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既痛苦又心神不安,反而使平時學佛的功夫退失。
服藥問題:在藥物能起作用的情況下,應配合藥物治療。但不應該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藥物上。疾病均由夙業所致,念佛的人在病中,要忏悔、布施、念佛,求佛力加被。弘一大師當年患重病,大家勸他延醫服藥,他寫了兩首偈語回答:其一:“阿彌陀佛,無上醫王,舍此不求,是謂癡狂”。(指愚癡,顛狂)其二:“一句彌陀,阿伽陀藥。(梵文“阿伽陀”,意爲萬病總持。)舍此不服,是謂大錯”。
病中如出現異常的痛苦,或可怕的境界,不要驚恐動搖。應懇切忏悔,盡力布施可消除夙業。也可能是轉遠報爲近報,轉重報爲輕報。學佛人不可不知。
病中,應把交代的事情寫成遺囑,交付親屬。學佛人不應忌諱。不少大德,均先寫好遺囑,作爲示範。否則,一旦到了說不出話的時候,心中又有不少牽挂,必然妨礙一心念佛。
應當發願撒骨灰。可以破除身見,消除夙業,並與衆生結緣。印光大師對此有開示,要求必須把骨灰磨得象面粉那樣細,以免傷害小魚,足見大德的悲心。我們提倡將骨灰撒在樹林內與蟲蟻結緣,骨灰只須略爲搗碎,並用糖水浸泡,再包上一層面粉,一邊念佛號,一邊撒布。簡單易行。我輩凡夫,多生以來,妄執軀殼爲我,活著爲它造下不少罪業;死後還要厚殓、厚葬,浪費物力財力,增加許多罪業。今生既有緣聞佛法,應當及早發願,依教奉行,獲益不少。此事,念佛人要真有認識。發願心,並寫入遺囑。否則,如果子女、親屬無此認識和信念,並不易實現。
病重時,千萬不可執著要看見佛來接引,執著便成障礙。臨命終時,最後一念心是關鍵,在臨終的最後一念心,是念佛求生淨土,必定往生無疑。
在病中,要多布施。《地藏經》教病人要多布施、印經、造像、放生、濟貧。既能消除夙業,培植福德,也是往生助緣。《參考消息》登載一個美國人湯姆遜,擁有兩億美元,到臨終時,請律師立遣囑,死後把兩億美元放在棺材內,用鋼筋水泥修墳墓,並請兩名保安守墓。從佛法觀點看,這叫愚癡。試問:你下一世還能變人嗎?縱使變人,經曆入胎之迷,還能知道你前生的墳墓在何處嗎?假如他把這兩億美金用來布施,既消業,又培福,這才能使亡者受益。
附錄:臨終交代事項,即遺囑〔僅供參考〕
給我賢孝的兒女們:
我一生念佛,受益良多,你們若真有孝心,就必須幫助我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這輩子最大最大的願望。當知人要斷氣時,就象活龜剝殼,非常痛苦,倘若你們真爲我好,且希望能庇佑全家,就一定爲我切實完成以下心願:
(1)、病重時,不送醫院,可設家庭病床,不要搞任何搶救,以免攪亂我的心神,增添我的痛苦。此時只有一心念佛,助我生西,才是大孝。否則,便是投井下石。
(2)、斷氣時和斷氣後16至24小時內,千萬不可搬動我的身體,也不要啼哭。否則,對我往生大大不利。如大小便失禁,身上有臭味,只能多燃香,此時決不能洗換。
(3)、可請佛友居士到家裏助念。他們熱心成就往生,經驗豐富,必須聽他們的指導,對我往生才有幫助。
(4)斷氣後一至七天內,日夜念佛聲不能中斷,親屬對我的最大關懷,就是至誠懇切的念佛。其余喪葬等事,不關重要,過後再處理。
