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講記▪P28

  ..續本文上一頁不能于佛法中生善根功德芽的。對這種惡人,應“當以王力及天龍鬼神力而調伏”他。在世間的顯露邊,藉王臣的權勢,運用政治力量來降伏他們·或驅逐,或禁閉。還有在秘密方面,以天龍八部鬼神的力量,去降伏他們,使他們舍邪歸正。大乘經中常說:天龍八部,都有受佛付囑,而樂意護法的。

  戊四證說“爾時勝鬘與諸眷屬頂禮佛足。佛言:善哉善哉!勝鬘,于甚深法方便守護,降伏非法,善得其宜,汝已親近百千億佛,能說此義。”

  “勝鬘”說完了經,即“與諸眷屬,頂禮佛足”,向佛辭行。“佛”乘這末後機會,也就印證她方才所說,並贊歎說:“善哉善哉!勝鬘”,汝“于甚深法方便守護”!原來,護法是有兩方面的:如信受佛語,依佛說去修學證入;攝受衆生入正法中。這是正常的守護佛法。另外還有不得已的方便守護,即爲了降伏腐敗種子,不得不如此。這樣的“降伏非法”惡人,確能“善得其宜”──恰到好處;否則,佛法會被破壞而毀滅了。佛說勝鬘實“已親近百千億佛”,才“能說”出“此”甚深“義”理。──正宗分到此已畢。

  甲叁流通分乙一付囑流通丙一勝鬘流通

  “爾時世尊,放勝光明,普照大衆,身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足步虛空,還舍衛國。時勝鬘夫人與諸眷屬,合掌向佛,觀無厭足,目不暫舍,過眼境已,踴躍歡喜,各各稱歎如來功德,具足念佛!還入城中,向友稱王稱歎大乘。城中女人,七歲已上,化以大乘。友稱大王,亦以大乘化諸男子,七歲已上!舉國人民,皆向大乘。”

  佛法不但利益當時大衆,還要利益未來大衆。所以諸大乘經,都有付囑流通分。今先說勝鬘流通。勝鬘在佛前宣說了大法,經佛印證,所以她此後,仍不斷的弘揚此法門。

  佛因勝鬘的誠信感通,來阿踰阇國弘化。法事完畢“時,世尊”又“放”殊“勝光明,普照大衆”,像來時的普放淨光明一樣。來時佛在空中現,從空而下;現在是以神通力,從地而“身升虛空,高七多羅樹”。一多羅樹,高七尺,共約五丈高左右。佛升空中後,“足步虛空”,即以神境通力,履行于虛空中,“還舍衛國”去。當佛回去“時,勝鬘夫人與諸眷屬”,又在恭敬的“

  合掌向佛”,爲佛送行。愛慕佛,尊重佛,舍不得佛的別離,所以遠望如來,“觀無厭足,目不暫舍”。一直到“過”了“眼”的“境”界,見不到佛爲止。

  勝鬘等送佛回國後,大家都心中充滿了法喜,所以“踴躍歡喜”。勝鬘與眷屬們,“各各稱歎如來”不思議的“功德,具足念佛”,而“還入城中”。具足即圓滿。念佛,不但是口頭誦持。念,是內心的明記不忘;時時系念著佛,名爲念佛。對佛有完全的了解系念,方是具足念佛。這有四種:一、念佛名號,這是極淺的。二、念佛相好,這也還是形式的。叁、念佛功德,即佛所成就于內的,如大智、大悲、大方便、叁明六通、十八不共法等功德。四、念佛法性身,即觀法實相。以本經說,攝受正法,般涅槃,無作滅谛,如來藏,如來法身等,都是攝得功德的實相念佛。勝鬘入城,回到宮中,首先向她的丈夫“友稱”大“王,稱歎大乘”法。友稱王聽了,也就信佛,奉行大乘。從此,夫婦共弘大乘法。“城中女人,七歲已上”的,由勝鬘去“化以大乘”。“友

  稱大王”,也“以大乘”法去“化諸男子”,使“七歲已上”的男子,都信學佛法。總之,阿踰阇國的“舉國人民”,男女老少,“皆”趣“向大乘”,修學大乘了。從切身處推廣出去,由家庭的佛化,而到社會的佛化。

  丙二如來流通丁一重說經文以付囑戊一集衆“爾時世尊入祇洹林,告長老阿難,及念天帝釋,應時帝釋與諸眷屬,忽然而至!住于佛前。”

  佛回到舍衛,即“入祇洹林”。洹,是梵語,即華語的林,所以,應譯爲祇林,即祇園。佛在阿踰阇國與勝鬘弘通的法門。祇林的大衆,還沒有聽說,所以又集衆重說。“告長老阿難”:阿難多聞第一,有受持經典,傳布流通的責任。佛告訴他,召集祇林的比丘大衆們。不但付囑人間,還要流通天上,所以又心“念天帝釋”。梵語釋迦因陀羅(帝)提婆(天),今譯爲天帝釋,義

