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薩派四種上師之法相
從共同的角度來說,即身成辦解脫要具備叁個條件:傳承法脈清淨、導師功德圓滿和弟子信心圓滿。此叁種緣起具備之時,就是成辦解脫的時機。因此,初次進入佛門,必須先依止一位傳承清淨的導師。
一、依止善知識的重要性
如《一子續》雲:“若不依止善知識,清淨佛果極遙遠。”就是說,如果沒有依止一位具德宿緣的導師,何時也無法證悟佛果。阿底峽尊者也說:“從初入佛門直至菩提間,需要長期依止殊勝善知識。”
我們長劫沈溺輪回苦海,如盲眼之人不見天日,必須依靠已見光明的有眼目者方得抵達涅槃彼岸。所以,修行中依止導師非常重要。如普賢王如來說:“未依導師獲解脫,如此之者我未見。”佛如是告誡後一代弟子:不依止導師而能成辦解脫者,他沒見到過。如此了知,若不依止善知識成辦解脫,已違背一切聖教。
二、依止善知識的次第
如《普賢上師言教》、《聖者言教》、《前行備忘錄》等已廣述依止善知識的次第:首先要觀察導師,其次依止導師,最終修學上師之意行。弟子們可詳閱上述法本。
叁、善知識之分類
從共同的角度而言,善知識要圓滿實證見解,具備出離心、慈悲心、信心等諸功德。今天我們從依止導師的角度,按龍薩派的觀點講解導師的分類。
1、共同乘之外上師
“聽聞廣大外上師”。共同乘之外上師應廣聞從小乘聲聞乃至無上竅訣大圓滿之間的一切教法,精通五明、學處,並能對應弟子根機,引經據典,施以教授。
導師與弟子之間的無礙溝通,對于弟子准確理解並通達法義非常重要。往昔印度著名的大班智達美德嘉納尊者爲救度轉生于孤獨地獄的母親,與譯師一道千裏迢迢前往西藏。途中,譯師不幸去世,尊者由于語言不通,只能輾轉藏區爲牧民放牛,而未能廣弘佛法。阿底峽尊者聽聞此事後曾流淚歎息:“美德嘉納尊者是印度數一數二的大班智達,你們藏民的福報太淺薄了,太淺薄了!”
但我等需知,對于修學密宗追求即生解脫者而言,僅僅從聞思的角度得到教授,尚不圓滿。
2、內上師
“背舍輪回內上師”。內上師由于已經把佛法納入心相續的緣故,對輪回的一切資財受用已無貪戀,生活簡樸,隨遇而安。由于導師內在對世間已無貪戀,故具備能力讓弟子也斷絕對世間的耽著。
內上師能爲弟子傳授經、續及教言。
3、密上師
“證得實相之見解,已獲竅訣之暖相,此乃密上師法相”。密上師對于見解已有實證經驗,信心、慈悲心等功德也漸增長並臻圓滿。很多導師可能自言已經證悟,那麼證悟與覺受如何辨別?如無垢光尊者雲:“修持覺受執受證悟迷,證悟何時無有變化相,彼若證得具有諸功德。”故從功德上可以比較容易地辨別覺受與證悟——覺受的功德不圓滿,證悟的功德則圓滿。此乃大圓滿密上師之法相。
4、極密上師
“已獲圓滿之證悟,慈悲妙力如火熾,極密竅訣之上師”。如是導師已圓滿證悟,慈悲心如火熾盛,一切所行不遠離所化之衆生。此乃極密竅訣部上師之法相。
依止導師求學成熟口訣法的弟子們,必須要依止後二者:密上師與極密上師。前面共同乘之外上師和能宣講經、續、教言之內上師,不能作爲傳講密法之導師。若依止外上師和內上師求學成熟口訣法,會因得不到上師圓滿之加持,而成爲即生解脫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