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送葬,衆弟子又助念7天7夜,念佛功德集體回向給永森師,願他早登蓮位、上品上生。後將靈缸埋入實際禅寺老齋堂西邊,往生堂最南邊的一間普通平房內。
古賢雲:“斯人已逝,德範長存。”
釋永森的一生,是風雲多變的一生,是苦難辛酸的一生。一生中,他兩次被捕入獄,險些喪命。解放後,曆盡磨難,慘遭瘋狂迫害,就這樣風雨兼程,他以頑強的意志,驚人的毅力,走完了壯麗輝煌的一生,最後,無疾而終,安然往生。
每當身臨逆境時,他樂觀逍遙,如如不動,以靜製動。由于他幾十年來的精誠修持,功到自然成,加上佛力加持,讓他徹底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以不變應萬變,以血肉之軀煉就肉身舍利,同時受冶父山靈山地脈、陰熱地氣熏蒸,埋入山中長達5年之久,終于成就金剛不壞之體。
弟子釋滿華爲報師恩,發誓爲師父守靈5年,並對自己約法叁章:5年之內,不說話、不理發、不剃須、不洗澡、不離寺院。他說到做到,每天除去齋堂、廁所外,從不離師父半步。凡是去過實際禅寺的人,都會見到一個留著一尺多長胡須、頭上挽著髻,像個道士模樣的中年男子,那就是釋滿華。他的房間很簡單,正中埋著釋永森靈缸,靈缸後方是一張小床,床上鋪著光席。他不分白天黑夜,一天24小時念佛,5年不辍。師父曾在他禅定中與他說:“5年時間已到,已修成金剛不壞之體,近期內可開缸,開缸後便知。”
釋滿華爲師父守靈5年,不要說是師徒關系,就是親生兒子也難以做到,其尊師盡孝之舉,一片赤誠之心,日月可鑒,驚天動地。
按照釋永森生前遺願,經廬江縣佛教協會研究決定:將釋永森肉身安放在他生前曾多年工作、修行過的地方———廬江縣礬山鎮祠山殿,供廣大遊客瞻仰朝拜,以教育衆生,垂範後人。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祠山殿將會成爲廬江又一處文化旅遊勝地。
(以上全文原載《淨土》雜志,感謝《淨土》雜志編輯部大德提供本文電子版。)
放下一切 必定往生
本文摘自《淨土》雜志二○○六年第六期,原作者:沁 久
四川省江油市王居士講姐夫學佛和往生的過程,非常詳細,現記錄如下。爲了便于讀者閱讀,統一用第叁人稱,稱呼也有改動。
她姐姐、姐夫是德陽市的公務員。姐夫大學文化,愛看書,愛旅遊,“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他的座右銘。上個世紀80年代末,德陽萬佛寺開放不久,他倆禮拜天去參觀旅遊,結緣了幾本佛教小冊子,其中一本就是《覺海慈航》。姐夫一讀就感興趣,以後經常去寺院找書看。讀了幾年佛教書刊,對佛法有些認識,但還是將信將疑。直到後來讀了陳兵教授《生與死——佛教輪回說》這本24萬字的大部頭,又參加了幾次佛七,才基本上確立了佛教信仰。兩人退休後,學佛也從地下轉向公開,每天堅持念佛、拜佛、早晚打坐,
從不間斷。上街買菜,她姐姐都是默默地念佛。老兩口在公園散步,也不說閑話,各人在心裏念佛。爲了不影響修行,他們盡量減少人際交往,少攀緣,不走親戚,不串門;不說張家長李家短,要說就說佛法,勸人念佛。物質生活力求簡單、省事,節儉惜福,不與人攀比。堅持吃長素,兒女給他們祝壽,壽宴上全是素菜,全家人其樂融融。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兩個女兒已開始學佛,滿腦子科學觀念的兒子也開始看佛教書籍。
老兩口在一起,也少談家庭瑣事,不回憶過去的人我是非、恩恩怨怨,只是交流修學心得。一天,妻子對丈夫說:“昨天晚上我打坐念佛時,看見了阿彌陀佛,全身金光閃閃,阿彌陀佛和善地問我:“你想不想往生到極樂世界?”我說:“當然想。”阿彌陀佛說:“那現在就去好不好?”我遲疑不決,心想:“小女兒還沒有成家,我怎麼放心得下?”但又不好意思說出口。正猶豫時,阿彌陀佛笑了笑,忽然不見了。我心裏好後悔呀!當時爲什麼不一口答應馬上就去!”
