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能行忍者,乃可名爲有力大人

  能行忍者,乃可名爲有力大人

  摘自 盧志丹居士《佛說舍得》

  無量劫以前,有一片曠野,平坦寬闊,水草豐美,樹木茂盛。有一頭水牛王,每日裏帶著衆多的牛子牛孫,饑食嫩草,渴飲清泉,悠然度日。

  只見這水牛王,昂首闊步走在牛隊最前面,雄壯魁偉,雖然性格平和,卻不失威風凜凜的王者風範。

  偏偏附近有一只猕猴,見水牛群活得自在,心中嫉妒萬分,怒形于色,便抓起泥土砂石,劈頭亂打。

  這水牛王走在步隊前面,重重地挨了幾下。它身受淩辱,卻不惱恨,只是擡頭憐憫地瞅了那猕猴一眼,歎了口氣,搖搖頭走開了。

  後面的牛子牛孫見水牛王如斯,也都仿效,並不與這猕猴計較,甩甩尾巴回身隨水牛王而去。

  這猕猴見狀,認爲水牛們不敢惹它,更加氣焰囂張,它遠遠瞥見一只貪玩兒的小牛犢落在水牛群後面,于是又抓了砂石,尾追上去,一邊罵,一邊打將過去。

  小牛犢被打得心頭火起,正要回身去教訓這潑猴兒一頓。突然看見前面水牛王轉過身來,正緊緊盯著自己,那眼光恰似無聲的命令。小牛犢一跺腳,壓下心頭之火,回身跑歸牛群中。

  水牛群又往前走,迎面有一株大樹,極其茂盛,有一個樹神住在裏面,親眼目睹了剛才的事。他見牛群走過來,就忍不住問水牛王:“爲什麼剛才那猕猴兒如此打罵,你們都忍住不作聲,豈不顯得太過懦弱了嗎

  ”

  水牛王以偈答道:

  彼輕辱毀我,又當加施人;

  彼人當加報,爾乃得牲患。

  說完,率領衆水牛群又前行了。

  樹神聽了不由颔首,心生敬佩。

  過了不久,有一群婆羅門從路上遠遠走來;恰又被猕猴看見。它原先心中余忿未平,于是故伎重演,又俯身抓了把砂石,待婆羅門們走近時,一邊罵,一邊打了過去。

  婆羅門們一楞,不知何故挨打,待看清原是一只頑猴撒潑,不由大怒,遂吆喝一聲,大家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將這猕猴捉了起來。

  猕猴心中畏懼,悔之晚矣,忙不住聲地求饒。婆羅門們正在火頭上,如何饒得了它

  不由分說,按在地上,一頓亂腳,那猕猴登時暴斃。

  那樹神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心中更是由衷地信服水牛王,不由得說偈頌曰:

  罪責不腐敗,殃熟乃遭患;

  罪責今已滿,諸殃不爛壞。

  那時的水牛王,即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因修菩薩行時,不慎造罪,投生爲水牛王,但仍不忘常修忍辱波羅蜜,直至成佛。

  忍辱乃是大丈夫之行。《佛遺教經》中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爲有力大人。”由是可知,忍辱並非懦弱;“菩薩所爲,忍辱爲大”,能夠忍辱,調伏自己習氣者,才是真正知因識果、明是非的“大丈夫”。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釋迦牟尼佛說:“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無怨,必爲人尊。”一個修行者的定力強不強,就看他能不能忍得住;能忍辱是力量的象征,必爲世人所尊重。

  什麼叫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來自什麼方面對自己造成心理上的種種痛苦、種種侮辱。包括不發怒、不結怨,心裏沒有惡意。別人罵我、打我,拿種種事情來冤枉我,應該怎麼對待?《金剛經》上說:“知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沒有人我之分,也就沒有別人罵我打我這件事,這樣才能了生死,出輪回。否則,就被我執障礙住了。這是在實踐中又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逐步達到境界。

  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交往難免會發生沖突,有些人常常會不顧一切地爭個勝負,“他罵我一句,我必罵他兩旬,他打我一下,我還他兩下,他拍我一磚,我敲他一棍……”這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睚眦必報地針鋒相對,只會使沖突升級,使形勢惡化。

  宋代高僧慈受禅師亦有《退步》詩:

  萬事無如退步人,摩頭至踵自觀身。

  只因吹滅心頭火,不見從前肚裏嗔。

  大意是,勸人在受到傷害或吃虧的時候,不要立刻就發火或心生報複,而是反觀自身,想想這件事因何而起,自己有沒有過錯?如果發怒,之後會有什麼結果?若不生氣又會有什麼結果?這樣孰是孰非就很清楚,怒火也就慢慢消退,相互之間的矛盾,就不再那麼尖銳了。一旦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現實,自然就可以找出化解矛盾的方法,一場可能發生的爭吵或災難,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于無形了。

  用佛眼看待你的敵人和冤家,他就是佛,你會感恩他給你帶來痛苦的同時,更帶來了你對人生的反思、對自我的超越和事業的成功。

  有時候,菩薩度化衆生的一個手段,就是百般折磨你,讓你痛苦莫名,讓你厭離這個世界,從而勘破紅塵假象,尋找人生真谛。憤怒的父母、嚴厲的教師、醜陋的同事、刁蠻的配偶,等等,都可能是你身邊的菩薩,即使他們不是菩薩,但也要把他們當菩薩看待。因爲他們給你提供了一個檢驗自己的德行、磨練自己心性和能力的機會。如果能常常如此觀照,心就清靜了;清靜心所折射出來的寬容、友愛、上進的光芒,終究會包容他,感化他,化敵爲友,化冤爲親,怨親平等,人我一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