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某日修法時曾出現類似清明無相止之境界,再次修法時不想觀想皈依境,直接尋找往日修法的良好感覺而安住,如是能否稱爲無相止?

  問:某日修法時曾出現類似清明無相止之境界,再次修法時不想觀想皈依境,直接尋找往日修法的良好感覺而安住,如是能否稱爲無相止?

  

  答:通過意念造作追尋往昔的覺受而安住既非無相止亦非有相止。因爲:

  第一、往昔出現類似清明無相止之境界,乃修行因緣聚合暫時所得。若此境已逝,複以意念造作希求此境,即成所緣對境。然無論是上師皈依境、空性、覺受、密咒、五方佛標志、呼吸等等,只要有所緣境即爲有相止。而既然是有相止,就應重新緣皈依境止觀交修,因皈依境方爲修行所緣對境,若緣他境反成散亂。

  第二、無論是有相止還是無相止,皆爲依修而得之境界,非爲意念造作之見解。倘若以心念造作,縱如何修持,亦不得其證量,猶如紙上畫月,無有光芒,亦不具調伏內心煩惱之力量。因此,無論曾經出現過何種禅修覺受,再次上座時仍應按照自己當時修法見量,善巧運用剖析、直視、持風等方便調伏自心、逐步趣入解脫爲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