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師的信心
現在學佛的人很多,真正學佛的人特別需要的是上師。上師是如來總集體,叁寶之自性,上師和佛一樣。一旦選擇了具德上師,我們就不應該將其看成是一個普通的人,應該看成是佛、菩薩的顯現。要有這樣的清淨信心,這樣的看待才是正確的。真正的悉地如何能出來?完全靠的是對上師的信心。有了信心,悉地就會獲得。
佛經裏這樣說,無論是共同的講法還是從自身本性之勝義上師方面來講,上師是真正的佛、菩薩。上師的意是佛寶,語是法寶,身是僧寶,故上師是叁寶之總集;上師的意爲法身佛,語爲報身佛,身爲化身佛,上師的密意中具足叁身,故爲佛。《大鼓經》裏講:“阿難莫哀傷,阿難莫哭泣,我于未來時,化爲善知識,利益汝等衆。”末法時代,本師釋迦牟尼佛以上師的形象顯現世間利益衆生。《文殊經》中說,過去、現在與未來,佛、菩薩要用不同的方法在人間顯現。
要這樣全面觀察,認定“上師是真正的佛”,對上師要有信心和恭敬心。不僅如此,還要有對上師的感恩戴德之心。
上師本體雖與佛無二無別,但對自己的恩德卻勝過佛陀。《無垢虛空經》雲:“阿難,諸如來非于一切衆生前顯現,而盡現爲善知識宣說佛法,令播下解脫種子,故善知識勝于一切如來,當銘記此理。”往昔千佛出世而我未被度,如今值遇殊勝上師,開示甚深成佛之道,以大悲和方便把自己引入解脫道,恩德猶勝佛陀。
上師總分六種,凡是對自己說法而獲微少利益的,爲一般上師;賜予皈依戒將自己引入法門的,爲引導上師;賜予灌頂的,爲誓言灌頂上師;作忏悔酬補之境的,爲酬忏上師;講授續部之法的,爲令解心續上師;賜予甚深竅訣的,爲竅訣傳承上師。對以上所有的上師都要恭敬,因爲他們,才讓我們有機會遇到佛法,走入解脫正道。特別是對于授予灌頂、傳授續部及賜予竅訣的上師,對其稍作損害或利樂,則要受種種不樂苦惱的果報和無量利樂。
對自己的父親、母親,伯伯、叔叔等長輩,一國之君等都需要恭恭敬敬,何況那些給過自己哪怕一點點法恩的,比如授予皈依戒等的、講經的、傳法的上師呢!更何況給自己灌頂的、口傳竅訣的、大圓滿續部等法的根本上師呢!對上師們的感恩心、恭敬心,再怎麼都不爲過。要有不可思議的恭敬心,這才是對上師們感恩心的真正體現。
因爲只有這樣,上師的大悲與方便之鈎便能夠把我們從生死輪回中拉出,上師的加持能夠很快地帶我們走向證悟。
直貢久巴仁波切曾經說過:“上師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當勤修敬信心。”看待上師應該像雪山一樣,自己的信心是太陽,信心的太陽升起來,雪山上的悉地甘露才會降下來。應該每天這樣觀察自己的心,觀察自己對上師的信心,並告誡自己要時時修習對上師的信心……又《道歌情集》雲:“悉地根本金剛阿闍黎”。
薩迦班智達說:“在我們的修行還沒有正知、正念,真正證悟的時候,如果你觀想上師幾秒鍾,對他升起了一點點信心,眼淚流出來,汗毛豎起來了,這說明你的解脫路徑找好了,解脫之門已經開啓了。”
對佛法生起正知及正見靠的都是對上師的信心。對上師沒有信心,永遠得不到上師的悉地甘露。對上師有真正的信心,死亡到來時,上師是能夠救護到你的。當你面臨死亡的時候,會有關于死亡的修行法門;當你痛苦、生病或快樂、順境的時候,又會有相應的另一個修行法門。任何時候你都能感受得到上師的加持。
沒有上師,僅僅依靠自己,即便再努力、再辛苦,也找不到解脫之門。雖然衆生皆具如來藏,但要使它顯現出來卻是那麼困難,而一旦你對上師生起強烈的信心,與上師的慈悲甘露融合爲一,上師的悉地就能融入你的心,你將能夠輕易獲致證悟,得到解脫。岡波巴大師的弟子僅僅觀想上師的住處就證悟了空性,華智仁波切受欽則益西多吉尊者拽打頓時斷盡一切不清淨分別念。
所以,最好的、最快的、最不可思議的修行,就是修習對上師的信心。如果自己具有不可思議的信心,那麼得到上師的加持也是不可思議;如果是中等或下等的信心,得到的加持也是相應的。如果你沒有信心,即便追隨釋迦牟尼佛本人,也不會對你有什麼幫助。就像善星比丘和提婆達多等一樣。
既然經過觀察,我們了知上師功德等同佛陀、恩德超勝佛陀之後,就要不斷修習對上師的信心。信心也是有爲法,只要方法得當不斷串習,就能在心相續中升起並不斷深廣。除了按上面所說,不斷以佛經教證、高僧大德教言及事例等結合自己加深認知,發起對上師的信心、恭敬心和感恩戴德之心外,還要每天觀想,修習上師瑜伽;並以叁喜恭敬承侍上師,恒時修習事師之道。
對那些曾賜予自己哪怕是一句法恩的上師修習信心的最好方法是觀修上師瑜珈。
心裏要這樣想:所有的悉地,都要靠上師的加持,僅憑我們自身的努力和修行是不可能得到的,上師真的是佛並具有與佛一樣無二無別的功德,佛陀在世時候我沒有得到教化,即使佛陀在世,如果沒有遇見上師蒙上師慈悲攝受,自己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樣呢,只會造惡,沈溺輪回。如今幸獲上師攝受,叁世諸佛的加持,僅靠上師一個人就完全可以賜給悉地。最後觀想上師賜予四灌頂,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融合爲一,安住在光明離戲境界中。
對引導自己走上解脫之路的恩德上師,特別是授予灌頂、傳授續部及賜予竅訣的根本上師,我們每天都應該這樣觀想:早上起來時,把上師觀想在頭頂,上師大悲眼垂視著我;晚上睡覺時,把上師觀想在自己心間,所發出的耀眼光芒包圍著我;坐下來的時候,觀想上師在頭頂;走路的時候,觀想上師在右肩上方;吃飯的時候,觀想上師在喉間。
