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P4

  ..續本文上一頁、 發願不能腳踏兩只船

  又想往生淨土,又留戀娑婆世界。這說明自己信不真,願不切,到了關鍵時刻,就不能往生淨土,這類的事例很多,要以爲鑒。

  5、 念佛人有病要發願求往生

  不要發願求病好。這是印光大師說的,必須牢記。只發願求病好,說明自己還留戀娑婆世界,怕死還是要死,如發願求生淨土,說明你能放下這個軀殼,一心念佛,業障消得快,壽命未盡,病反而會好了;要是壽命盡了,便能往生,了脫生死,達到了學佛人的根本目的,這是好事,又何懼之有?

  第二、怎樣念佛?

  方便門中,凡是佛所說的法門,統統是方便法門,而最容易、最簡單、最直接、最快速、最圓頓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

  藕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裏說:“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廣歎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淨空法師說,在一切經典中,《華嚴經》、《法華經》是圓教一乘大經,是經中之王。而《華嚴經》講到最後,一生成佛了。怎麼成佛的?念佛往生淨土成佛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圓滿成佛;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這樣圓滿的。《阿彌陀經》是《華嚴經》的總結論、總歸依。一句阿彌陀佛,就把一切法門全都包括在其中了,真正念到一心不亂,禅也成就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密也成就了,叁密相印,即身成佛;戒律更不必說了;教,一切都通達了,念佛法門確實殊勝,是“華嚴奧藏”,奧是奧秘,藏是寶藏,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法華經》也是以念佛求生淨土爲歸宿,《法華經》有二十八品,以“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最爲流通,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法王子、後補佛。《楞嚴經》是禅、密宗修的經典,但與念佛法門關系最深、最切,其中特別的法門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章”,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章”。真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一切諸佛之心要”,一切諸佛如來傳心的法要,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真是菩薩萬行之指南。菩薩行門無量無邊,都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爲歸宿,所以“皆不出于此”,我們才知道《阿彌陀經》在一切佛法裏占的是什麼分量!要想詳細地說明、贊歎,一劫、叁劫、無量劫也是贊歎不盡的,唯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體會,才能相信。

  念佛法門是易行難信之法,由于方法太簡單了,不易使人相信,特別是知識分子更難相信。我自己也有過沈痛的教訓。以前,有大德送我淨土法門的書,勸我學佛修淨土法門最好,念佛求生淨土最有保證。當時,我一聽,思想上很反感,認爲淨土法門是認不得字的老婆婆修的,怎麼叫我修?!他送我的書根本沒有看。自己好高骛遠,禅宗,密宗都學過,結果都沒有收獲,時間也耽誤了。後來,自己才忏悔,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所知障,我慢貢高,在“學”佛中造成自己很大的失誤,走了很多的彎路,最後才找到了適合自己根器的道路,明確了念佛法門不只是老年人才修,准備等死的,決心專修淨土法門,一心念佛。

  念佛有許多方法,諸如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念佛等等,而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的是持名念佛。在持名念佛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 要明確修淨土法門持名念佛是正行

  《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念佛就是培植善根和福德。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比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中“…若 六 日,若 七 日,一心不亂”後面多這麼幾句:“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這說明我們能不能往生,念佛是正行。至于我們做善事,一定要回向淨土,否則,只是人天福報,在“六道”裏面,作爲下一世生 天道、人道的因。圓瑛法師提出的求福、求慧、求生淨土,說明求福德,求智慧,是爲往生淨土,這樣的福慧才不會變成人天福報。

  2、 要懂得念佛具有不可思議的威力和很多的好處

  持名念佛很簡單,正是體現了佛陀的大悲心。“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看起來很簡單,卻是“萬德洪名”,是佛的萬種功德的結晶,威力無窮,含義很深。六字洪名是梵文譯音,“南無”含有四層意思:一是恭敬,印光大師說,有一分恭敬,得到一分福報,消除一分罪業。二是頂禮;叁是皈依;四是度我。“阿彌陀”這叁個字是無量光,表佛的智慧,遍滿空間;無量壽,表佛的福德,超越時間,無邊無際。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我們人人都具有的佛性。念佛的心就是佛,念佛就是在作佛,所以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由迷到覺。只要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總有一天,我們就可以覺悟,就可以成佛。 佛經說:“至心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佛一聲,罪滅河沙。” 印光大師也說,念佛,生也得大利,死也得大利,確實如此。

  3、念佛佛的方法,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裏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把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窗口關閉起來,就是“一心”,不受外界的幹擾。“淨念相繼”就是清清淨淨地不間斷,不夾雜,專念阿彌陀佛名號,一直念下去,就是“不亂。”這樣,就會達到“一心不亂”,往生就有把握了。

  要達到“一心不亂”,首先,一定要專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了十方一切諸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不求健康長壽,自會健康長壽;不求消災免難,自然災難遠離。

  其次,要信願具足,萬緣放下,一念單提,以一念代萬念,萬念歸于一念。要把一個“死”字頂在頭上,作到憨山大師所說的:“若當人果爲生死心切,念念如救頭燃。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複。要將此一聲佛號咬定,定要去掉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牽纏遮障。如此苦下功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

  還有,要注意防止散亂、昏沈。必須做到“心念耳聞”,念一個字,聽一個字,念一句,聽一句,心中念得清清楚楚,耳裏聽得清清楚楚,使妄想雜念無從産生。如果發生昏沈現象,應該振作精神,高聲念佛;在打坐時,可以把腰挺一挺,睜睜眼睛;也可以站起來拜佛。

   以上是從信、願、行叁方面,說明修念佛法門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淨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