(5)、洗身換衣,斷氣後二十四小時做。如果天熱有異味,可燃香或放冰塊。
(6)、喪事從簡,不設靈堂,不收禮品,不宴賓客,不要浪費財物,絕對禁止殺生,以免增加的我的罪業。
(7)、超度以念佛爲主,不必做其他佛事。此事應遵照蓮池大師、印光大師開示辦。親屬能懇切念佛,最能感應道交,不要追求形式。
(8)、在四十九天內,親屬要吃素念佛,以此功德回向給我。如我尚未往生,可促使我往生;如我已往生,可升高品位。你們也可獲得福報,這是存亡兩利的事。
(9)、我遺留的現金和財物,可用于印經、放生、濟貧。這樣做,對我對你們都有利益。
(10)、火化時間必須在七天以後,不要選擇所謂“黃道吉日”。如遇酷暑,至少一天一夜後才能火化。骨灰的處理,最好打碎撒在森林,與衆生結緣。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信佛、念佛。走這條自利利他、離苦得樂,光明幸福的人生道路。
b) 2、親屬方面
作爲在家居士,都有父母、親眷,因此,平時必須學習有關《臨終須知》一類讀物,才懂得怎樣對待這個問題。學佛的人就當知道,能夠成就父母或親屬往生淨土,才是最大的孝心和最好的關懷,必須改變世俗的觀點:怕別人說自己不孝順,只在軀體上想辦法,請醫生搶救,注射強心針,吃人參吊命等,而不考慮病人神識是否安詳?臨終能否念佛住生?這決不是真正的孝順。作爲親屬,如果對此沒有明確認識,到時只會“幫倒忙”,使自己的父母、親屬永遠陷入生死苦海中,這樣你問得過良心嗎?!
父母親屬病重時,應請念佛組助念,並尊重其指導。對親友來看望,最好解說清楚,不要悲傷,啼哭,要參加念佛,才是真正關心病人。印光大師說:“人臨命終時,得到爲其助念,一定可以往生。若沒有助念,或再加上哭泣、搬動、觸發他的愛情心或嗔恨心。那麼,墮落就難免了,險極!險極!”
如病人對念佛有反感,或看見恐怖相時,多爲業障現前。應勸導病人忏悔,念佛,多做布施,並代病人在佛前懇切忏悔、念佛,自可消除。
到最後時刻,如病人大小便失禁,身上有臭氣,這時不可洗換,恐萬一落氣,影響往生,可燒香避臭,等落氣後16小時再洗換。
落氣後,16小時內,千萬不要哭泣、搬運和洗換。慧律法師宣講《臨終切要》,特別強調8小時太短,必須16小時。因爲亡者神識都留戀軀殼,過早將遣體放進冰棺(冰櫃),等于把他送入寒冰地獄,影響往生。曾有一位僧人常清師回憶:他出家前,父親死亡,經洗換後,停放在門板上。第二天,他的姑媽來了便放聲痛哭,一邊哭一邊述感情,這時他父親兩眼竟然含著眼淚。這說明雖然過了一夜,神識還沒有離開軀殼。
社會上流傳一些說法,也會影響親屬往生。有的說:“人死後必須趁熱洗換。否則,關節僵硬,無法穿衣。”其實,熱敷關節,即可解決。有的說:“一斷氣,必須去掉蚊賬,洗換後,將遣體放置木板上,否則不能升天。”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神識不是物質體,無形無相,房頂,牆壁也阻擋不了它,念佛人是橫超叁界,往生淨土和升天是兩回事,升天道出不了輪回。有的說:“死了人,必須哭。否則,凶星趕不跑。”念佛聲中,一切妖魔鬼怪都站不住腳,還有什麼凶星趕不走呢?我們學佛的人,不聽佛的教導和祖師大德的開示,而去相信迷信、邪說、非常錯誤!