  譯爲能天主,爲叁十叁天王。在許多天中,帝釋對佛法有特別的關系。佛在人間,帝釋住地居天頂,鄰近人間,所以時來佛邊聽法。由于他,須彌山頂的夜叉群──執金剛神,都受持佛法,護持流通。龍樹說:佛法,人間的出家弟子中,付囑阿難;天上的在家弟子中,付囑帝釋。如來心念帝釋,“應時,帝釋與諸眷屬”──天龍八部們,都“忽然而至,住于佛前”。

  戊二說經“爾時世尊,向天帝釋及長老阿難!廣說此經。”

  人天大衆齊集祇林“時,世尊”就“向天帝釋及長老阿難”,並諸天人,又“廣說此”勝鬘“經”。

  戊叁付囑己一付囑帝釋“說已,告帝釋言:汝當受持讀誦此經,憍屍迦!善男子善女人,于恒沙劫修菩提行,行六波羅蜜,若複善男子善女人,聽受讀誦,乃至執持經卷,福多于彼,何

  況廣爲人說?是故憍屍迦,當讀誦此經,爲叁十叁天分別廣說。”

  佛“說”經“已”後,就“告帝釋”說:“汝”應“當受持”此經,“讀誦此經”。領受在心,持而不忘,名爲受持。常時念誦,名爲讀誦,這是聞法者應有的初步工夫。佛爲付囑流通,勸人學習,大乘經都贊歎受持的殊勝功德。現在佛呼帝釋爲“憍屍迦”(帝釋前生姓憍屍迦)說:如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恒”河“沙劫”中“修菩提行,行六波羅蜜”,功德當然是大極了。但“若複”有“善男子善女人”,對此經“聽受讀誦”,甚至暫時的“執持經卷”,他所得的“福”德,即“多于彼”善男子善女人,“何況”能“廣爲”他“人”宣“說”?那福德是更大了!可是,行菩薩行,修六波羅蜜的,也必是從受持讀誦大乘經而來,爲什麼不及受持讀誦本經呢?這不外乎當機贊歎,勸發受持而已。也可以說:有發菩提心而修菩提行的,不知衆生有如來藏性,即不能決定能否成佛,雖修菩提行,未到達不退位,可能會退爲小乘。如聽了如來常樂我淨,如來藏,大涅槃,那就決定趣人大乘,不再退失。久修而可退,這

  當然不及聽聞而決定不退,趣入一乘的了。又可說:修菩提行有二種人:一、著重事相的,如修事六度的菩薩。一、了生死即涅槃,能與法空性相應而修習。如本經的攝受正法,是勝于偏重事行的。“是故,憍屍迦”!汝“當讀誦此經”,並在善法堂中,“爲叁十叁天分別廣說”此經。

  己二付囑阿難“複告阿難:汝亦受持讀誦,爲四衆廣說。”

  佛“複告”訴“阿難”說:“汝”也應當“受持讀誦”此經,“爲四衆”弟子──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廣說”此經。

  丁二列舉經名以付囑戊一出經名“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斯經?雲何奉持?佛告帝釋:此經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一切聲聞緣覺,不能究竟觀察知見。憍屍迦!當知此經,甚深微妙,大功德聚,今當爲汝略說其名,谛聽谛聽,善思念之。時天帝釋及長老阿難白佛言:

  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言:此經歎如來真實第一義功德:如是受持。不思議大受,如是受持。一切願攝大願,如是受持。說不思議攝受正法,如是受持。說入一乘,如是受持。說無邊聖谛,如是受持。說如來藏,如是受持。說如來法身,如是受持。說空義隱覆真實,如是受持。說一谛,如是受持。說常住安隱一依,如是受持。說顛倒真實,如是受持。說自性清淨心隱覆,如是受持。說如來真子!如是受持。說勝鬘夫人師子吼,如是受持。”

  問答經名以便受持,是大乘經所常有的。因爲這樣,一、可以知所簡別,這是什麼法門,與其余的法門各別;二、經義繁多,略舉經名,就可能憶持全經的意義。

  本節可分幾小節:“時天帝釋”,受佛付囑後,又“白佛”說:應“當”以“何名”稱來稱說“斯經”?又應當“雲何奉持”?這是啓請持名。

  “佛告”訴“帝釋”說:“此經”──法門,著重佛的果德,所以“成就”了“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樣的法門,“一切聲聞緣覺,不能”夠“究

  竟”的“觀察”,與如實“知見”的。“憍屍迦”!應“當知”道:“此經”是“甚深微妙”的,可說是“大功德”的積“聚”處。因爲本經從菩薩的歸依、發願、修行,到廣談如來果德,實是無邊功德的集成。內容那麼廣大,名稱也就說不盡。不過,“今當爲汝略說”法門的名字,應當審“谛”的“聽”聞!還要如理思惟的“善”巧的“思念”它。

