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觀與信心
在依止導師之上,我們所依止的導師不僅要具德,還要具緣。這一點我們已經講解過很多遍了,雖然具德的導師都是平等的,都是諸佛菩薩的化現,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宿世的因緣。如果所依止的導師不僅具德,而且具緣,那麼這位導師爲你傳講的一切善法,以及他的一切言行,都將與自己非常相應,自己也非常容易生起信心。
比如現前亞青寺的諸位導師,都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所認可的,在功德之上沒有絲毫之差異,他們都是佛的化身,都是成就者,這一點不需要再作絲毫考慮,但是他們是否與自己相應,這就還需要我們再細致觀察一下。
因爲我們現前畢竟還是凡夫,即便我們所依止的導師功德有多麼圓滿,但與自己不相應時,內心還是很容易産生疑問乃至誹謗。因此爲了避免産生這樣的過失,我們在首次依止導師之時,應該按照如上兩個要點去尋找。
如是傳講的目的就是告誡大家,雖然我們現前所依止的傳承法脈是非常清淨的,但普遍之信心也不可忽視。因此以後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導師,即便示現爲一個普通的凡人,我們也都要以淨觀來對待。因爲淨觀能令貪嗔癡煩惱迅速消盡,功德日日增上,是成辦解脫不可缺少之方便。
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未修習自過自調伏而觀無邊淨相,以貪嗔之發心,故不入大乘法門。”也就是說,若僅僅站在自己貪嗔癡立場之中去面對一切顯現的話,即便真正的佛降臨在自己的身邊,可能內心還是會産生疑問乃至誹謗:佛爲什麼是這個樣子的?
舉個例子來說,無論是在漢地還是在藏地,我相信只要是信仰佛教的人,都會說自己對阿彌陀佛有很大的信心。但這個信心是怎麼樹立的呢?首先我們心目中的阿彌陀佛應該是非常聽話的,無論他是一尊佛像,還是一張唐卡,他都是靜靜地呆在一邊,從不會打擾你的生活。
但如果有一天,這一尊阿彌陀佛不再安靜了,而是開始在你的家裏走來走去,我相信一天兩天你可能很新鮮,但是時間一長你的內心決定會産生煩惱了:爲什麼阿彌陀佛不聽話了呢?這就充分地說明了,現前我們所謂的信心只是一種迷惑的信心而已,他並不具有出世間的見解。
因此不具淨觀的見解,我們在遇到對境時,就會站在貪嗔癡的立場去判斷,內心也會相應産生疑惑乃至誹謗等過失,所以淨觀非常重要,我們在以後的修行過程中要努力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