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結合您的實修體會,談談您是如何觀修人身難得的?
答:首先聞思何爲十八種珍寶人身、叁相圓滿之身及暇滿難得之因、喻、數等教理,並于座上反複觀修直至純熟,面對日常生活各種對境之時,能對照教理隨時觀修。
(此處謹列出一些觀修對境,供同修參考)
善加觀察內心刹那刹那的妄念流轉,則知具足十八種珍寶人身甚爲稀有。如自心貪著世間八法,修法仍有拖延、懈怠,即是細微的“業際顛倒”;僅僅表面求法或得法,但未將法義納入內心實修,亦非真正的“得師攝受”;若未對叁寶生起堅定的信心,即便口誦經文,也未必真正趨入佛法。
身邊的親人和同事,即使奮鬥努力亦無非爲積累現世福報,以此謀求更多享樂,惜所成辦的一切若非業際顛倒即爲茫然無記,稀有的善念也因不明善法之究竟理趣而成輪回之因。如此人身實乃無利益之身。
遍觀周遭,信仰佛教者鮮矣!即使對佛教生起少許意樂,也因未值遇具德善知識,而徒然追求世間福報,縱自在叁界終難逃輪回火坑;即便有少許人謀求出世間解脫,然未能樹立見修行果之正知正見,更無從通達成辦解脫之方便法,即使付出極大的代價,亦難獲得欲求之果報。
如是衆生皆由于往昔未具備獲得暇滿人身之因,故今生無暇修持正法。我等現今值遇具德上師,聽聞無上密法,並已將身心投入實修之中,如是人身歎爲稀有!此皆是往昔修持善法成熟之果報,故今生更加不能懈怠,應更珍惜人身,精進修法,否則,太對不起自己往昔的付出了!
觀修人身難得的目的,乃于相續中生起人身難得之想,進而珍惜時間,摒棄世間的各種誘惑,精進修法。但由于每個人的因緣不同,觀修的契入點各異,故行者應于實修中,逐步找到與自心相應的觀修對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