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的功德
這兩天,有一位居士對我說,以前他造下了勸人墮胎的惡業,對此他一直心感愧疚,希望通過修法能消除這個業障。當然一方面,可以通過念經加持超度這些嬰靈,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懂得其中的一些道理。
往昔我們的確做了很多不如法的事,從自身的角度來說,這是我們無始以來煩惱沈重的表現;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在生活當中也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但是我們也不能妄自菲薄,覺得自己因此與佛法無緣。
例如以前釋迦牟尼佛住世期間,他也曾爲很多漁民講法。漁民平常都是以打漁爲生,因爲他們若不打漁的話,就沒有辦法生存了,因此釋迦牟尼佛也並沒有要求他們從今以後不能夠再去打漁。同樣一個道理,以前由于我們對這些道理並不是很了解以及自己工作需要的緣故,在無意之中也造下了這些惡業。這是沒有辦法的。
可如今我們對往昔所造惡業已然有了慚愧之心,我們就應該要勵力忏悔,由此我們的業障也會迅速消盡。要記住的是,在忏悔罪業的過程中,要具備四種對治力:依止力、忏悔力、破惡力和恢複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忏悔力和破惡力兩種。也就是說,對無始以來我們所造作的罪業要生起忏悔心,真心認爲自己以前所造的惡業是不對的。有了這樣的忏悔心以後,並且還要立下誓言:“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決不再犯。”只要內心生起這樣的心念,往昔的業障就會迅速消除。
例如往昔釋迦牟尼佛住世期間,有一個人,他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在他准備殺第一千個人的時候,遇見了釋迦牟尼佛,得到釋迦牟尼佛的度化以後,他認識到了自己的罪業,並且在佛陀面前做了忏悔,由此也消盡了他的一切罪業,最終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
因此我們先不說自己以前做過多少錯事,以後要做多少善事,我們初次步入佛門,就對善惡有了取舍之心,能意識到自己以前造下諸多惡業,這正是一個真正信仰佛教者的偉大之處。若是沒有信仰者,可能會覺得,無論善惡都是一樣的,因此也永遠無法生起忏悔心。但一個信仰佛教的人就會對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生起忏悔之心,而哪怕是不經意間生起的忏悔心,僅憑這一點善根,惡業也會開始迅速消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