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心的功德和願菩提心的學處

  菩提心的功德和願菩提心的學處

  普巴紮西仁波切

  菩提心的重要性,我想很多信衆都已經非常清楚了。至于如何生起、增長以及圓滿菩提心,平常還是應該多看一些如《聖者言教》、《普賢上師言教》,及《前行備忘錄》和《菩提道次第廣論》等,裏面已經講解得非常細致。我們想要基礎紮實就應該要遵照曆代傳承祖師的這些教言,如是修學爲妙。 例如先從知母念恩開始入手,逐漸推廣到叁界六趣一切衆生之上,知道一切衆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而現前就是自己回報他們的時候。雖然自己當下並不具備立即讓衆生獲得解脫的功德,但是現前所從事的一切善法,都是爲了消盡衆生煩惱而圓滿佛的果位,這個發願時時要具有。縱然我們所從事的善法有多麼微小,菩提心都不可或缺,因爲它非常重要。

  例如平常我們從事一切善法,只是想到自己,那做一件善事只有一個功德;但若你從事一切善法是爲了家人,那從事一件善事就會有幾個功德;若內心想到的是願所有一切衆生都能離苦得樂,成辦解脫而從事一切善法,那麼同樣一件善法,它就已變成無量之功德。

  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細致想一想,無始以來自己所造的罪業有多麼沈重,而我們的對治力又極其有限,想要憑借有限的功德去斷絕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要迅速斷絕一切罪業,發廣大意樂菩提心等殊勝方便不可缺少。

  就像我們平常切西瓜一般,雖然西瓜很大,但是我們拿著長刀去切西瓜的話,切起來就非常輕松,同樣若要是拿著一把小刀去割西瓜的話,恐怕就有一點費勁。因此對治力若要是廣大的話,罪業縱然沈重,也一樣可以迅速消盡。

  因此菩提心真的非常重要,尤其作爲一個修學密宗的弟子,只要進入密宗得受灌頂之後,就都已經受過菩薩戒了,那麼菩薩的一切行爲和學處就必須要一一造行。

  菩提心有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兩種,其中也可以分爲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而願菩提心的學處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換和自輕他重,所以在修菩提心期間,時時都得修學這些學處。

  叁界六趣一切衆生往昔都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我們現前所追求的一切快樂,他們也如是追求,因此就要以平等的方式去觀待。自他平等就是願菩提心的學處,並且要由此逐漸開始學習自他交換。

  例如內心會産生諸多煩惱,此時就可以進行自他相換,如是行持,煩惱就很容易消盡。因爲我們作爲一個菩薩行者、菩薩心者,菩薩戒的行持者,也應該如是造行。在自他交換之後還要修自輕他重。

  一切衆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但是往昔他們爲了我們而造下極大的罪業,如今還在輪回當中遭受著痛苦,那麼現在就是兒女回報父母的時候了,因此現前我們就要把父母當作最重要的對境來對待,而自己居于次席,如是觀待則稱之爲自輕他重。

  以上叁種就是願菩提心之學處,而行菩提心的是六度波羅蜜,從布施度到般若度又各分爲叁種學處。這些道理從文字上可能並不是很難理解,但是具體行持之上,如上所講解的諸多學處就應該踏踏實實地去如理造行爲妙。

  如果這些道理還不是很清楚的話,那麼平常多翻閱一下《普賢上師言教》《菩提道次第廣論》《前行備忘錄》等等還是非常需要的。因爲若要是這些道理都不知道的話,也很難在實際當中去行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