父母、親屬死後,“七七”四十九天內,作爲子女或親屬的,應當爲他們吃素、念佛、布施,不能殺生,以此功德回向,存者亡者均獲大利益。這樣認真做,死者未往生的(不問火化與否),能邦助往生;已往生的,能提高品位。而存者亦得增福延壽,消災免難。《近現代往生見聞錄》登載一例,臺灣有夫妻二人,均修淨土,其妻病故,其夫在家扶乩(音機ji),(扶乩是外道,但印光大師曾說:扶乩一事,臨壇的多屬靈鬼,可是他自稱是菩薩。學佛人不可輕信。但也不用駁斥,因爲它可以使人由此相信因果、輪回)把妻子的中陰身請到,丈夫問其是否往生?她說:沒有。但已知道:下世投生人道,在海南島,仍爲女身,家庭貧窮,有可能出家等。其夫決定,約同修來家助念,並要她配合懇切念佛,求生淨土。並說,過幾天再扶乩,如已往生,委托土地來報信。經過同修們爲她認真助念後,第二次扶乩,她已往生淨土。這說明“七七”日內應當爲亡者助念,決不是限于火化之前。
火化時間應在七天之內,這是過去叢林的規矩。有的做得不如法,如某寺一僧人病故,請陰陽擇日期,說第二天是吉日,于是立即將遺體裝龛,放進後山化身窯,那知他次晨蘇醒了。當正要舉火時,他忽然叫了起來:“我還沒有死,燒不得!”這是可怕的教訓。如遇夏天,在家使用空調,冰塊等設施,助念16-24小時,是可行的。送殡儀館,並將念佛機放在亡者耳邊,做到七日七夜不斷佛聲,存者亡者均獲大利益。
死後做佛事問題:有些人認爲,超度亡魂,必須放焰口,做陰普佛,好象只念佛不解決問題。這種說法,並沒有根據。《觀無量壽佛經》說:“至心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前面引證《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說:“臨命終人,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這些都是佛陀親口開示。我們再看近代高僧印光大師的一段開示,說得更清楚。他說:“現在的僧人多半是敷衍了事(指做佛事)不能如法;只求場面好看,徒作虛套。設使專門念佛,則人人能念,功德廣大切實!”這段開示,懇切異常。作爲子女或親屬,能發真誠心,在七七日內,爲父母或親人念佛,由于感情真切,自易感應道交,同時,讓存者增長善根,培植福德,值得提倡。
c) 3、助念人方面:
臨終助念,是代表如來度衆生,了生死的大事。印光大師說:“能成就一個衆生往生淨土,就是成就一個衆生成佛”。還有什麼功德比這更大呢?!因此,對助念一事,必須認真執行,決不能敷衍應付。從因果上講,你現在能盡心爲人助念,是種善因;將來自己臨終時必然有人爲你助念。如是因,如是果,絲毫不錯。並且爲人助念,可以親身了解一個人臨終的情況,取得經驗,會使你心中有數,處理如法,對自己將來大有用處。
助念工作,必須按《臨終須知》進行,以念佛號爲主,法器只用引磬,不必念其他經咒。
到病人家,要向病人親屬講明助念的作用,是對于存亡均獲利益的事,以及告知有關注意事項,取得親屬的配合與支持,是做好助念的關鍵。
對于病人應親切關懷,要贊歎他平時的善行,使他生起歡喜心和信心,使他能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助念應分班,根據人數多少,每班不得少于二人,並配合念佛機。病危時,必須晝夜不停的念,不可間斷。
病人出現昏迷,可用引磬在耳邊敲叁下,並呼其名,高聲念佛。
病人快斷氣時,一齊念,跪下念,高聲念。
剛斷氣時,可大聲開導:“某某人,你現在要放下一切,一心聽大家念佛,依靠阿彌陀佛,往生淨土!”說2-3遍,說完大家繼續念佛,這時神識剛要離開軀殼,往那裏走是非常關鍵的。
助念人員不可接受紅包。本來助念有很大的功德,接收紅包,功德都抵消了。
總之,臨終助念往生,是修淨土法門的一個重要方法。以上提出的叁大問題,一是怎樣認識生死問題;二是念佛往生的理論依據,;叁是實現臨終往生,必須從叁方面努力。供大家參考。
《臨終助念往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