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所謂“善一夥,惡一群,什麼人找什麼人。”的的確確是這樣的情形。世上的人,各從其類。讀書的人和讀書人做朋友,種田的人和種田人做朋友,乃至于做生意的人、做官的人、做工的人,互相爲好友,彼此往來,聚集在一起,感情融洽,互惠互助。即使是畜生,也是這樣;馬和馬在一起,牛和牛在一起,羊和羊在一起,豬和豬在一起,和睦相處。

  我們人爲萬物之靈,智慧比較高,畜生的智慧比較低。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因爲畜生經過閻羅王化學工廠(輪回)的淘汰,其靈性被分開了,所以只有小部分的、不完整的靈性存在,所以畜生的智慧比較低。

  有人發問:“怎樣把靈性分開呢?”譬如有一個人,他因爲業障深重,所以轉爲畜生。雖然是畜生,可是不一定爲一個畜生,甚至爲十個或者二十個(轉高等畜生爲一身,轉低等畜生爲多身)。這樣便把智慧分開爲許多分,所以智慧越分越低。

  畜生都是有貪心的,無明很重,剛強好鬥。好像雞狗,雖然物以群分,但是它有鬥爭的思想。兩只雞相遇,必定戰鬥;兩只狗相遇,必定打架。這是爲什麼呢?就因爲食物,而起悭貪、舍不得。這就是前生爲人時,那種自私自利的習氣未除,所以做畜生的時候,這種自私自利的心,仍然存在。

  我們學佛法,就是要消除自私自利的思想,一切不要爲自己打算,要以大衆的利益爲前提;再能無所求,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時候,什麼也不求,順其自然,行所無事,達到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萬佛聖城六大宗旨)的境界。世界人類都有這種思想,一定和平相處,絕無戰爭。這時候,人人注重道德,不會做虧德的事。不注重道德的人,也會做有德行的事。所謂“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我們在這世界上,人人一定要安分守己,奉公守法,努力修道,完成使命。

✿ 继续阅读 ▪ 修道不可錯因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