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忏悔業障
明一法師
柏林禅寺網站
一、忏悔的意義
我們不管是做什麼佛法的修行,最初進入的時候,乃至任何一次修行活動的開始,首先都要忏悔業障。忏悔業障是一種很有效果而且是很有必要的修行方法。普賢菩薩有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衆生、普皆回向。忏悔業障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四個,所以是修行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忏悔業障就是把自己的習氣去掉,重新做人。打個比方來說,好比我們在不懂事的時候一直穿一件發臭很髒的衣服,現在父母師長教得我們懂事了,知道什麼是臭什麼是髒了,那我們要怎麼辦呢?很臭很髒的衣服不能丟掉只好把很臭很髒的衣服洗幹淨。從今以後身上總是幹幹淨淨的了,不再有很臭很髒的衣服了。
現實生活中的業障要比這個比喻來的複雜很多,我們常常說自己業障很重。我們先看看什麼叫業?什麼叫障?什麼叫業障?這個東西搞清楚後,再搞清楚什麼叫忏,什麼叫悔,什麼叫忏悔,把這六個問題解決了,這個法門我們就可以修了。祖師大德佛菩薩就是靠修這個法門得果的,我們也可以修。
二、什麼是業障
所謂的“業”就是造作,造作就是業,因此造作的範圍就非常廣大了。我們身體一舉一動,身在造作叫身業;我們嘴巴一天到晚愛說話,這個說話是口業;心裏面還有妄想,要有念頭,常有煩惱,一天到晚它都不斷,這個叫做意業。我們造業再多,歸納起來,總不外乎身、口、意叁業這叁大類的造作。這叁大類一動,它就造作,造作裏面有善、有惡、有無記。我們想一樁好事情,什麼是好事情,利益衆生的事情,這叫好事,這叫善業。我們想一個壞事情,什麼叫壞事情呢?念念爲自己,爲自己就是惡業,就不是善業了,也許大家聽到就很不高興,爲自己有什麼不好呢?這個世間俗話常說:人不爲己,天誅地滅,人爲自己這是天經地義,應該的,佛爲什麼說這是惡業呢?因爲那就是存在我執和法執,認爲我是對的,我需要等等。
現在了解一下什麼是“障”。學佛的目標是要超越叁界,是要成佛做祖、成菩薩。我們起心動念如果有我執就做不到,爲什麼做不到呢?因爲有“我”這個障,障礙了超越叁界,障礙了明心見性,障礙了成佛、成菩薩。爲什麼會障礙,我們大概都看過《金剛經》。《金剛經》裏面講得很清楚,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個我相就是著了相,念念都有我,你著我相,這就是我執。我執不破別說菩薩,阿羅漢果也得不到,佛法修學的成就,最低的果報阿羅漢,什麼資格才證得阿羅漢呢?我執破了,法執破了,就證法身大士了,就明心見性證菩薩果位了,所以佛教給我們始終是破我執、法執破這二種執著而已。四攝六度都也是在教我們怎麼破我執和法執。我們起心動念都想自己,這是天天在增長我執,這怎麼能出得了叁界,所以你想想看這是善,還是惡呢?當然是惡,爲什麼說念念爲衆生是善呢?大家要知道,人起心動念都想別人,想一切大衆,那個我啊,慢慢就忘掉,我執就破了,所以這是破我執最巧妙的方法,叫你一天到晚起心動念不想自己,起心動念想衆生,把這個心量打開,所以念念想衆生想別人,這是善。念念想自己那就是惡!這個惡業感招的惡果就叫業障,也叫做煩惱障,這個起心動念都是煩惱。
還有一種障叫所知障,就是我們認識事物本質有困難,做不到全面、客觀地去認識事物形成的障礙。
叁、什麼叫忏悔
忏是忏摩的簡稱,是從印度梵語翻過來的。悔是中國字。忏摩的意思,跟中國這個悔改的意思很接近,所以翻經的法師用這二個字來翻忏摩,這叫做梵中合譯。上面忏是梵語,下面悔是中國話,這是忏悔兩個字面上的意思,那麼它的真正意思呢?就是後不再造,知過必改這叫忏悔。忏悔就是儒家所講的不二過,我的過失只有一次不會有第二次,同樣的過失不會有重覆,這個就叫忏悔。
四、業障是怎麼集聚的
根據經典及祖師所說,業障的聚集有以下幾種原因:
1. 由貪嗔癡來
菩薩念及過去世在漫長的生死流轉過程中,由于以貪嗔癡叁毒之因,發動身口意叁門遍造無量無數惡業,假設所造惡業有體可見、有相可睹,則廣大的虛空也顯得狹小,而無法容納如此衆多的業障。這樣的業障牽引行人入叁惡趣受大痛苦,近則障礙得到人天善趣的果報,遠則障礙成就聲聞、獨覺、菩薩、佛的解脫果。
2. 由無明來
我等無始以來,是非不明,如愚狗逐塊,自心外馳,當收斂身心反觀自省每天的起心動念、身口意所作所爲,這樣才會忽然驚醒,低頭認罪。至此方信地藏菩薩金言不虛,南閻浮衆生業障深重,善根微薄,煩惱熾盛,心力狹劣,剛行小善,卻又退心,起心動念無非都是罪業。無須遠說無始劫中,僅僅如朝露電光的這短短數十寒暑之中,所造殺盜淫妄等十惡業,破別解脫戒,毀菩薩律儀,犯金剛叁昧耶等遮罪、性罪,已是罪山岌岌、業海茫茫。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果報,如影隨形。誠如經中雲:“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個無法更改的定律真理,我們只能接受,卻無法投機取巧,更無法逃避。如此諸多惡業罪障一旦成熟,只能親赴叁惡趣中,品嘗自己釀造的杯杯苦酒。
