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庵法師傳
[清]釋律然 撰
師諱實賢,字思齊,一號省庵。常熟時氏子,世業儒。師生即不茹葷,總角時有出塵志。父既早殁,母張氏知其夙具善根,命爲釋氏子。七歲禮清涼庵僧容選爲師,聰慧爽朗,經典過目不忘。十五薙染,兼通世典,能詩,善書法,前輩錢玉友、許旸谷,皆執節與交,然未嘗頃刻忘生死大事也。性笃孝,母亡,于佛前跪諷《報恩經》七七日。歲時伏臘,必設像修供。他日,至普仁寺,見一僧死仆地,師瞿然悟世無常,益加鞭策。年二十四,圓屍羅于昭慶。嚴習毗尼,不離衣缽,日止一食,脅不帖席,率以爲常。
庚寅,依渠成法師,聽講法華圓義。谒紹昙法師,聽《唯識》、《楞嚴》、《止觀》諸部。晝夜研窮,未叁夏,叁觀十乘之旨,性相之學,無不通貫。昙師即授記莂,傳靈峰四世天臺正宗焉。甲午,叩靈鹫和尚于崇福,參“念佛是誰”話,操持嚴密,四月,恍然契悟,曰:“我夢覺矣。”自是應機無礙,才辯縱橫。鹫欲付以衣拂,弗受,辭去。爰禁足于真寂寺,日閱叁藏梵筴,夕課西方佛名。叁年期滿,寺衆請講《法華》,師升座開演,河懸泉湧,沛然莫禦。戊戌首春,止杭之隆興寺,紹昙法師命師代講經律,每擊節稱善。
己亥春,詣四明阿育王山瞻禮舍利,先後五燃指香供佛。每年佛涅槃日,講演《遺教》、《彌陀》二經,示是心是佛之旨。叁根普攝,法化洋溢,江浙黑白傾心歸仰,曆有十載,法筵之盛,甲于諸方。又嘗應永福、普慶、海雲諸禅席,每進院,模範一新,清規肅穆。日講《法華》、《楞嚴》諸部,執經問難者翕集座下。未幾,退隱杭城仙林寺,不出戶庭,力修淨業。
己酉冬,杭人茅靜遠、葉升、皇甫子儀、李執玉,監院師省躬、一葦等,請主鳳山梵天講寺。于是屏絕諸緣,純提淨土。結長期,嚴立規約,晝夜六時,互相策勵。人皆謂永明再來也。先後主刹十余載,得度弟子及乞戒、歸依者凡數百人。間有學詩文者,師痛戒曰:“人命在呼吸間,哪有閑工夫學世谛文字?稍一錯過,便成他世,欲望出離難矣哉!”
至癸醜佛成道日,謂弟子曰:“我于明年四月十四日長往矣。”自此掩關寸香齋,限晝夜課佛十萬聲。明年甲寅四月二日出關,十二日,告衆曰:“吾十日前見西方叁聖降臨虛空,今再見矣,吾其生淨土乎。”隨囑付院事,遍辭城中諸外護。侍者以偈請,師書雲:“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書訖,曰:“我十四日定往生矣,爾等爲我集衆念佛。”十叁日,斷飲食,斂目危坐。五更具浴更衣,面西趺坐。至巳時,遠近坌集,雪涕膜拜,曰:“願師住世度人。”師複啓目曰:“我去即來。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言訖,合掌稱佛名而寂。少頃,鼻筯下垂,顔色明潤,迄封龛,色不變。虞山上首無住師,以是歲臘月八日,函靈骨,塔于琴川拂水岩之西。乾隆七年二月十五日,鄮山諸缁素懷師道行,迎骨去,重建塔育王寺之右,其舊塔以藏衣缽雲。
師生于康熙二十五年①八月初八日,春秋四十九,臘二十五。著《淨土詩》一百八首、《注西方發願文》、《續往生傳》、《東海若解》、《舍利》《涅槃》諸忏,並行于世。
乾隆十年歲次乙醜重陽日,同學西庵律然,述于叁峰寂照堂之右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