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叁乘”的意思
佛教所說的“叁乘”意思是叁種交通工具,比喻運載衆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叁種法門。
(一)就衆生根機之鈍、中、利,佛應之而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等叁種教法。
1、聲聞乘,聞佛聲教而得悟道,故稱聲聞。其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以此四谛爲乘。
2、緣覺乘,又作辟支佛乘、獨覺乘。觀十二因緣覺真谛理,故稱緣覺。始觀無明乃至老死,次觀無明滅乃至老死滅,由此因緣生滅,即悟非生非滅,乃以此十二因緣爲乘。
3、菩薩乘,又作大乘、佛乘、如來乘。求無上菩提,願度一切衆生,修六度萬行,以此六度爲乘。
前二乘唯自利,無利他,故總稱小乘,菩薩乘自利利他具足,故爲大乘。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究竟一乘寶性論均以小乘所得叁乘共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等爲由,而稱叁乘爲小乘、中乘、大乘;寂調音所問經、大毗婆沙論卷一二七、大智度論卷十一以于無分別一味法中說上中下而顯叁乘差異爲由,稱叁乘爲下乘、中乘、上乘;大乘莊嚴經論卷四、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一則合稱前二乘爲下乘,而稱菩薩乘爲上乘。華嚴、天臺宗以叁乘爲方便法門,畢竟歸一佛乘,是爲一乘教,即叁乘之外別立一佛乘;法相宗則以一乘系對一機而施,是權假之教,叁乘則屬真實之教。前者稱“叁乘方便一乘真實”,後者則稱“叁乘真實一乘方便”。
(二)菩薩隨時修集之天乘、梵乘、聖乘。
1、天乘,即初禅、二禅、叁禅、四禅。
2、梵乘,即慈、悲、喜、舍。
3、聖乘,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