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調伏自心就是最好的言傳身教

  調伏自心就是最好的言傳身教

  很多信衆信仰佛教已經很多年了,暫且不論你修了多少法,誦了多少經,先觀待一下你自己的家庭是否比往昔更加和睦,心態是否更加端正,若要是的話,那就說明,即便你平常念誦很少,打坐時間很少,實際當中也已經在打坐修法了。

  惠能大師在初次聽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就開悟了,但惠能大師此前也沒有打坐過,難道說沒打過坐,就不能開悟嗎?有很多人打坐多年,卻仍舊與往昔一樣,或者只是處在一種無分別狀態之中,這難道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當然不是的。打坐雖然非常重要,但是內心的貪嗔癡煩惱逐漸消盡,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日日增上,這才是修行真正的功德,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現前有很多人自己進入佛門,內心非常歡喜,因此也希望周圍的人都可以皈依佛門。當然,一方面,我們可以憑借佛法的理論來說服他人;但另一方面,通過我們自己的行爲來影響他人也不可忽視,某種程度上,自己的言行或許能更加直接地影響他人。

  例如我們剛剛皈依佛門之後,喜歡去各地朝拜神山,參加法會,或者學習諸多理論等等,但這些都是調伏自心的方便。若家人看見你通過這些方便而日趨調柔的話,內心決定會心生歡喜,此時又有誰會拒絕去學習佛法呢?所以我們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要調整的是自己的內心。

  當然,想要一下子完全調伏自心也是不現實的,畢竟我們現前還是凡夫。但要記住,我們是一個修行人,因此當煩惱起現的第一瞬間,要懂得反觀自己的內心。

  例如當我們遇到煩惱之時,是否還是像往昔一般,把過失都歸咎于他人,還是能夠直接觀察到自己的內心。若是能做到反躬自省的話,那就充分地說明你是一個修行者,並且你的修行也在逐漸增上。

  由于我們不斷地在調伏內心,如是修行之後,功德就會從兩個方面有所體現:一種是無意之中體現,一種是有意地改造。由于我們長時間修行佛法,因此煩惱也在逐漸減輕,所以當面對現實生活時,不知不覺當中煩惱就會越來越少。

  另一方面,當煩惱生起來的第一瞬間,我們也不會再如往昔一般,內心跟隨著煩惱妄念而去,而是懂得如何在第一時間把心收回來,這也正是一個合格修行者的全部。若不是如是修持,即便自己會講經說法,會念經打坐,對于成辦解脫而言,也是遠遠不夠的。

  正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自心與法不相融契,僅具道貌之形象,則無實義可談。”就是告誡我們,若不能調伏自己的內心,僅在表面上做個修法的形象,並沒有什麼意義。

  因此,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從現實生活當中而言,無論是希望獲得生活的快樂,還是能夠度化他人進入佛門,調伏自心是都是不可缺少的,這也是修行佛法的意義所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