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析嗄瑪嘎赤畫派唐卡藝術特色(程狄)

  淺析嗄瑪嘎赤畫派唐卡藝術特色

  程狄

  摘要:唐卡是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曾産生衆多的風格流派,如早期的克什米爾風格、古格畫風等。其中對近現代繪畫風格最有影響力的則是15世紀後的叁大畫派:即受明代漢地藝術影響而産生的勉唐畫派;青孜畫派和嘎瑪嘎赤畫派。其中嘎瑪嘎赤畫派以西藏昌都和青海玉樹等地爲中心,在7世紀後流行于整個康區。

  關鍵詞:嘎瑪嘎赤;造型特點;構圖;圖案裝飾化

  嘎瑪嘎赤畫派唐卡的表現形式大致有叁種,即彩繪唐卡、工藝唐卡。、版印唐卡。在繪製題材上以宗教題材爲主,如表現噶舉教派曆代師祖像和藏傳佛教各種神靈:但也有下列幾類內容:如記載重大政治曆史事件和活動史料:記錄人物傳記;反映醫藥和天文成就;描述藏族史詩《格薩爾》和民間神話傳說等。下面從構圖,技法特色等幾個方面來具體分析該派唐卡的特點。

  嘎瑪嘎赤畫派唐卡的整體面貌

  早期唐卡的繪製面貌和壁畫一樣受境外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地繪畫風格的影響,構圖簡練,追求視覺效果,畫面整體設計講究均衡對稱,沒有追求疏密關系和空間感,具有藏地原始岩畫的一些特點。通常手法是先用長方形等幾何圖形對畫面進行適當切割,然後再在幾何形裏按佛畫人物規定尺寸比例畫上要表現的內容,畫面正中心位置爲放置主要物像,周圍環繞著供養人等次要人物。到了15世紀後,受明代中原漢地影響嘎瑪嘎赤畫派的唐卡構圖樣式發生了一些變化。雖還沿用早期唐卡的一些構圖樣式,如千佛圖和曼荼羅構圖法等。但最重要是創造出有自身地域特色的構圖形式,打破以往唐卡嚴謹規整的構圖面貌。通過一些這一畫派的唐卡作品,我們可以看出這樣一些不同點:首先是畫面人物布局一反早期中心對稱樣式而采用非中心對稱式布局,構圖中主、次體所占的畫面空間和排列位置較之早期唐卡構圖都有明顯變化。在傳早期唐卡作品中,構圖講究左右對稱,畫面沒有層次感和深遠感,所畫內容都位于一個視面上,通常主尊佛像占據畫面主較大位置,次要人物均衡地排列在主尊像周圍;而嘎瑪嘎赤畫派爲了營造一種人處在自然山水環境中的感覺,有意識地將主尊人物在整個畫面中所占的空間減少,這樣就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間來繪製背景山水圖像。並且畫面上供養人等次要人物通常不采取正面取象,而是采用四分之叁的側面像爲主。其次嘎瑪嘎赤畫派的唐卡最有特點的就是采用有深遠感的全景構圖。這與藏地其他地區繪畫風格有著明顯的不同。 (如上文所說嘎瑪嘎赤畫派以自然景色作爲畫面背景,這主要受當時明代漢地青山綠水重彩壁畫的影響,同時又吸收了印、米等地的焦點透視特點)其它地域的唐卡通常在繪製畫面時采用的是二維視覺處理,單純的表現爲程式化地平面幾何形圖形畫面;而嘎瑪嘎赤畫派在透視上,由于采用了中國山水畫的散點透視方法,這樣畫面就有了一種深遠的視覺感受。同時又因爲吸收了中原內地的青綠山水畫特色,在色彩表現上則是以青綠爲主,改變了傳統唐卡以紅黃色爲主的基調,爲藏傳佛教繪畫樣式注入了新的表現元素,將神的世界比擬成人間世界,拉近了神人之間的距離,某種程度上和道家倚自然山水而悟得義理的思想相契合。最後嘎瑪嘎赤畫派的唐卡還體現出苯教文化的一些影響。苯教文化是最原始的藏民族本土文化,體現了藏民族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審美特征。苯教重視自然崇拜,相信物有靈,而該畫派所在的地區山清水秀,雪峰聳立,這樣的自然環境刺激了畫師的創作靈感,從而迫切需要通過畫面來傳情表達。可以說苯教文化爲嘎瑪嘎赤畫派唐卡注入了深厚的宗教內涵和人文底蘊,使得該派唐卡有別于其他地區唐卡。