老頭子沈思了一會兒,說:“佛菩薩叫我們看破一切、萬緣放下,這句話說起來簡單,要做到可真難。人生在世,五欲六塵,各種感情糾纏,理不清,剪不斷,要讓這顆心不打妄想,老實念佛,沒有嚴格的自我要求和長期訓練,沒有一絲不苟的作風,確實很難。你這回的經曆,增加了我往生的信心,只要信願堅定,認真念佛,和佛菩薩心靈相通,西方叁聖一定會接我們去極樂世界。你這次沒有去成,也給我敲了警鍾,在思想深處不放下一切,兒女親情斬不斷,擔心這個,挂念那個,臨終時四大分解,身心痛苦,神智不清,一句佛號提不起來,不能正念相繼,就錯失良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真是後悔莫及。佛教書籍上不是有一個孫兒娶祖母的故事嗎?有個老太太臨終時挂念幾歲的孫兒,下一世生在鄰村,仍是女身,長大就嫁給了孫兒。一家人的恩恩怨怨糾纏不清,不知延續了多少世。”
從此以後,老兩口更加精進,通知兒女們盡量少來看望,少打電話,打電話定在每個月的一號中午11時至1時,特殊情況例外。
3個月後的一天上午,老太太上市場買菜回家,喊門沒有人開,只好放下菜籃子,自己掏出鑰匙打開門。客廳、飯廳裏沒人,廚房、衛生間裏也沒人。老頭子臥室的門虛掩著,老太太推開一看,老頭子背對著門,面向西邊的窗戶直挺挺地站著,床頭櫃上的念佛機正響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舒緩的旋律。
“莫非老頭子聽佛號入神了?大聲喊門都聽不見!”老太太幾步走過去,看見老頭子雙手合十站在窗前,眼睛微微閉著,像睡熟了一樣。
“喂!擇菜啰!”老頭子不答理,照樣合掌站著,臉上一點反映也沒有。老太太有點疑惑,推推他的背,紋絲不動,再推推,還是不動。老太太慌了,伸出手掌貼近他的鼻孔,怎麼沒有一點出氣的感覺?摸他的手腕,怎麼摸不著脈搏?掰開他的眼皮,眼珠定定的,一點光都沒有。老太太緊張得心像要跳出來,“難道他……”一時間惶惑得不知道該怎麼辦。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舒緩的旋律,讓老太太回過神來,她的目光落在床頭櫃上,念佛機下面壓著一張紙,雙手擅抖地捧起來,老頭子那熟悉的字體端正地展現在眼前。
“師兄老伴:我先走一步,在極樂世界等你。一周前我就見到阿彌陀佛,知道自己要往生了,心裏非常高興,但不敢告訴你。你我夫妻近50年,一同經曆了無數風風雨雨,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值得慶幸的是,臨近退休時終于接觸了佛法,全身心投入念佛法門,這一輩子沒有白活。我往生後,不要慌亂,不要動我的身體,讓念佛機繼續開著,你也跟著念佛,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該吃飯時就吃飯,等明天早晨再打電話通知兒女。遺體送到寺院火化,骨灰就撒到寺後的樹林裏,不要買什麼骨灰盒,四大皆空。你要抓緊念佛,一心念佛,切記,切記!”
老太太一看下面的日子,昨天就寫好了,“怪不得昨晚他洗了個澡,這老家夥硬是穩得住,把我瞞得一絲不露。”看了老頭子的遺囑,老太太的心裏踏實了,跟著念佛機也小
聲地念起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舒緩的旋律在安詳的房間裏回蕩著。
南無阿彌陀佛!
記發生在涼山州的真實事迹
懇切求願 必獲往生
——一位重病女孩往生的深刻啓示
我想對大家說的是佛法不可思議,阿彌陀佛這句聖號不可思議。
我本人原來對佛法一無所知,我對學佛人的態度是既不反對、也不支持。因爲我既沒文化,也看不了書,佛法的道理也無從得知。如今我對佛法的認識有了根本的改變,這源自于我女兒黃銀萍念佛往生之事,是女兒教育了我。
女兒黃銀萍生于1986年8月初7,從小聰明好學、很聽話,孝順父母、友愛親朋,因此深得親朋長輩們的喜愛。2005年,就讀高叁的女兒正在准備高考,突然發現右手掌根處長了一個包塊,約有兩公分大,因疼痛去醫院就診。縣醫院爲女兒做了手術切除,但是不能診斷出病因。切除物送去樂山、成都做活檢,經會診,確診爲惡性橫紋肌肉瘤(實際上就是癌)。後來轉移到腋下,只好再次到成都腫瘤醫院手術切除,之後放療、又化療。然而一個多月下來,不但病情未見好轉,反而再次轉移到了原來手術位置的旁邊,醫院准備再次手術切除。女兒此時對治療失去了信心,放棄治療,要求回甘洛,用中藥治療。
此時,我家原來的鄰居高登秀孃孃和林萍孃孃因聽說銀萍生病,前來探望。看到我這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樣的女兒,心疼不已。原來那麼乖巧的孩子,正是風華正茂的青春年華啊,現在卻被病魔折磨成這個模樣。他們倆位長輩都是學佛的居士,便勸女兒說:都到這種情況了,其他都靠不上了,只有靠阿彌陀佛了。她倆勸女兒念佛、念《地藏經》,銀萍聽後十分高興,非常相信。每天都上香、念經、念佛,還發心吃長素、放生等等。她說:“即使好不了,也值得了。自己在短暫的人生中能聽聞佛法,能知道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那麼美好的地方可去,能有阿彌陀佛這麼一位慈悲的依靠作爲我的支撐,自己的人生真的值得了。”她發願,如果壽命未盡,健康後即盡全力學佛、弘揚佛法;如果壽命已盡,則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求阿彌陀佛接引她、不舍棄她。
再後來,病情發展得更重了,腫瘤繼續蔓延到了銀萍的雙眼,兩個眼球都被腫瘤擠得突了出來,令人都不忍睹。這時已不能看書了,但她仍不停的堅持念佛,而且信念還更加堅定。這期間,陳居士(即本文執筆者)教她念《西方發願文》,因爲她的雙眼那時已經難以看字了,只好由陳居士念一句,女兒跟著念一句。念到其中有兩句,女兒覺得沒有聽清楚,還要求陳居士重新念給她聽。可見女兒求彌陀接引之願心有多麼懇苦與真切。
到農曆的臘月初五(2006年),女…
《近現代往生紀實(近現代四川境內的往生紀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