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證二法不宜偏墮
經雲:“無上救護即法寶。”因此,只有依止正法,我們才能出離輪回怖畏,證悟諸佛密意。
《屠夫真言》雲:“佛教總分教證法”。教法是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所宣之八萬四千法蘊,如《普作續》雲:“爲調貪惑之對治,宣說二萬一千律;爲調嗔惑之對治,宣說二萬一千經;爲調癡惑之對治,宣說二萬一千論;爲調叁毒之對治,宣說二萬一千密。”歸納起來,含攝在十二部之中。證法乃修行者實修教法自心所獲之道驗,即內心所悟之法義。簡而言之,教法乃經律論叁藏,爲理論;證法即戒定慧叁學,是實踐。作爲修行者,必須通過聞思受持教法,以實修受持證法,于實踐中證悟教法之真義,如此才是圓滿的正法,絕不能偏墮一邊。
然而,圓滿通達叁藏、證悟叁學卻非易事。如華智仁波切曰:“清淨能仁之叁藏,圓滿之義難通達……佛子于彼之叁學,圓滿成就亦非易。”那該怎麼辦?華智仁波切告訴我們:“若知一詞之法義,如此即是教法也……雖生刹那之善意,如是即是證法也。”就是說,哪怕只對佛法的一字一句有所了知,其中已含攝了教法;哪怕內心中只生起刹那的善念,其中也已含攝了證法。因此,我們要腳踏實地地從點滴做起,不要好高骛遠、盲目高攀,通過現前一點一滴的積累,相信我們的見解會不斷增上,對教法的理解、對證法的實踐都在進步之中。
比如我們平常根據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在閱讀著各式各樣的法本、曆代傳承祖師的傳記等等,也在行持著各式各樣的善法,這其中已經含攝了教法和證法。
此外,我們都在修學著上師瑜伽導修或者成熟口訣法。在修行過程中,從世間禅定乃至出世間勝觀,雖然尚未圓滿通達,但也稍許知道一些教義,所以稱之爲教法。在實修中,遵照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獲得了一定的境界,稱之爲證法。若進一步細致觀待,座上修行之時,我們都是止觀交修。通過觀想能精通一切法義,稱之爲教法;如是修行能證悟到一切法之教義,稱之爲證法。
以上都是告誡我們,修行就是在圓滿教證二法。若于此中偏墮一邊,則非圓滿。所以我們要時時反觀自心,修行有沒有偏墮?是不是圓滿?特別是修行禅定的弟子,若僅僅安住于無念,能否圓滿教證二法,很難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