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應細致理解調伏內心爲佛教之宗旨

  應細致理解調伏內心爲佛教之宗旨

  解脫是我們每一個人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然因衆生根機不同之故,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傳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從小乘十八部直至無上竅訣大圓滿之間,所有的教法皆爲調伏心相續而成辦解脫之方便道。

  現今有些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的信衆,由于不是很懂這些理趣的緣故,因此對如何修學佛法還是有著很大的迷茫。例如由于個人因緣不同,有些人初入佛門接觸的是漢傳淨土法門,有些與禅宗很有因緣,有些對南傳佛教很有興趣,也有些跟隨著藏傳佛教而修行等等。但是當他開始接觸第二種傳承時,內心就不由自主地産生一個極大的疑問:前面已在一個傳承之下修行了一段時間,現在又開始學習另外一個傳承,前後是否會産生矛盾?是否會對今生成辦解脫形成障礙?

  我想有這樣的疑問,可能就是由于對佛法還是有點不理解的緣故所致。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諸惡莫做,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因此成辦解脫的要點就是調伏自己的內心,這其中已經含攝了所有一切教法的要義,因爲調伏自己內心是一切佛法的宗旨。在調伏內心之上沒有漢傳,藏傳或者南傳之別。

  但是同樣是調伏心之相續,由于衆生根機不同的緣故,調伏心相續的方便之上還是有著很大的差異。就如同一個慈祥的母親養育小孩,在不同的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養育才能令小孩健康成長。若以成人的方式去對待嬰兒階段的小孩,可能就産生多方面的障礙。反之以養育嬰兒的方式去對待成人,則可能也會造成營養不夠等致命的過失。所以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和曆代傳承祖師就如同慈祥的母親養育小孩一般,在調伏不同衆生的過程當中施與種種不同的方便而令其成辦解脫。因此方便之上雖各有各的特點,但是調伏內心的這個宗旨是沒有什麼可區別的。

  現前有些信衆內心還是會有類似的擔憂:初次開始依止一位導師,現在再依止第二位導師,或者前面修的是其他法門,現前又開始接觸紅教,這樣修學的話,護法會不會懲罰,導師會不會生氣,今生成辦解脫是否會因此産生障礙?

  我想這樣的擔憂可能沒什麼必要吧。若真有這種現象的話,那我們剛開始進入佛門之時,恐怕就已經在造罪了。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我們念誦阿彌陀佛的時候,觀音菩薩就應該生氣了。當修觀音菩薩的時候,地藏王菩薩恐怕會不高興。那這樣的話,誰還敢修法呢?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的時候,爲阿難及一切信衆授記,末法時代我以不同的善知識之相來救度一切衆生。也就是說,由于衆生根機以及愛好不同,所以佛陀呈現不同的形象,而並不是意味導師與導師之間有著什麼樣的差異。我相信對一個具德導師而言,弟子能夠精進修法,無論行持的是哪一個傳承或者教法,對導師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事情,絕不會産生嫉妒之心。因爲一切導師的使命就是爲了度化一切衆生。

  因此內心若有這樣的疑問,都是由于我們自己內心煩惱沈重的緣故所致,而非導師有這樣的顯現。所以在我們以後的修行過程當中,時時銘記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