  表現技法的特色

  嘎瑪嘎赤畫派唐卡在繪畫技法方面,淡化了傳統技法中暈染效果,注重線條的塑型能力。整體色調采用暖色系和冷色系互用,這樣使得宗教氣氛渲染裝和畫面裝飾性更濃。

  嘎瑪嘎赤畫派最鮮明的特色就是畫面效果富麗堂皇,賦色濃重,視覺效果對比強烈。但同時又不失清麗雅致的畫面效果。這說明該畫派繪畫技巧中對色彩的運用已經完全掌握其變化規律。藏傳佛教繪畫中顔色的使用多使用天然礦、植物顔料以及金、銀等貴重金屬材質。這些顔料不僅使色彩絢麗,而且有千年不變色,歲久彌新的特點。嘎瑪嘎赤畫派的畫師總結提煉出自己特有色彩的製作、調配和使用技術,主要以白、紅、黃、藍、綠五色爲基本色,再延生變化出多種色相。根據需要將這些色彩進行大量的對比性運用,並且特別喜用純度很高的金銀色,以使得畫面色彩絢麗富有裝飾趣味。此外在整體色相方面從早期偏重藍綠色調轉變爲偏重青綠色調,作色方法也從傳統的單純平塗,改爲層層烘染。主體人物多用濃烈的暖色,並用金線勾勒裝飾。尤其是背景的表現更是體現嘎赤畫派藝術的特有之處。畫面中的風景多以近景、中景、遠景相互呼應,層次分明,畫面有一定的透視關系,山石瀑布花鳥樹木等物明顯借鑒了明代漢地山水畫的表現手法,使得畫面創造出一股田園詩意。在青綠山水的烘托下,藍天、白雲、雪峰使畫面顯示出濃郁的西藏高原仙景般的意境。可以說抒情與實景交融的風格和對黃金的獨特應用是嘎瑪嘎赤畫派對藏族繪畫發展的突出貢獻。總體而言,嘎瑪嘎赤畫派唐卡的色彩給人一種和諧、平靜典雅、神聖的視覺感受。

  再看該派唐卡繪製的線條。藏地藝術與漢地一樣,線的運用是繪畫藝術的根本,從早期起就幾乎是依靠了線而形成的,無論是藏族遠古岩畫、彩陶紋樣還是藏地繪畫的成熟期作品,線無疑是藏傳繪畫最重要的藝術特征之一。以致張大千先生曾發出“中國傳統功筆線描的功夫真正掌握在西藏喇嘛手中”的感歎。直到今天人們仍把線描功力作爲衡量一個西藏畫師水平高低的尺度和評價作品價值的首要審美標准。嘎瑪嘎赤畫派傳統線描的種類主要有叁種:一是鐵線描:二是極其精細的高古遊絲描;叁是用于繪製各種景物的線描。嘎瑪嘎赤派畫派唐卡作品所繪衣紋繁密緊湊,服飾表現飄逸,充分發揮了線條運動感、韻律感和節奏感,再點綴以簡練的色彩,使畫面顯得尤爲生動、典雅。展現出該畫派自由生動的追求。

  在西藏,宗教與藝術進密相聯。可以說衆多的西藏藝術是伴隨著藏傳佛教教派的發揚光大而興盛起來的,所以唐卡的起源和發展、興衰也與藏傳佛教息息相關。作爲一種宗教藝術的表現形式,從使用功能上講,唐卡這種藝術形式主要是服務于宗教生活的用于對神靈的膜拜。以寺院爲例,寺院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中心,衆多的唐卡,特別是一些古代精品和名家之作,都收藏在寺院,它的功能是節日懸挂供信徒頂禮膜拜,滿足他們的宗教生活需要,且民間留存的唐卡,也主要是相同的功用。由此可以看出其宗教功用大于觀賞或裝飾的美術作品功用。

  出自: 《大衆文藝·浪漫 》 2010年2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