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瑜伽圓融藏傳佛教的全部教義
漢傳佛教曆史悠久,曾有八宗並弘、祖師輩出之繁盛時期,而今在漢地較爲興盛的有淨土宗和禅宗等。以淨土宗爲例,外相、內相上師相應法如同“事一心不亂”,初以祈禱阿彌陀佛、念誦聖號等而逐漸達到“事一心不亂”;當圓滿證得阿彌陀佛之密意——“理一心不亂”時,即爲密相上師瑜伽。由此可見,上師瑜伽之核心已然涵蓋了淨土法門一切方便。
惠能大師于《六祖壇經》中將般若分爲叁種: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如是圓融了從因地至果位的修持要義。外相上師相應法如同文字般若,即 “了知”見解;內相上師相應法如同觀照般若,即“覺受”見解;密相上師瑜伽如同實相般若,即“證悟”見解。因此,上師瑜伽亦圓攝了禅宗一切要義。
上師瑜伽是我等從今乃至菩提間唯一不可缺少之修行方便道由此可見,佛陀傳講之法義,方便雖異,理趣一如。速得成就上師瑜伽修法已圓滿含攝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之要義,實乃萬法攝一之竅訣。
無論修持何法,都應具備堅定之信心。而通達自宗萬法攝一竅訣之理趣,並于實修中漸次生起定解,正是培養並增上信心之殊勝方便,故勿視其爲理論而輕視之。然需注意:面對不同宗派時,應內執定解、外相圓融,慎勿贊自毀他而犯舍法重罪。
總之,上師瑜伽是我等從今乃至菩提間唯一不可缺少之修行方便道。傳承祖師堪布昂瓊曾曰:“上師瑜伽乃極其甚深之法,若作觀誦尊號等必獲加持,汝若以熱淚盈眶之敬信呼喚上師,其加持則如大雨降注。”故于衆多修學方便中,選擇專修上師瑜伽,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