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宗二祖慧可爲何立雪斷臂?

  禅宗二祖慧可爲何立雪斷臂?

  摘自 盧志丹居士《佛說舍得》

  禅宗二祖慧可大師(487~593),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臯縣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擔心無子,心想:“我家崇善,豈令無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諸佛菩薩保佑,希望能生個兒子,繼承祖業。就這樣虔誠地祈禱了一段時間,終于有一天黃昏,感應到佛光滿室,不久慧可的母親便懷孕了。爲了感念佛恩,兒子出生後,姬寂便給他取名爲“光”。

  姬光自幼志氣不凡,爲人曠達,博聞強記,廣涉儒書,尤精《詩》、《易》,喜好遊山玩水,而對持家立業不感興趣。後來接觸了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于是便棲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並産生了出家的念頭。父母見其志氣不可改移,便聽許他出家。

  姬光來到洛陽龍門香山,跟隨寶靜禅師學佛修禅,法名“神光”。

  後來,爲了深入佛法禅理,神光禅師辭別寶靜禅師,來到少室山達摩大師面壁的地方,朝夕承侍。

  剛開始,達摩大師只顧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談不上有什麼教誨。但是,神光禅師並不氣餒,內心反而愈發恭敬和虔誠。他不斷地用古德爲法忘軀的精神激勵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發掩泥,投崖飼虎。古時尚若此,何況我呢!”

  就這樣,神光每天從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絲毫不敢懈怠。就這樣,很快到了臘月初九的晚上,天氣陡然變冷,寒風刺骨,並下起了鵝毛大雪。神光依舊站在那裏,一動也不動,天快亮的時候,積雪居然沒過了他的膝蓋。

  這時,達摩大師才慢慢地回過頭來,看了他一眼,心生憐憫,問道:“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神光淚流滿面,悲傷地回答道:“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衆生。”

  達摩大師道:“諸佛所開示的無上妙道,須累劫精進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證得。豈能是小德小智、輕心慢心的人所能證得?若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來希求一乘大法,那只是癡人說夢,徒自勤苦,不會有結果的!”

  聽了達摩大師的教誨和勉勵,爲了表達自己求法之心的殷重心和堅決,神光禅師暗中拿起鋒利的刀子,“咔嚓”一聲砍斷了自己的左臂,並把它獻于達摩大師的面前。頓時,殷紅的鮮血染紅了雪地。

  達摩大師被神光的虔誠和決心所深深感動,于是就說:“諸佛最初求道的時候,都是不惜生命,爲法忘軀。而今你爲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諸佛,砍斷自己的手臂,這樣求法,必定成正果!”

  達摩大師于是將神光的法名改爲“慧可”,爲他廣說法要。

  九年後,達摩大師圓寂之時,正式傳法慧可,並授給袈裟爲憑,慧可成爲中國禅宗二祖。

  宋代時,儒家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程門立雪”的故事。《宋史·楊時傳》:“至是,楊時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程門立雪後來成爲尊師重道的典範。事實上,楊時和遊酢正是效禅宗二祖法慧可立雪才誕生了“程門立雪”的美談。

  今天,慧可斷臂求法的做法沒有仿效的必要,但是,這種追求真理的獻身精神,卻對我們仍然有著重要的人生啓迪。

  慧可立雪斷臂,在中國禅宗史乃第一人,他是尋求真理的勇敢實踐者,具有獻身于真理的可貴品質。古今中外,爲追求真理而獻身者,不乏其人,哥白尼爲堅持日心說而被燒死,司馬遷爲說真話而被施以宮刑,夏明瀚等革命先烈爲了“主義真”而笑對砍頭……

  追求真理,永不言棄,是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有獻身精神,是事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慧可大師悟道後說:諸法本空寂,因此菩薩才不動念;不動念,才能登上涅槃之岸。願當今浮躁社會裏的人們,多一些真理追求,多一點獻身精神,多一些沈穩堅持;少一些庸俗目標,少一點自私自利,少一些浮躁虛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