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孝養父母與供佛無異

  孝養父母與供佛無異

  ——摘自 盧志丹居士《佛說舍得》  

  在古佛毗婆屍如來的時候,婆羅奈國的國王,聰慧賢能,很受國人尊敬。可是國王沒有子女,這使國王很憂郁。後來經過十二年不懈地向天神祈禱,王後終于生了一個男孩。

  這個男孩生來心地慈善,相貌和悅,具備大人物的面相。國王歡喜異常,召集群臣爲太子占蔔凶吉,並給他起名叫“忍辱”。

  忍辱太子逐漸長大,樂善好施,對衆生盡施仁慈之心,正如他的名字那樣,不管別人怎樣侮辱他,他從不會嗔怒。當時國內有一個奸臣看到太子如此賢德,很是嫉妒,總想除掉他。

  一日,國王突然患了重病,危在旦夕。國中上下都爲國王的性命擔憂,忍辱太子召集父王的群臣說:“父王的病情非常危險,我們應當想辦法,挽救他的生命,衆人有何辦法呢

  ”

  衆大臣回答道:“靈丹妙藥難以得到,國王的生命恐怕維持不了多久了。”

  看到衆人都沒有挽救的辦法,太子悲痛得暈倒在地。

  那個奸臣看到這一切,心中暗喜,心想:這正是除掉太子的好機會呀!于是當太子蘇醒過來之後,便向太子獻計:“要想治好國王的病,需要一種藥,不過,這種藥太難得到了。”

  太子連忙問道:“是什麼奇妙的藥呢

  ”

  奸臣回答道:“是無嗔之人的眼睛和骨髓,如果能得到這種藥,國王的病必然會痊愈的。”

  太子聽後若有所思,自語道:“我好像就是這樣的人!”

  太子回到住所,立即去向母親辭別,然後召集所有的大臣宣布說:“父王病重,危在旦夕,可國家的百姓不能失去他的統領。所以我要貢獻自己,使父王得以康複。” 說完便叫來醫生,命他將自己的身骨砸碎,取其精髓,並剜取雙眼,給國王治病。

  衆大臣看到這一切,更加佩服太子,深爲他舍身救父的行爲所感動,急忙將骨髓和雙眼搗在一起,捧給了國王。國王服後,病果然即刻痊愈了!

  吃過藥,國王問衆大臣:“這是什麼藥,怎麼如此奇妙

  竟能這樣迅速地解除我的病痛!”

  衆大臣回答道:“這藥是太子製做的。”

  國王這才想起太子並未在他的身旁,忙問衆臣道:“太子現在何處呢

  ”

  大臣們悲聲答道:“他在自己的住所,身體已經損傷不堪,想是活不了多久了。”

  國王聽後放聲大哭,立即趕往太子的住所。可是,太子已經逝去了。

  王後此時也趕到太子的住所,一進門便撲到太子的屍體上,抱住他懊悔地哭道:“我有宿罪,應當喪失性命,怎麼讓我的兒子替我去死呢

  ”

  于是,國王便用牛頭檀香木建築閣樓,將太子的遺體保護起來。後來將他的遺骨,分別置于七座寶塔中。

  太子爲療治父疾而獻出自己的骨髓和眼睛,乃至生命,足以與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相媲美!孝養父母的功德其實很大的。

  佛陀在《大集經》中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古德有雲:

  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

  不用金彩裝成,非是栴檀雕刻。

  即今現在雙親,就是釋迦彌勒。

  若能誠敬得他,何用別求功德。

  清代乾隆庚子年間,北京竹斜街發生大火,焚毀的房屋,達百余棟之多,死傷的民衆,數以千計,一時大哭小喊,情況極爲淒慘,至于損失的財産,更無法估計。可是在這一場大火中,也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奇迹。

  在火災的斷壁殘垣之中,竟有一間破屋巍然獨存,未被火焚。這一間幸運的破屋中住著什麼人呢?爲什麼能單獨避去火災呢?

  據人們這樣說:破屋中僅住著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婆婆,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寡婦,她們姑媳二人,相依爲命。老婆婆的兒子,早于幾年前去世,鄰村的人,很多來向寡婦說媒,勸誘她再嫁,可是這位年輕的寡婦,因爲婆婆久病臥床,需要她日夜看護,侍奉湯藥,所以她甯願犧牲自己的青春,堅持拒絕人們的說媒,表示決不再嫁。一年複一年,她細心耐煩的看護著病婆婆,口無怨言,面無怨色。

  在這一場大火災中,當熊熊的火焰燃燒到她們的鄰居時,忽然風勢轉變了方向,所以火焰沒有燃及她們的房屋。

  當時的人,都認爲是孝媳守護病婆婆的孝行,感動了菩薩,因而菩薩保佑她們免了火災。

  古往今來,中國人秉承“百善孝爲先”的思想,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美德,使得家庭安甯、和美,社會穩定、和諧。遺憾的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一些人抛棄了對老人應承擔的責任,孝道幾乎成爲奢談。一些人,之所以不孝,固然有倫理道德欠缺及家庭矛盾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他們不知因果、不信因果,他們不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知虐待父母要墮惡道。

  在佛教的叁皈五戒儀軌中,法師證受皈依時要問:你曾于母親生病時棄之不顧否?你曾于父親生病時棄之不顧否?如果有這種情況就是重罪,就要在佛前發露忏悔,痛改前非。著名的“佛門孝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就說:“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有衆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想想不孝的果報,我們還能不改惡向善、孝養敬重父母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