  當“時,天帝釋及長老阿難”,得佛允許,略說經名,就“白佛”說:“善哉!世尊”!我們謹“受”佛的“教”導,“唯然”,是允諾的意思,這是大衆受教而聽。

  接著,佛就說有十五個經名,一一的要他們“如是受持”。古人依此,而分本經爲十五章,然不一定次第如此,這只是從本經中,舉列十五個重要論題,重要內容。記住了這,全經的內容,也就受持不失了。一、“此經”是稱“歎如來真實”功德“第一義功德”,如勝鬘說頌,“歎佛實功德”等。二、“不思議大受”,即是勝鬘所受的十大戒。叁、“一切願攝大願”,即勝鬘發叁

  大願;菩薩的一切大願,都攝在這叁大願中。四、“說不思議攝受正法”,此下,經名都有一說字。因爲以上是勝鬘自己的事,此下才是勝鬘說法。從廣義說,全經都是攝受正法。約狹義說,指宣說大乘──攝受正法即正法,攝受正法即波羅蜜,攝受正法即攝受正法者等。五、“說入一乘”,即會叁乘歸一乘,說小乘有恐怖,如來是歸依。六、“說無邊聖谛”,無邊即無量,這應總指如來境智,自聖智聖谛以下,一直到抉擇四谛宗一谛。七、“說如來藏”,八、“說如來法身”。九、“說空義隱覆真實”,都是無邊聖谛的一分。空義隱覆真實,可有二說:即說空如來藏處。真實爲如來藏性;如來藏爲煩惱所隱覆,而不相應,名爲空。如來藏爲二乘空智所不能了;空智唯于無常苦無我不淨上轉,不能真見如來藏性,如來藏爲空智所覆。十、“說一谛”,即叁谛是有爲,非谛非常非依,一谛是無爲,是谛是常是依。十一、“說常住安隱一依”,這也即是一滅谛的是常是谛是依;約與前差別,即簡二乘的四依智,明佛出世間上上第一義依。十二、“說顛倒真實”,可通二處文:即墮身見的

  衆生起二見,與起四顛倒,及空亂意的衆生,迷如來的法身涅槃,偏執無常苦無我不淨的四倒。聞佛說法身如來藏性,即是真實。說依如來藏有生死涅槃是真實善說:離如來藏,說依我等有生死涅槃,即顛倒。十叁、“說自性清淨心隱覆”,指如來藏五名,爲客塵煩惱所染而自性清淨。十四、“說如來真子”,即佛約一人說有隨信、隨順法智、得究竟的叁階;勝鬘約叁類人,說得叁大利益。或指前于佛法身得正見者,是佛真子,從佛口生,從正法生,從法化生。十五、“說勝鬘夫人師子吼”,廣義說,全經都是勝鬘師子吼。狹義說,即降伏腐敗種子的惡人,以王力及天龍鬼神力,去調伏他們。

  戊二囑流通己一付囑“複次憍屍迦!此經所說,斷一切疑、決定了義、入一乘道。憍屍迦!今以此說勝鬘夫人師子吼經付囑于汝,乃至法住,受持讀誦,廣分別說。”

  如來將付囑,所以先總說經義;“此經所說”的法門,能“斷一切”的“

  疑”惑。如二乘能不能成佛?菩薩會不會退墮?現在經中說一切衆生有如來藏,叁乘入于一乘,即斷一切疑。所以是“決定了義”的教說,重于一切衆生“入一乘道”。本經的要義如此。佛又告帝釋說:“憍屍迦!今以此說勝鬘夫人師子吼經,付囑于汝”。從今日起,直到佛法還住在世間的時期,都應常“受持讀誦”,“廣”爲一切衆生“分別”解“說”。

  己二受囑“帝釋白佛言:善哉世尊!頂受尊教。”

  “帝釋”受佛的付囑,就“白佛言”:“善哉!世尊”!我當“頂”戴“受”持如來的“尊教”,一直把它流傳下去!

  乙二大衆奉行“時天帝釋,長老阿難,及諸大會,天、人、阿修羅、乾闼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法說完了,付囑也完畢了。那“時,天帝釋”與“長老阿難,及諸大會”

  中的諸“天”及“人”,還有“阿修羅”──非天,“乾闼婆”──尋香(作樂神),還有迦樓那,緊那羅等。總之、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他們“聞佛所說”,個個都“歡喜奉行”。

  本經所說的教義,雖簡略而極重要,可與其他教典相互研讀。如說一乘,可研究法華經。說如來藏爲生死涅槃依,可研究楞伽經。說如來果德、法身、涅槃,可研究大涅槃經。發願受戒,可讀菩薩本業璎珞經等。一乘佛教的重要論題,本經都略有論到,可作真常大乘的概論讀!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講記》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大乘空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