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提問:什麼是善?
最近上師向弟子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大家討論:什麼是善?
上師說爲了令弟子們深入辨析謬誤,特地設立了一些“歪理”,請大家討論。在此,簡要記錄與師兄們分享,也請師兄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發表自己的看法。
上師問:“完全抛開自己的利益,站在對方的立場爲對方做事就是善嗎?”
衆弟子答:“不一定。”
上師問:“以慈悲心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善嗎?如果不是,那麼慈悲心難道分“善”慈悲心和“惡”慈悲心嗎?”
上師問:“華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雲:“心善身語善,心惡身語惡。心爲諸法源,調心佛善說。”也即發心更重要。那麼,若出于善念的發心,全然不顧自己的觀念、利益,爲別人所做的一切都叫善嗎?”
衆弟子答:“不一定。”
上師問:“那麼華智仁波切說的不完全對,是嗎?”
弟子答:“應該是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幫助別人。比如明明不會遊泳跳到水裏救人就是無謂的犧牲。”
上師問:“那就是說發心不重要,行爲所得的結果重要。這豈非與華智仁波切的教言完全矛盾了?”
衆弟子答:“要用智慧。”
上師問:“慈悲心等于智慧嗎?爲了滿足他人的願望所做一切行爲都是善嗎?”
衆弟子答:“不是。還要看結果。”
上師問:“那麼華智仁波切所說的還是有點對、有點不對?慈悲心難道也分善慈悲心和善慈悲心。比如我們放生,小魚放到水裏被大魚吃了,我們豈非造了大惡?”
衆弟子答:“?”
上師問:“總不能說大魚都是“吃素的”吧?哈哈!比如,我們遇到老年人蹲在河邊釣魚,整天釣不上來,又特別想吃魚,那麼你出于對老年人的同情幫他釣魚,是善還是惡?”
衆弟子答:“我們要對魚也起慈悲心。”“要分合理願望和不合理願望。”
上師問:“難道慈悲心也要分兩種慈悲心?還要講有條件的慈悲心?比如,外道希望擴大他們的勢力,以各種方法勸導你,你覺得他們可憐,成全他們的願望加入外道是功德還是過失?”
衆弟子答:“發心正,行爲正;發心錯,行爲錯。”
上師問:“發心的確不是行爲,只是願望。起慈悲心的對境是比自己痛苦的人,以此起慈悲心,不論後果,滿足對方願望就是慈悲心嗎?”
衆弟子答:“有的人能對他起慈悲心,有的人不能對他起慈悲心。”
上師答:“難道慈悲心也要有選擇條件嗎?”
大恩上師回答說:做什麼事都必須要具有智慧,所謂的智慧指的是站在佛法的立場上,起什麼樣的善念都是爲了救度叁界六趣一切衆生證得佛果。如果一個人能有這樣圓滿付出的心,那麼不管他做的是什麼,決定是善,因爲已經消盡了“人我”單純的善念、單純的慈悲由于含有私心的緣故,不是純淨的慈悲心,所以不是功德,不是善。
因此我們平常在以慈悲心爲懷的基礎當中去成辦,慈悲心已經達到完全付出的時候,完全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很難很難!
後記:隨喜各位師兄的善言!由于我很愚癡,唯恐錯謬,故謹將大恩上師答案的原話基本照搬,請各位師兄分享。若有不妥,當下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