民信教的原因,因此當某戶人家有人去世時,就會請活佛或堪布爲亡者進行超度。每當我坐在法座上之上,看見屍體就這樣僵硬地躺在空蕩蕩的房間之中,內心就感到非常難過。
我想這個人從小直到現在,一直都追求著自己所謂的事業,但到達今天的這個時候,他又能得到什麼呢?即便他爲之操勞的家庭,在物質條件之上已經有多麼圓滿,可對他來說,又能得到什麼呢?他遺留在世上的只是一具很僵硬的屍體。
爲什麼一般人在死亡以後,身體會變得很僵硬呢?就是由于他在臨終的時候,內心非常緊張和痛苦。他想把這樣的痛苦告訴自己的親人,卻又不具備這樣的力氣和自在,就只有自己帶著這樣的痛苦獨自離開這個世界。
比如我們平常到醫院打針看病,當看見針尖要刺進自己的身體的時候,心裏就會開始緊張,然後身體自然就跟著發緊。雖然這個時候醫生會勸慰病人不要緊張,要放松,但是在打針的一瞬間,內心還是會緊張,連身上的肌肉都開始收縮。這就是我們的本能。
同樣一個道理,當在面對臨終這一時刻,已經知道自己再也沒有機會活下去了,這時候內心就會非常痛苦,身體也就更加緊張,自然就只能成爲一具僵硬的屍體。
現前我們進入佛門的目的可不是爲了緊張和痛苦,而是爲了能成辦快樂與自在。如同曆代高僧大德一般,在臨終之時都是帶著一種喜悅之心而離開這個世界,他們爲何會喜悅,爲何能自在面對生死呢?正是因爲他們時時都在調伏自己內心,已經知道了生死之義。
因此我們不斷講解無常的目的就是要告誡弟子,平常在行持一切善法之時都必須要客觀實在一些。因爲我們今生信仰佛教不是爲了湊個熱鬧,也不是爲了走個過程,要成辦這樣的事業,虛僞地從事一些善法對解脫而言是沒有絲毫之利益的。所以我們要要時時觀想無常,這一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