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句佛號 一部經 一生成就▪P2

  ..續本文上一頁它放下,擔心地藏菩薩會怪罪你。實際上, 這是凡夫的想法,你能專一念佛,地藏菩薩高興得很,怎麼會怪罪你呢?當然,一心念佛,專念一句佛號,一般人做不到,原因很多,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不明白這一句佛號起什麼作用,有好大的力量。歸根到底也就是理論上不了解,不明白,因而,産生了種種的懷疑。總認爲這一句佛號太簡單了,太少了,小娃娃都會念,太不保險了,這完全是凡夫知見。

  現在,我們從經論上提出幾點說明,就可以看得出這一句佛號有好大的威懾力。這可以幫助同修們認識這一句佛號的力量作用,念一句佛號可以成佛的道理,下面想從七個方面來談談:

  第一、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是叁藏十二部經典的總概括。就是濃縮的叁藏十二部經典。 這是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藕益大師說的。他說,一句阿彌陀佛,叁藏十二部通通在裏面了,一千七百樁公案通通在裏面了,你真正把這一句佛號念懂了,叁藏十二部你都通了,禅門的種種公案你都明白,一通百通,佛經說的就是一個問題,都是講的心地法門,這與世間的學問不同,世間的學問,你學理科,不懂文科。我們要信得過這點,曉得一句佛號概括了叁藏十二部,把這點緊緊記住你就曉得這一句佛號的威力有好大,功用有好大。

  第二、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了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因爲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佛的法身無相,遍虛空,遍法界,凡夫看不到,我們看到的是佛的應化身,是千百億化身。我們看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釋迦牟佛是釋加牟尼佛,地藏王菩薩是地藏王菩薩,實際上從法身來說都是一回事,所以,“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念了一切佛,同樣的,我們念一句釋迦牟尼佛,也念了一切佛,法身是共同的。但是因爲阿彌陀佛與衆生緣份最深,他發的四十八大願要度一切衆生往生淨土,讓一切衆生成佛,這跟我們的關系最密切。所以說阿彌陀佛稱爲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念佛就是念心,我們的心就是佛,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把十方叁切一切諸佛都念了,這還能說不保險嗎?要還加別的什麼經什麼咒,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第叁、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無上就是沒有比他更高的。醫王就是醫中之王,一句阿彌陀佛就叫“阿伽陀藥” ,萬病總持,一切病都可以醫治,只看你信不信得過,只看你念不念得專一,念不念得至誠懇切。我們病來了,不念阿彌陀佛了,念藥師經,念消災延壽藥師佛,或者有些人得了癌症了,連阿彌陀佛都不敢念了念觀音菩薩,認爲觀音菩薩可以消除災難,讓自己可以多活幾年。這些都凡夫的知見。實際上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消災延壽,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還不能延壽嗎?至心念佛一聲,可以消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還不能消災嗎?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用凡夫的知見來推測這些。弘一大師一生專門弘揚律宗,以戒爲師,但是他修行完全是以念佛爲主,有一次他病得很厲害。大家都勸他要請醫生看病,吃藥。他就寫了兩首語來教育大家,他自己也正是按這兩首偈語做的。偈語很好,希望大家都要按照這個做,疾病來了,到時候就手忙腳亂,念阿彌陀佛不行了,去做“陽普佛”、拜忏等等,這是對念佛法門不了解,信心不夠,認識不夠造成的。弘一大師兩首偈語就是回答當時勸他治病的人。偈曰:

  “阿彌陀佛,無上醫王,舍此不求,是謂癡狂。”阿彌陀佛是至高無上的醫王,舍此不求,就是舍棄不求阿彌陀佛,便叫癡狂。癡是愚癡,愚癡不是沒知識文化,而是沒有真智慧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宇宙人生的真理,狂是顛狂。顛是顛倒。看到一切事情都顛倒的。第二首偈是:

  “一句彌陀,阿伽陀藥,舍此不服,是謂大錯。”一句阿彌陀佛是萬病總持,這個藥你都不吃,就是大錯特錯了,是自己誤自己。

  這兩首偈語很好,既是我們學佛人建立專念彌陀名號,就可以一生成就,可以幫助我們堅定信心,也是我們遇到疾病來了,應該按照這個對待疾病,處理問題。佛法就是拿來指導人生指導生活的。你平常念佛,一旦事情來了,你按世間的辦法來處理,找大醫院找名醫,。完全錯誤。我們大家都是學佛的,要堅信弘一大師的開示。並以此互相鼓勵提醒,病來了念佛求生淨土的信願決不能動搖,不能一心寄托在藥物上。那樣就會手忙腳亂,贻誤大事。弘一大師說,小病服藥,大病不服藥。意思是說,能治的病,可以用藥物施治;如果是不治之症,可不必用藥。這個開示值得我們去體會。人人都要遇到疾病,人人都要過生死關。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第四、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梵文譯音。爲什麼用音譯,就是讓我們容易受持。實際上這就是咒語,咒是諸佛密語。所以,六字洪名就是無上密咒。如果還覺得這個還不夠,還要加這樣咒,那樣咒,這又是凡夫知見。加多了,結果到頭來沒有用。我們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一個炸彈掉下來了,馬上要爆炸,在這個緊急關頭念什麼?念楞嚴咒嗎?念大悲咒呢?你還沒想定,炸彈都爆炸了。我們在緊急關頭,生死關頭,愈簡單愈得力。我們看那個補鍋匠,他什麼咒都不曉得,他只曉得這一個咒,就是一號阿彌陀佛的名號念到底,便成就了。假如學雜了,恐怕達不到這個成就。實際上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無上秘密的神咒,不可思議的,絕不能說只念一句佛號少了,不保險。如果真正念好了,就跟修密法是一樣的嘛,叁密相應嘛。怎麼說不解決問題呢?

  第五、這一句佛號就能夠增長善根福德因緣。我們要想消業障、培福德智慧,一句佛號就解決問題了。玄奘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在“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後面,比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就多了這麼幾句:“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由于稱念佛名的緣故,一切罪障消滅了,善根福德因緣就具足了。多這幾句很關鍵。告訴我們至心稱念這一句名號,就能消除我們多生累動的罪障,就能增長善根福德因緣。善根福德因緣是往生的條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從哪裏來?就從念這一句佛號來,並不是要另外去念很多的經、很多的咒才能得到,這是《阿彌陀經》上面佛陀的開示。我們的信要建立在這上面。你如果這個都不信,你還去聽別人給你講要念哪一個咒才好,念什麼經才好。佛陀的開示你都不信,你信那些,這是我們自己誤自己。前面舉的補鍋匠,就是相信佛陀的開示而成就的。

  第六、要想消除多生累劫的業障,還是只有念阿彌陀佛。這在佛經上說得很清楚。“至心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至誠懇切地念佛一聲,可以消除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八十億劫,說明時間之長,生死重罪,說明罪惡之大,不是一般的罪。但是關鍵就是至心,就是至誠懇切的心,清清淨淨的心,你不專一怎麼能達得到這一點。你這樣也想抓到,那樣也想學,一天早晚的功課列了十幾種,你說怎麼能達得到專心致志。你心都搞亂了。一心稱名就能夠達到開悟,這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的開示:“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用不著其他的方便,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就自然“心開”,就開悟了。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有這麼大的功德,我們凡夫,沒有辦法去理解,但是我們必須相信佛陀的開示,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妄想來推測。我們之所以産生不放心,怕不保險,這就是凡夫知見,你用這個來推測,就要誤事呀。關鍵在于我們信不信得過,信得過必然一生成就。補鍋匠,他之所以一生成就,訣竅就在這裏,沒有別的訣竅,就是深信不疑。你給他說念佛號,他就只念這一句佛號,他再也沒有到處去東打聽西打聽,還要增加什麼東西。他就是專,專到極點,叁年都念這一句佛號,他就成就了嘛。

  第七、蓮池大師說,我們念一句佛號,就是六度萬行都包括在裏頭了。因爲你一心念佛,自然惡念不起了,你還能去作惡嗎?這就是持戒波羅密,戒行當然就清淨了。你一心念佛,自然內心就柔和了,當然什麼辱都可以忍受了,就修了忍辱波羅密了。一心念佛,自然不會退墮,你念佛真正念到功夫成片或者一心不亂,當然就是精進波羅密。一心念佛,一切妄想逐漸都消除了,就是禅定波羅密,就得到定力了。一心念佛,正念分明,時時都提起正念,這就是般若波羅密了。所以說,不要看一句佛號這麼簡單,它是六度萬行都包括在裏頭,所以古德說:“六字統攝萬法,一門即是普門”是真實語。爲什麼,補鍋匠念一句佛號就有那種成就,就是他六度萬行都修了,功德都具足了,他善根福德因緣都具足了,不然臨終怎麼會那麼安詳?

