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解脫之路》序
佛所說一切法門,均爲衆生求得解脫。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由于時節因緣不同,衆生根機各異。如同治病,必須對症用藥,方能獲致良效。從這個意義上講,則淨土法門,實末法衆生契時之對症良藥,一生解脫的必由之路。
吾輩末法衆生,一般而言,善根淺,福報薄,業障重,退緣多;縱想修行,解脫甚難。《大寶積經》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釋迦世尊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早已洞察及此,在《無量壽經》中懇切開示:“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憫,特留此經,只住百歲。其有衆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過是以往,《無量壽經》亦滅,惟余“阿彌陀佛”四字,廣度群生。”何以特留此經和此法門?正說明是末法衆生的對症良藥,是一生解脫的必由之路。無怪近代高僧、淨宗祖師印光法師說:“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衆生,欲即生了生脫死,便絕無企望矣!”明代高僧、淨宗祖師蓮池大師明確指出:“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他是這樣說的,這樣做的,這樣成就的。
在娑婆了生死難,修其它法門了生死難。上根利器固然可以一生解脫,而中下根性則須曆劫修行,方能了生死,出輪回。可是往往投胎受生,每易昏迷退墮。所以,蓮池大師深有感慨地說:“士大夫英敏過人者,多自僧中來,……迷而不返者什九,不負宿因者什一。其故何也?五濁惡世,緒多退緣,賢者所難免也!故戒禅師身後爲東坡,青禅師身後爲曾魯公,哲禅師身後耽富貴,多憂苦……古今知識,所以勸人舍五濁而求淨土也。”(蓮池大師纂輯:《往生集》卷叁)即此一端,可知在娑婆和修其它法門了生死,實在太難。而往生淨土便不同,上根自不待言,即使中下根性,一旦往生,即不退轉。甚至“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叁不退。” (藕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實爲十方世界之所無,極樂淨土所獨有。加以往生者,皆蓮花化生,壽命無量;又與緒上善人俱。一生成就,何用懷疑。容易獲得的東西,往往不殊勝;殊勝的往往不易獲得。而念佛往生淨土,則是第一容易,第一殊勝。最容易也最殊勝同時並得,真不可思議。
林克智居士,宿具慧根,發弘誓願,出廣長舌,演微妙音。早期主編《臺州佛教》月刊,顯正辟邪,引導信衆,對于淨土,闡發尤多,先後在國內外佛教期刊發表鴻文不少。近應各方信衆要求,將有關弘宣淨土之論文二十余篇,彙集成冊,名爲《一生解脫之路》。展讀之余,由衷贊佩,謹贅數語,藉表隨喜。
釋昌臻
1998年8月于四川樂至報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