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內心太沈昏沈,怎麼辦呢?

  問:有時候自己的昏沈實在太沈重了,連剖析調伏妄念的力量都提不起來,但是放棄的話又隨順煩惱,此時該怎麼辦呢?

  答:在修行過程中所運用的修行方法,除了本身按照佛教的方式調伏自心的昏沈掉舉以外,還需要創造良好的外緣,作爲修行的輔助。

  第一,晚飯少吃一點。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示現涅槃以前一直過午不食,一方面作爲我們的導師,爲我們做出嚴持別解脫戒的榜樣;另一方面,喇嘛謙虛地表示,是爲了避免早起昏沈。作爲大圓滿持明成就者的喇嘛仁波切,早已徹證與佛無二的見解,昏沈掉舉等一切顯現均爲本體之莊嚴,如此示現,無非是讓我們了知,晚上進食太多會導致第二天早起的昏沈。因此,作爲修行者,我們平常晚上可以少吃點,甚至不吃飯。

  第二,調整自己打坐的外緣。比如所坐的的墊子不宜太軟,上面蓋的衣服不宜太舒適,房間不宜太暖和,身體應該坐直不宜塌腰含胸,打坐的時候不應背靠靠墊等等。這些外緣都很重要,要根據自己平常打坐的昏沈和掉舉程度來不斷調整。

  回顧曆代高僧大德的精進修法曆程,他們也並不是僅僅依靠一種正念就能調伏自己的內心,也借助了很多外緣方便道。

  以前囊加活佛的父親翁知青美多吉小時候閉關期間,從河邊找了很多圓圓的石頭,組成一個墊子形狀,上面再鋪一點點草,坐在上面禅修,依靠這種方式斷絕昏沈。又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大瑜伽士龍薩娘波尊者,把頭發吊到樹上,如漢地的“頭懸梁,錐刺股”般來斷絕昏沈,精進修法。還有高僧大德坐在木棍上打坐,若稍不注意就會從上面掉下來,以此來斷絕昏沈。因此在修行中,正念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這些外緣也是不可忽視的。

  無垢光尊者曾經說過:“如今時代,若趨入修法伊始即衣食無憂,何堪苦修成就?”智悲光尊者也說:“修行人如若豐衣足食、住處舒適、施主賢善等樣樣具足,則正法未成魔已成。”我們縱觀曆代高僧大德的修行曆程,都是進入苦行道而最終獲得成就的,因此,修行期間吃一點苦,我覺得還是非常必要的。

  往昔我初次開始接觸佛法期間,吃的也非常糟糕,曾經跟狗一起吃過兩個月的飯,穿的就更不用談了,但是那時修法卻很精進。不需要自己刻意去觀想,出離心、信心等自然就會在內心生起,感受深刻。後期條件稍好一點的時候,尤其和漢地居士一接觸,好吃的、好穿的來了,但昏沈、掉舉、散亂也全都來了。

  因此我們在家打坐的時候,應該善巧調整外緣和內緣,僅僅依靠一種是不圓滿的。特別是初學者,當正念的力量還不充足的時候,外緣的苦行是必須的。這非常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