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身要七支坐法的要點爲何? 答:雙足跏趺坐:若能雙盤最佳,因雙足跏趺坐身體自然形成安適、穩固、端直等狀態。若暫且不能,單盤及散盤亦可。因大圓滿重在調心,應盡量保持坐姿的舒適自然。 雙手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拇指輕抵置于臍下(男女相同)。亦可將雙手覆置雙膝之上,稱爲休息印。 身體端直如箭:身體端直,不倚不靠,不松不緊自然端坐。若身體坐式過緊,如用力挺腰等,則易生胸悶、背部不適等現象,且易起現諸多妄念(掉舉);若身體坐式過松,易現不清明或昏睡(昏沈)。 舌抵上腭:上座時應舌抵上腭;若心已安住,則不必動念觀察自己是否舌抵上腭,而以護持修行所緣對境爲要。然亦不應以解脫七支坐法爲借口,因懶惰而不舌抵上腭,應不舍方便如理而行。 眼睛平視前方:雙眼自然睜開,既勿太大或太小,亦勿過于專注于某個目標,應如平常視物般自然而廣闊地目視前方。 身要七支坐法又稱爲持身,乃調心之殊勝方便,故應極爲重視,力求做到如法、精准。若初始坐姿錯謬,以後積習難改,修行很難增上,成就更無從談起。故修行之初,勿急于求成,應紮實地打好基礎。一般來說,初學者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調整坐姿。若覺身不安穩,應細致觀待問題在于何處? 自宗雖強調叁不動搖修法,但初行者若于禅修過程中發現坐姿偏斜或過緊過松,應及時調整、校正,切勿將錯就錯,反成陋習。若禅修時難以久坐,應觀察身體重心是否中正?若重心偏斜,則應調整直至重心位于身體中線,並且保持身體端直如箭,從上到下細致體會身體哪一部位存在緊張,進而調整。 若禅修時昏沈嚴重,一方面由于修行見地不夠,未恒時護持正念;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身心過于松緩或環境過暖(室溫過高或者衣著過厚)所致,也應及時調整。再者,禅修時,眼、耳、鼻、舌、身五根應盡量做到自然,因伴隨成就的神通及神變等一切功德都將于五根自然中呈現。總之,初行者切勿輕視持身前行,即使初步不能圓滿,亦應如法努力調整身要而修持,不能以自然爲借口,隨順自己懶惰、放逸的習氣,如倚靠、閉眼小憩等,如是非法行持反成障礙解脫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