阿底約嘎裏說過,觀想幾萬尊佛、本尊與觀想上師融入自心,後者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阿底莊嚴續》中也說:“觀具恩上師,于頭頂心間,或于手掌中,千佛之成就,彼人亦可得。”續部雲:“何人俱胝劫,修十萬本尊,不如一刹那,憶念上師勝。”《誓言莊嚴續》中雲:“十萬劫中勤觀修,具相隨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師勝,念咒修法千萬遍,不如祈師一遍勝。”
觀想佛、本尊像,不如觀想自己上師一遍的功德。觀想自己的上師一遍的功德要比觀想一千尊佛、十萬本尊的功德更加的不可思議。
爲什麼呢?因爲要斷除五毒煩惱,改變我們的自心,全部靠的是上師給我們傳講殊勝、吉祥的法,上師是佛,了知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們的煩惱,並根據我們的根器適時傳講相應的法門,經由上師的講解、大悲與方便,把我們的心引入菩提道,種下菩提根苗,這是我們以後解脫的根本。本師釋迦牟尼佛說:“一人講一句佛法使佛法融入到另一個人的心裏,並使他想法改變,而另一個人造一座佛塔,哪怕全部金子作爲材料,從地面一直到叁十叁天高,不如那個講一句佛法使他人想法改變的功德大。”
米拉日巴尊者說:“沒有懷疑心做事情,事情會成功;如果你對上師有信心,是能夠成就金剛持的。”以前很多高僧大德的傳記中顯示,對上師有信心並一直修習上師相應法而成就者非常多,每天觀察上師功德以此作爲修行方法而成就虹化身者非常多。八萬四千個法門中,上師瑜珈是成就最快速的法門。
真正對上師有信心,能這樣修行,我們是能夠得到悉地的。
上師是這樣的一個利害重境,我們應該怎樣依止上師、承侍上師呢?要以無比的信心和恭敬心,以四想依止上師,以叁喜承侍上師,還要對上師恒時觀清淨心。
首先要把自己當成病人,把上師當成醫生,把法當成藥,把修行當成療病,以此四想來依止上師。
其次,要以叁種承侍讓上師歡喜。對上師最上等的供養,是修心即法供養,向上師求了法以後,要堅持不懈、老老實實地實修;中等的是以身口意叁門侍奉上師,爲上師做事情以爲供養;第叁才是財物供養。如《功德藏》中說:“若有財物供上師,身語恭敬承侍事,何時一切亦不毀,叁喜之中修最勝。”
應該這樣想:上師比佛的恩德還要大。上師說的話一定要聽,上師高興的事情要做,決不能做絲毫令上師不高興的事情,千萬不可做出違背上師意願的事情。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業障就會很快消除。很多佛經中都這樣說過。
上師的言語、行爲變化莫測,沒有固定性,無論上師怎樣舉動,我們都要認識到那是上師的善巧方便,具有殊勝密意,唯一觀清淨心。這很重要。
身爲凡夫,煩惱衆多,如果對上師有懷疑心、不清淨的看法,應立刻告誡自己:“我依然是個凡夫,上師與佛無二無別,是我業障深重,才會有不清淨的想法。根本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樣,這一切都是我的分別念,全是自己無始以來的習氣使然,使我看不到上師此舉的實相。比如,有膽病的人看周圍什麼都是黃顔色的;眼翳患者看本來是白色的雪山都是黑色的;同樣的水,餓鬼衆生見爲膿血,天人見爲甘露。這都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所致。本師釋迦牟尼佛證悟成佛,德行圓滿,沒有絲毫過失,但是他身邊的善星比丘、提婆達多看佛卻無太多功德,並造下謗佛重罪……。
如果對上師的傳記有懷疑的,那將是自己解脫的障礙,說明自身的解脫之路已經斷掉了。都是自己的業障重,煩惱顯現所致。解脫之路有千條萬條,上師、高僧大德們不一樣的示現,本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通過不同的修行所留傳的不同法門。對此一樣要觀清淨心。
無論上師做什麼,都要看成是上師的遊舞度化,智慧的顯現。我們隨時隨刻要祈禱上師所有的智慧、慈悲、修行融入自心。持續不斷的信心,生時會帶給你長久的甯靜和滿足,死亡的時候沒有什麼障礙。
所有悉地最根本的來自對上師的信心,有了這樣堅不可摧的信心,悉地自然而然就有了。尤其在修密法的時候,很多高僧大德都說過:“末法時代,對上師起真正的清淨的信心,是給你們的最好的修行方法。”
以後要多一點荟供、供燈等方式祈禱上師,把上師瑜伽作爲最主要的修行方法,每天都要加深對上師的信心,恒時依止上師,這樣,我們就有解脫、成就的機會。指望僅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就,這在末法時代已經不太可能了。現在,佛法的修行,要多一點靠上師,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每個人都需要修行的一個法門。
阿邦德欽仁波切說 :
無有上師之以前
成就佛果名亦無
如若不依上師寶
別無解脫引路人
無盡功德由此生
因此若欲獲解脫
恒常修持上師尊
《對上師的信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