3. 由煩惱來
有煩惱所以造諸惡業,由惡業爲因,感受苦果。各種經論以種種譬喻呵責煩惱,煩惱是怨家,能斷衆生慧命故;是劫賊,劫取衆生諸善法故;是瀑河,能漂衆生入生死大苦海中故;是鐐铐,能把衆生系在生死牢獄故。六道絡繹,叁途不絕,惡業無窮,苦果不息,當知都是煩惱過患。煩惱雖有諸種,統而言之以叁毒含盡。《華嚴經》說:貪嗔癡叁業能令衆生入叁惡道中。縱生人中貧窮孤獨,凶狠暴戾,愚鈍無知。心識昏愦、意地暗昧、不了事理的愚癡煩惱。貢高我慢、目空一切、輕視他人的我慢煩惱。疑惑正法、不信叁寶的猶豫煩惱。謗無因果、不信叁世輪回的邪見煩惱。不知緣起性空、橫加執著的常斷邪見的實執煩惱。悭貪吝啬煩惱。不攝六根、胡亂攀緣的放逸煩惱。心行弊惡懈怠懶惰煩惱。粗犷強橫難以調和、容易發怒凶狠慘毒煩惱。障礙戒定慧的煩惱,障礙修叁十七菩提分的煩惱,障礙六波羅蜜的煩惱,障礙二種解脫的煩惱,障礙佛恒沙功德的一切煩惱。惱亂賢聖及一切衆生無量無邊的煩惱。這麼多煩惱,我們真是業障深重。所以說煩惱是我們很重要的業障來源之一。
從前人給我們總結的來看,我們的業障主要由無名煩惱引發貪嗔癡而來。那麼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那就是我們的十惡。我們凡夫的心總是在妄想當中打轉,所以就有業障産生。貪、嗔、癡,這種種的妄想,是造成人生迷惑的根源,有迷惑就會産生錯誤的思想言行,因爲思想言行的錯誤就會導致人生的種種苦痛。我們從無始以來都在“起惑、造業、感果”,業障就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無窮無盡。 妄想雖然不實在,但它能夠造業;業雖然不實在,但能感招叁途的苦樂果報,使我們在叁界當中虛生幻死,頭出頭沒,無有了期。
我們的十惡業主要表現在身叁(殺、盜、淫),口四(惡口、妄語、绮語、兩舌),意叁(貪、嗔、癡)。
上面說的十惡業,是我們常常因爲無名煩惱製造意業,再由意識帶動身和口造下無邊無際的惡業。普賢菩薩說:我于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貪嗔癡是心裏面在造,在造意業!在造惡業,貪嗔癡!發身口意,這一遍就是叁業,身口意統統都在造業了,善業不談了,單單講做惡業,惡業有多少呢?無量無邊!假如這個惡業要是有體積的話,好在這個阿賴耶識造的這個罪業沒有體積,如果有體積,就算這個體積很小,像一粒微塵一樣那麼小,那無始劫這些微塵累積到今天,菩薩講這個虛空都裝不下了,你造的罪業有多少?我們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在造,造業從來不中斷,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秒都不間斷,睡覺了還在作夢,還在造業不停!而且所造的業,我們想想惡業多、善業少,就是剛才講的,起心動念總是想自己的多!想別人的少,多半都是損人利己,這是惡因,起過幾個念頭損己利人呢?我們起過幾個這個念頭,所以仔細去檢點一下,去反省一下就發現,菩薩所講的這個話千真萬確,我們這個惡業太多太多了。所以可以這樣說,意在不斷地胡思亂想、口在不斷地胡說八道、身在不斷地胡作非爲。胡思亂想的結果就落實到身上胡作非爲和口上的胡說八道。
五、忏悔是對治業障的最好辦法
從佛菩薩和祖師形容的業障來看真是太可怕了,真是無邊無際和大海一樣,形成業障海。那我們是不是就沒法活了。不是的!佛菩薩告訴我們用忏悔這個修行的方法來對付這個無邊無際和大海一樣多的業障。《叁昧海經》中佛爲父親淨飯王講述了一個公案:在久遠的過去,有四位比丘犯了重戒,心中感到很羞恥,心神恍惚,無根據無怙,于道中行走,忽然聽到空中說:“你們雖然犯了戒不要認爲就沒救了。空王如來雖般涅槃,佛像還在,應該到佛塔中,觀佛像眉間白毫。”比丘們聽到此話,如將死而遇神醫令服用靈丹,感激淚流。感慨地說:“佛像尚有如此威力,何況親見佛的尊容呢?”爾時全身倒地如大山摧崩。他們就是現在已在四方成等正覺的四位佛陀:即東方不動佛,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王佛。所謂“彌天大罪,擋不住一個忏字”確實此言不虛。
祖師大德則告訴我們過去了的事情我們就不要去後悔,我們要無怨地面對現在現前的業障,怎麼無怨去面對,那就是用善法去面對,就是忏悔!你看菩薩是怎麼說的:我今悉以清淨叁業,遍于法界極微塵刹,一切諸佛菩薩衆前,誠心忏悔,後不複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
《淺談忏悔業障(明一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