  上面談的一句佛號念到底,下面想談一下專修一部經——《阿彌陀經》。

  佛教的經典很多,叁藏十二部我們沒有辦法修,就拿淨土宗來說,淨土五經,也不可能一齊都修,經典中,根據祖師大德的開示。當然就是以《阿彌陀經》爲主。《無量壽經》叫大本《阿彌陀經》,它是《阿彌陀經》的注解,要詳細一些。我們看了《無量壽經》,當然就對《阿彌陀經》更能理解。淨土五經以這兩部經爲主,其中又以《阿彌陀經》爲主,因爲〈阿彌陀經〉就把淨土法門的原理、方法,什麼都說得一清二楚了。我們經常念這部經,專修這部經,你自然信心就加強了,你對淨土法門的認識就會提高。我們按照祖師大德的開示,淨土的經論中就是以專修〈阿彌陀經〉爲主。當然,能先理解它就最好了,有〈阿彌陀經白話解〉寫得很好的,很詳細,文化程度低一點的同修也可以看得懂。還有淨空法師的磁帶,也好懂。希望我們的同修們能夠安排時間把〈阿彌陀經〉好好學習一下,下功夫鑽研一下。這對淨土法門的理解就會提高,信心就會增強,認識就會改變,我們就不會動搖。我們有的同修這樣也想抓到,那樣也想抓到,甚至還想兼修其他的法門,說來說去就是對淨土法門不了解,或者說是錯誤的了解,所以認爲還不保險。我們應該在經典上下一點功夫,有文化的人更好辦,蓮池大師的〈阿彌陀經疏鈔〉,藕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淨空法師的講解,這些都不是很難讀的,希望大家抽時間好好學一學,這樣對我們修淨土法門,對我們一生成就,有很大的好處。

  總起來說,蓮池大師開示的“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就是我們修淨土法門的方針,我們必須依教奉行,你能夠深信不疑的依教奉行,保證一生成就。如果文化程度實在太低,就是一句佛號。有一些文化的能把阿彌陀經再認真地學一學,當然更好。學〈阿彌陀經〉,就包括學〈無量壽經〉。除此以外。還去加東西,就是對祖師的開示不相信,你要用你的見解或者照別人的看法去做,沒得好處。今天講的就是專修和雜修的問題,這關系著每一位同修今生能不能往生淨土的大事!修行的方法對不對頭,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關系。大家給自己訂了很多功課,各有各的看法,我現在提出一個問題:你到底聽哪個的?聽淨土宗祖師的開示,還是聽別的開示?並不是說其他宗的大德不好,不是這個意思,但不能聽。印光大師早就說了:你修淨土就不能去請禅宗的大德開示,爲什麼?法門不同,方法就不同。舉個比喻,條條道路通北京嘛,你要問過來人,假若你要走寶成路去北京,你去問一個走過成渝高速公路過叁峽去北京的人,他也是過來人,但他的經驗恐怕好多你就用不上,道理就在這兒。法門不同,就不能用其他宗派的大師的開示,這一點很重要。我們既然選定了淨土法門,就必須遵照淨土宗的祖師的開示。我再叁提醒各位,究竟你們應該怎麼修,就看你是不是相信蓮池大師的話:“一句佛號,一部經,”就保證你“一生成就”。你信得過,你就必然一生成就,你信不過,當然不可能成就。希望各位同修,很好結合自己思想實際,修行的實際情況,很好地認真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解決了,對于你今後念佛有很大的好處,能夠保證你這一生決定成就!

  

  

《一句佛號 一部經 一生成就》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